家教 | 這幾種不良的親子關系正悄悄影響著
親子關系,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影響著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比如性格、毅力、人際交往等等,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現在很多人感慨,做家長真難、做家長累,甚至有些人自稱是“孩奴”。
其實做家長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耐心和智慧。只要把握良好的親子關系,能夠和孩子正常溝通,做家長一點也不難!
幾種常見的不良親子關系類型:
溺愛型
表現:家長過度寵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無條件接受,全部滿足,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為其爭辯。
矛盾型
表現: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態度缺乏一致。例如:父親嚴厲而母親放縱,或母親斥責子女時,父親卻加以阻止。
期待型
表現:父母對孩子雖然有愛,但常以命令的方式把自己的夙愿投射在孩子身上,忽視孩子的能力和性格,希望孩子完全遵從父母的要求和標準去做。
干涉型
表現:家長出于一種保護的態度對待孩子,對孩子的學習健康前途等過度擔憂。
忽視型
表現:家長感情冷漠,與孩子很少溝通,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
這幾種不良的親子關系都會影響到孩子的生活與成長,短時間內看不出來,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1、缺少對家人和社會的信任
幼兒園的孩子上學哭,是因為1-3歲時家里人給的安全感不夠,家里的安全感給夠了,孩子自然會對社會產生安全感和好奇心,會主動走入和適應“社會”(主要是幼兒園和孩子放學后玩的地方)。
親子關系不健康、不平等,孩子會覺得生活在一個不安全的世界,生活和生存的動力不夠,容易自暴自棄,放任自己,不會主動邁出自己的交際圈打開心扉,家長和其他人也不好進去。
2、孩子得不到正確的教育
孩子不聽話、逆反也是因為孩子不相信父母,一旦家長過多干涉,孩子就會對父母懷疑并且產生沖突,也不會聽從父母的教育。
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離開了父母的教育,容易聽信他人,如果養成不好的習慣和脾氣,在學校里自然而然就成了問題兒童,孩子與老師的關系也變得不好,這些都是不良親子關系造成的。
3、人際交往能力變差
父母與孩子溝通時也是在示范如何與人溝通,也就是說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就是在教育孩子溝通的方式,父母對孩子批評責罵、時刻監視緊逼,孩子也會養成這種性格。
久而久之身邊的朋友就會變少,孩子也不愿意主動去交往。
人際關系是成功最核心的因素,孩子一旦養成不好的待人性格,人際關系就會差,幾乎很難獲得快樂和成功。
良好的親子關系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建立好良好的親子關系,那么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就有可能很平靜的度過,也為家庭教育的進行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家長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遇到問題及時轉變情緒,幫助孩子正確成長,度過每一個人生階段。
往期精彩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