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全國甲卷作文范文:順風飛翔,會飛得更快、更高
順風飛翔,會飛得更快、更高
(轉自讀者新語文)
常聽人說一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句話對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是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語,但大家常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嗎?以打破常理的反問句開頭,更容易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我以為,不能說它錯,但至少不全面。(有問有答,在對第一段問句作出回答的同時,以“不全面”引起下文,過渡得比較自然順暢。)
有一個成語“脫穎而出”,講的是一個叫毛遂的門客,在平原君門下三年,寂寂無名。后來,趙國被秦軍包圍,趙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救。平原君要挑選二十個門客與他同行,卻只挑選出十九個。這時候,毛遂主動向平原君推薦自己。
平原君說:“有本事的人在眾人之中,就像一把錐子放在布袋里,錐尖立刻會穿透布袋顯露出來。你投靠我已經三年,卻沒有表現出過人之處,可見你不符合選拔條件。”毛遂回答道:“因為您從沒有把我放進布袋。如果你早點把我放進布袋,我這把錐子不光會露出錐尖,連錐把兒都會鉆出來。”事實證明,毛遂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關鍵時候,是他站出來脅迫楚王,與趙國締結盟約,出兵攻秦。毛遂立下大功,平原君和其他門客不得不對他另眼相看。(例證要有說服力,所以最好舉大家比較熟悉且形成公論的例子。)
毛遂取得成功有兩個條件:一是能力;二是機遇。如果沒有機遇,毛遂可能繼續“泯然眾人矣”。可見,即使是一塊金子,也要遇到鍥而不舍的淘金者和會甄別的眼睛,才不致于埋沒自身的光芒。一個杰出的人才,如果有更好的平臺,也許就會釋放出更強的能量。(在例證之后,緊接著進行分析,以例證支撐作者認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全面”的觀點,引申過渡到“良好的環境對人才的成長舉足輕重”。)
我們國家今天能夠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固然是李大釗、夏明翰等革命先烈“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結果,還有鄧稼先、錢學森、王淦昌等科學家“舍小我為大我”的無私奉獻,也離不開焦裕祿、黃大年等黨的好干部、好榜樣“俯首甘為孺子牛”,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流干了最后一滴血。(由小及大,由個人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為下文作鋪墊。用排比句,行文顯得更有氣勢。)
不妨設想一下,假如是在太平盛世,李大釗、方志敏他們會不會書寫別樣的人生?假如有優越的科研環境,鄧稼先和錢學森等會不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假如人人都懷著時不我待的拼搏精神,我們國家的發展會不會更加日新月異?(再次用排比句承接上文,用一種反向思維引起讀者思考。)
這些假設部分已經在今天變成現實。華為的崛起,鴻蒙時代的到來,不僅僅得益于堅強有力的團隊領導,也不僅僅是700名數學家、800名物理學家和120名化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華為的身后,有一個日漸強大的祖國。就在二十多天前,“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我國成為第三個成功登陸火星的國家。這給了我們怎樣的信心和力量!(承接上文,用華為成功和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的例子,證明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說明安全穩定的國內環境對個人和企業的成長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逆風前行,即使翅膀足夠堅挺,征程也十分艱難。而順風飛翔,不但飛得更快、更高,也飛得更加自如、更加輕松。當下,很多國家都為疫情所困,我們卻獨享這片藍天,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順勢而為呢?(引用名言警句引出本文的觀點,更有說服力。對比當前國際國內的形勢進一步說明環境重要性,號召有為者奮起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