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能手個人事跡材料1000字左右范文(精選4篇)
節約能手個人事跡材料1000字左右1
古人云:“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數不勝數。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但他生活非常節儉,從不鋪張浪費。一次,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來到美國訪問,比爾?蓋茨只準備了三道特別簡單的菜招待主席。其實,作為世界頭號富翁,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為了表示對胡錦濤主席的盛情,為了感謝中國對他的支持,比爾?蓋茨完全可以用最豐盛的夜宴來為胡錦濤主席接風洗塵,可比爾?蓋茨并沒有這樣做。這個擁有無盡財富的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新時代的勤儉做了很好的注解。
再來說說我們熟悉的雷鋒叔叔。雷鋒叔叔生活簡樸:一雙襪子是補了又補,都不知道補多少次了,他還是不肯扔掉;他的臉盆和漱口杯用了很多年,上面的瓷都掉了許多,也舍不得買新的;他買了一塊香皂,也只是逢年過節才拿出來用一用。雷鋒叔叔雖然節儉,可用錢幫助他人卻毫不吝惜,他一次次用積攢的錢幫助那些認識和不認識的人。
跟他們相比,我倍感慚愧,想想我平時是多么浪費啊!我經常用零花錢買一些玩具和零食,卻從沒想過讓它積少成多,再捐給那些需要的人;經常在陽光充足的白天開著臺燈做作業,或是洗完手后沒有關緊水龍頭,讓自來水白白流走,卻從沒想過一度電、一滴水對于那些未通電的偏遠山村和水資源缺乏的地方是多么寶貴;吃不完的飯菜隨手就倒進垃圾桶,卻從沒想過每一粒糧食飽含的是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寫錯一個字就要撕掉整張作業紙,卻從沒想過隨意丟棄的紙張是爸爸媽媽辛苦工作掙錢買來的……
一個人如果勤儉節約,他就擁有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一個家庭如果能勤儉節約,那么它就能和睦幸福;一個國家如果勤儉節約,它就可以更加繁榮富強。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瘠的土壤盛開財富的花朵;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肥沃的田野收獲智慧的果實。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讓“勤儉節約”成為行動而不是口號,讓勤儉節約的美德在我們身上如鮮花般綻放!
節約能手個人事跡材料1000字左右2
大凡歷史上的偉人,名人都很注重勤儉,他們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奉為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最高哲學!
讀罷《我又到了老虎尾巴》這篇文章,我對魯迅先生的為人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與認識。不必說他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為中國文學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也不必說他的骨頭是最硬的敢于“橫眉冷對千夫指,”就是他超于常人近于苛刻的儉樸,使我更加欽佩魯迅先生的為人了。不受國民黨高官厚祿的拉攏與腐蝕,憑著自己的文膽與學識指引了多少有志青年,走上了挽救國家危亡的道路;他的稿費可謂收入頗豐了,但是他并不是用它們換取自身的安逸享樂。我們從阿累的《一面》中看到了他對有志青年的殷切關懷與希望;我們從《同志的信任》中再次看到了他偉岸的身影!視錢財如糞土;視人格如圣潔;視人生為國運;視享樂為草芥,剛直不阿,潔身自好,做人有原則,錚錚有傲骨,對敵人行文如刀槍,對朋友摯愛如父母。這就是真實的魯迅,偉大的魯迅。
從你的儉樸,使我悟出一個深刻的道理,“勤儉持家、勤儉建國”是一句永恒不變的真理。對常人說,它乃個人安身立命之本,與名人說它乃軼聞佳話之美談;與偉人說它乃治國安邦之術;與國家說,它乃盛衰榮辱之所在!
范仲淹在年青求學時,異常刻苦勤奮。一日友人來訪,看他這樣清苦地過日子,便遣人送一掛肉表示問候。時隔月余,友人來訪竟驚訝地發現所送之肉依然放在那里,沒有絲毫動過且有腐臭之味,便問何故?范仲淹答道:“我過慣了清苦的日子,好不容易養成了勤儉致學的習慣,如果食了你送的美食,就會侵蝕了我的肌體,磨滅我的意志,豈不是毀了自己的前程。”友人聽了慚愧萬分,從此再沒送肉給他。這和魯迅先生的素衣寒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就說明了,大凡有志向的人一定會對生活要求看得很淡,如果他腦海里整天想的就是穿什么名牌服裝,住什么高檔樓房,享用什么山珍海味的話,那他的大部份精力就會被這些“瑣事”所耗費掉,還談什么理想作為了?難怪毛主席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向這個世界索取什么的,而是要創造這個世界,改造這個世界!”這是什么樣的大氣魄呀!
毛主席他老人家領導的中國革命,在三大戰役的決勝關頭,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不知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然而在勝利的喜訊傳來之際,他只要求衛士長搞一碗紅燒肉來。這和我們當前一些領導干部、廠礦公司領導相比,動不動簽個協議,搞項工程剪個彩什么的就要大吃大喝一番,相對毛主席老人家的索取何其微薄啊!可以這樣說:“我們的國有企業不景氣,造成大批職工下崗,在某種程度上是被這些“敗家子”給搞垮了!”享受了個人,苦了勞苦大眾和虧了自己幸福了人民百姓的人相比,這究竟是一個人的思想差距呀?還是我們在享樂的過程中失去了人的本性。可見勤儉,不僅從物質講至關重要,就是在精神生活方面也起著影響社會風氣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盡管黨和政府下決心懲治腐敗,但腐敗的勢頭依然持高不下,且有向高層次蔓延的趨勢。從沈陽市長馬向東豪賭到人大委員長成克杰巨貪;從賴傳星走私集團數額驚世駭聞到各級中小干部違法亂紀層出不窮,無不說明享樂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勤儉持家”、“艱苦奮斗”才是國之命脈、強國之本。國家發展得再快再好,如果蛀蟲、碩鼠不除,那么我們擁有的也只是一間空中樓閣!
“成由節儉敗由奢”的千古良訓應警示我們每一個人,且莫讓“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悲劇,再次出現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身上!
節約能手個人事跡材料1000字左右3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有些人認為:以現在的條件,不必再講勤儉節約,其實,他們錯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們都要學會節儉。
在街上,我們時不時的會看到一些和我們同齡的青少年,他們的穿著打扮都非常的華麗時尚,看起來很像有錢人。他們穿成這樣,以為會讓人覺得他們很有錢,把羨慕的眼光投向他們。可是,他們錯了,他們的行為無疑就是浪費和追求奢華,曾國藩曾說過:反對一切奢華!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的我們,應該學會節儉,不可輕易浪費,我們的衣著應該樸實無華,而不是華麗麗的那種。我們要把吃剩的食物放到冰箱中,下次再拿出來吃,不要扔掉。用完的紙把它送去回收中心,可以造出新的紙來。我們要節儉身邊的一紙一縷,竹頭木屑,還有媽媽洗完菜用的水都不能浪費,可以用它來澆花、洗手或是洗別的東西。總之,要時刻節儉。
有人說:只有節儉,幸福之花才能永放光芒。是的,節儉是快樂的,更是高尚的。節儉是一種美德,沒有時空的界限,沒有尊卑的區別,是人人都應具備的,而不是“貧窮”的代名詞。在這個相對富有的時代,在相對富有的人群中更需要節儉。節儉的快樂來自哪里?在一定意義上,節儉是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品質素養和美德。把節儉看作創造價值,塑造自我的機會,肯定自我。節儉如井,深挖下去,不但是洞開聚集財富的源泉,而且是涌流愉的心田,何樂而不為?節儉是一種美德,節儉是一種品質,節儉也是一種氣質,節儉更是一種態度。所以,我們要時刻懂得節儉,還有學會節儉,其實,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看似平淡,但節儉就藏在這些小事中,因為,節儉在身邊。
節約能手個人事跡材料1000字左右4
節約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讀了《儉以養德》這篇文章讓我了解了許多: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家里還是經常穿補丁的衣服。是他家中貧窮嗎?不是,他是領導人;是他不愛新衣服嗎?不是,誰不愛美麗。如果,一個人過慣了節儉和艱苦的生活,那么就不會有邁不過去的坎,度不過的難關。據有關人員統計:毛主席的一雙布鞋補了22次,一套軍裝補丁有76塊,睡衣則有67塊。毛主席能有補丁一身的光耀形象,是因為他補丁之多,實數罕見哪。毛主席的內衣內褲上更是五彩斑斕,有赤色、橙色、黃色、紅色、青色、藍色、紫色……與標準的老百姓一樣“笑破不笑補”,只要不露肉,不透風就行。
這位偉人,有著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為他的節儉。馮玉祥將軍教育兒子馮洪國也是如此:“兒啊,你要脫下軍裝、皮鞋到牛柵里去熏一下,聞一聞牛屎味,才會知道五谷香。古人說:奢能滅志,儉以養德。你雖然還不曾管事,談不上奢華,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險的!”這蘊含著深刻道理的話“一板子”把馮洪國打醒了。他脫下了軍裝、皮鞋,換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這樣的,馮洪國日本留學回國后,看望多年不見的老父親,當父親看到兒子身著西裝腳蹬皮鞋,渾身散發著濃濃的香水味,便這樣地教育自己的兒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補丁、牛棚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看到的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一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猶如星光閃耀的銀河;再加上射燈如探照燈似的來回晃動,而在這閃耀著的美麗背后,又有誰看到了浪費的影子。的確,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生活條件好了,就應該有這樣的享受。于是,節約也隨之被人們拋在了腦后。
這天中午,我經過學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同學們進來時迫不及待,出來時滿載而歸,我嘗點你的薯條,你吃點我的雞腿,真是不亦樂乎。我在班級里簡單地做了一個調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沒有(因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雖然我去小店的次數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為了買學習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餓買吃的占四分之一;還有四分之二的是為了解讒,看到別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學是拿零食當午飯,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幾天班級里還掀起了一股名牌風,看誰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寧,明天我就要換上安踏,有人還嘲笑同學穿假名牌。哎,我真想告訴大家,勤儉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不是攀比與浪費啊!
在班會課上,我和老師商量把《儉以養德》這篇文章推薦給同學們,老師同意了,聽完了我對文章的介紹,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是啊!艱苦的生活雖然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我們仍應牢記:平日里節衣縮食,困難時才容易度過難關;富足時豪華奢侈,窮困時將難以生存。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在什么時候都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