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高考優秀作文――福建地區(2)-900字
〔讀者散文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曾有人問過貝克特,他創作的戈多到底是誰,貝克特回答說:“如果我知道的話,早就告訴你們了。”
等待戈多,但戈多到底是誰?如果沒弄清楚這點的話,即使戈多來了,我們依然形同陌路,只會擦肩而過。
在我的心中,“戈多”是
戈多是信念。對于人的渺小,古今同感。但現代人對于機器文明的強勢,內心愈感脆弱,信念的火焰更為縹緲了。誠然,人只是一根葦草,是宇宙間最脆弱的東西,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人具有萬事萬物無所比擬的精神力量。“人只是火花,被信念從今天送往明天。”只要信念不息,火花就不會滅。戈多的歸來也就為時不遠了。
戈多是理想。“少年的夢想是風的夢想,青春的
戈多還是道德。在我們踏上人生的征途之時,切不可忘記當懷有一顆善良的心、帶著道德上路。古人欲立身立業者,必先立德。德如風,功業如草,風在上,草必靡,無往不利。現代的人過于重利而輕義,以致缺少彼此的信任,內心怎能不感到孤單、有所希冀呢?以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如果我們已堅定了人生信念,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帶著道德上路,那么就會發現“戈多”已在我們面前。
戈多其實從未曾離開過我們,戈多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匆匆于人世,忙碌于瑣碎,以至于連風的感覺時刻在從手邊溜走。真正在等待的,其實是戈多,戈多一直
戈多今天已經來了,但愿人們能把握戈多,使他明天不至于再次離我們遠去!
點評
思辨,成為該文章最大的亮點,寫作是一種人生的獨立思考,這一點在字里行間表露無遺。對“戈多”這一多義性的象征符號文章有縱深的挖掘,間接地暗示了現代人精神和心靈上的缺失,從而使全文具有了一種強烈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