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南山開啟區域家庭教育課程建設研究
9月16日下午,南山區教育科技項目重大課題《生命教育視域下的區域家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開題報告會在西麗小學上善樓舉行。該課題旨在通過基于生命教育視域下的家庭教育課程內容的建設,發揮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引導家長與學校共同承擔起青少年生命教育的重任,為實現南山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幸福”奠定教育基礎。
以生命教育為起點,為家校提供個性化課程
報告會現場
“這一課題的創新點在于以生命教育視域為出發點,建設家庭教育課程體系,對當下中小學心理危機事件頻發的嚴峻形勢,聘請家庭教育專家與熱心家庭教育工作社會人士作為指導顧問,構建‘課程共同體’。”課題負責人南山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劉道溶表示,課題從促進個體生命健康發展的“生命成長”“生命關愛”“生命價值”和“生命質量”四方面入手,以“兒童青少年健康發展”“父母學習成長”“家庭與社會環境建設”為主線,課程內容包括父母家庭教育基本素養和能力、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家國情懷等六大模塊。目前,這一課題已經獲批為區級“重大研究課題”。
南山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劉道溶
劉道溶認為,這一課題從南山區家庭教育現狀和家長需求出發,立足解決家庭教育中的突出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家庭教育的需要,在課程設計中預留選擇空間,在滿足共性需求的基礎上,將為學校和家長的個性化需求提供課程支撐,為南山教育的理論發展提供具有實踐意義的指導。
四位專家獲聘為南山區家庭教育指導專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趙剛教授、深圳市教育學會心理與家庭教育專委會理事長吳躍文、深圳大學學生心理咨詢處主任周紅、南山區人大代表萬騰馳等評審專家,針對此項課題宣布鑒定意見。
吳躍文充分肯定了生命教育的前提性、家庭教育的區域性,倡導實現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周紅從心理學研究角度出發,肯定了課題研究的價值與方向,強調了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萬騰馳則提出了自己對課題及家庭教育的看法,在他看來,家庭教育需要從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維上對孩子進行創造性培養,對不同階段、不同類型孩子進行研究,不能一概而論、以偏概全。
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副局長黃升翼局長對此項課題研究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強調此次活動對于南山區教育、深圳教育影響的意義與價值。
系統化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
據劉道溶介紹,近些年,中小學學生心理危機事件在全國范圍內頻發,很大程度是由于父母在當今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社會發展進程中遭遇壓力,從而對孩子有著不合理的期待或者過高的要求,由此引發青少年身心發展失衡和親子關系緊張等問題。
課題組認為有必要對面前家庭教育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與探索,逐步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科學的基于生命教育視域的家庭教育體系課程,用積極的、富有生命力的課程教學內容,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由此于2019年10月申報了本課題,并獲批為區級“重大研究課題”。
此外,南山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已組建了由49名成員構成的“南山區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包括正副校長、德育主任、班主任、心理教師、家長和婦幼保健院心理科醫生。他們根據自己的專長,提供了近200門課程,其中滲透了生命教育和心理危機預防教學內容。
推進世界一流教育模式研究
南山區教科院理論研究部部長龔振就南山接下來的教育理論建設發表了看法。他指出,教育科研部門作為南山教育的智庫,應充分發揮智庫功能與作用,推進世界一流教育模式研究,為南山教育打造樣本和藍圖,同時,圍繞十四五規劃和創建世界一流的教育目標,制定具體的改革實施方案,打造深圳教育改革樣本。
東北師范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教育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心講座教授趙剛
會后,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趙剛教授以《以專業化的家庭教育推動區域教育的現代化》為題發表了精彩演講。他分享了26年的研究家庭教育經驗與感悟,對當下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提出“親子關系才是教育的邏輯起點”“家庭生活要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家校共育是優化教育體制和教育方式的必然選擇”等觀點。
見習記者 | 鐘昕 張晉鹿
新媒體編輯 | 李媛莉
攝像 | 羅駿賢 馬揚霖
本刊記者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