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解析:卓孟毅:高考150分第一人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背囊|卓孟毅:高考150分第一人
【新聞緣起】
隨著福建省的高考成績公布,又一批學霸備受關注。其中最特別的就是泉州五中的考生卓孟毅。他的總成績達到了678分,有希望沖擊清華北大。但他的成績卻引起網友的熱烈爭議。因為他的語文竟考了滿分150分!
語文滿分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他的作文滿分;這么多猜作者主旨的題目滿分;這么多閱讀理解滿分;而且一般的試卷是兩位老師雙評,他的滿分試卷就意味著經過數位閱卷老師括閱卷組組長,小組開會,集體研討后,一致決定給滿分。
數理化滿分年年見,語文滿分真是千年一遇!據統計,近20年來,全國參加高考的考生總數約為2億。在這龐大的考生群體中,全國高考語文的最高分通常在145分左右。恢復高考以來,歷史上只有兩個考生創造過語文滿分“奇跡”,一個是1998年的全國高考狀元張鎮風,一個就是今年的卓孟毅。
【網絡聲音】
引起爭議的正是卓孟毅150分的滿分語文成績,不光網友感到震驚,就連很多中學的語文教師都為此感到難以置信。因為文無第一,每個人的思考都不同,語文具有很多主觀題,作文想要拿到滿分更是難上加難。
總結網上爭議,無非兩種。
一是質疑和不信。
“咋可能主觀題能和標準答案一樣,不一樣怎么可能滿分?比數學滿分還炸裂”
“他是怎么做到閱讀題和作文題也拿到滿分的?”
“數學滿分沒有異議,運算過程和答案正確就能拿分。但語文滿分沒有說服力,作文標點符號,錯別字,語句不通,中心不明確,結構不完整都要扣分,拿不到滿分。”
二是認可和肯定。
“閱卷組肯定是審了又審的,經得起質疑和復查。”
“為什么語文不能拿到150分?只要寫得好,就應該給孩子150分。這是打破了陳規舊俗,值得點贊。”
“不能以自己的能力和有色眼鏡去看學生,按照相關的答案能夠得到滿分,又何足道哉。語文是一個模糊的學科,一千個學生有一千個答案,人才就是人才,不要責全求備。”
【滿分秘笈】
1、語文第一的背后離不開積累的習慣。
卓孟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了他語文學習的秘訣之一,那就是——積累。
高一高二起,卓孟毅就一直注重語文積累。
等到高三一輪復習的時候,老師會把那些重要的基礎知識點,重新過一遍,然后會分專題整理出來。
這個時候可以重新鞏固,增進自己對這些知識點的認知,然后找一下自己的薄弱點。除了每天都不落下的閱讀知識積累,他也格外重視作文素材的積累。
每周末他都會進行1~2次的作文素材摘抄。
摘抄內容分為不同的專題,如讀書、成長等,在復習的時候按專題來進行復習。
在二輪復習的時候,將自己摘抄的這些內容,進行相關的一些整合,達到將素材內化于心的效果。這樣就可以在考場上靈活自如地運用。
可想而知,如果卓孟毅這三年來沒有不間斷的積累,就無法鑄就如今高考語文滿分的神話了。
2020年湖北高考狀元唐楚玥,她的高考語文146分,僅離滿分只差4分。146分的語文成績,并不是偶然,也在于她從小就有積累的習慣。
課堂筆記用心整理,知識點清晰,每一個需要在意的點都會用紅筆標記。平時不僅閱讀,還會將書上的好詞好句進行摘抄整理。
她的許多作文素材,分類特別細致。有按話題分的,像“古風音樂”“孔子學院”;有按素材的類型分的,有名言,有實例;有摘抄整篇文章的,有整合素材的……
2、多閱讀。
上海語文特級名師黃玉峰曾強調:“語文學習就是厚積薄發,如果不加強閱讀大量積累,學霸也會變成學渣。”
卓孟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了他語文學習的秘訣之二,那就是——多閱讀。
去年高考,華師一附中語文考了145分的學霸分享了他的語文學習秘籍。他特意強調的重點也是,多閱讀。
2020年,北京高考學霸王淇穎也談到閱讀對她的高考有很大助力。她打小就熱愛閱讀,尤其喜歡讀魯迅、張愛玲的作品。即使在高三學習非常緊張的階段,她依舊擠出時間來閱讀。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決定語文成績的能力中,閱讀能力占了八成。
北大教授溫儒敏就曾說過:“你想得高分,想寫得更好,就要靠積累,要靠個人的閱讀,大量的體會和感悟。”
閱讀是教育的核心。什么題海戰術,都比不上大量閱讀。
3、寫一手好字。
孩子再不練字,將成為“隱形差生”。
寫一手好字,有多重要?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高考一篇800字作文,閱卷時間僅有30秒左右,不到一分鐘。若考生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閱卷老師很在有限時間內找到得分之處,很大可能會造成誤判的情況。相反,字跡工整、漂亮的作文常常讓閱卷老師舍不得扣分。
有經常參加中高考閱卷的老師也證實了這點:“老師一天要批閱幾百上千份試卷,越到后面越疲累,看到卷面整潔的就會認真看,有些連字都看不清的,只能根據第一印象打分。”
4、高考應試技巧。
卓孟毅同學在應試技巧方面也頗有心得。
他認為,要想在高考語文科目中取得好成績,首先要做到審題準確,避免跑題。
在作文方面,他建議大家進行“一句話概括主旨”的訓練,即用一句話來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樣既能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題目要求,又能讓文章結構更加清晰明了。
此外,他還建議大家多積累一些素材和名言警句,以便在考場上能夠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