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有何技巧?文章只有一種方法,“破題立意”是關鍵
高考年年有,年年略不同。今年的高考季較往年來得稍微遲一些,不過沒關系,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真金不怕火來煉”。礙于春節疫情的影響,原本緊張有序的沖刺月,略顯得有些平靜。
2天前的7月7日上午,頭場語文考試拉開2023年的高考序幕。11點30分鬧鈴響起,各位小秀才陸陸續續走出考場,大家欣喜之余,對本次高考大作文略微有些“無的放矢”。讀史君想借助“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的機會,分享一下自己有關考場作文的心得體會。
一、所有的文章只有一種寫作方法
語文考試已經落下帷幕,無論考試的感覺好與壞,已經不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讀史君作為過來人,想要告訴各位小秀才的是,“所有文章都只有一種寫作方法”,包括你們將來所要面臨的公考申論作文,都是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毫不客氣地說,讀史君到現在沒有遇到過能夠跳出這個范疇的寫作模式。
何謂“是什么”?它是一篇文章的主旨,即你想通過文章向讀者傳達什么樣的觀點。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不管你的文章寫得有多好、有多爛,你在動筆之前,必然經過一番思考,給所要寫的文章“提綱挈領”,你只有想好要寫什么,才會動筆寫什么,哪怕是寫到最后跑題,你的觀點依然擺在最初的位置。
何謂“為什么”?它是一篇文章的論證部分,你既然想好自己要寫的觀點,那么就要拿出能夠證明自己觀點正確的資料素材。比如,你說你是個好人,那么你就要證明自己好在哪。你可以說自己與雷鋒同志擁有一樣助人為樂、默默奉獻的品質,我曾扶老奶奶過馬路;你也可以說自己感情專一,三年高中生活只暗戀過一個女生(不提倡早戀哦);你還可以說……總之,你認為美好的品德,此時都可以拿來證明你是好人的觀點。
何謂“怎么做”?它是一篇文章的對策部分,前邊兩部分你寫完“自己是好人的觀點”“舉例說明自己是好人”的案例,是不是應該寫一下往后該怎么做呢。你應該寫往后繼續做一個好人,經常自我反省,“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將自己已有的品質發揚下去,同時積極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
以上便是,一篇考場作文完整的思路,是不是聽起來有些云山霧罩。不要急,讀史君還有話說。
二、讀材料“破題、立意”是關鍵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觀點(是什么)是一篇文章的精髓,選取合適的觀點才有利于拓展臨場寫作。此時需要運用“破題”的手法,從材料中提煉“立意”,歸納成“觀點”。
“破題”必須依靠材料,認認真真地將材料讀三遍,發現有主旨的地方一定要用筆圈畫出來。通常情況下,一段材料會給出多個“破題”點,也就會延伸出多個“立意”和“觀點”。高考已有40多年的歷史,讀史君翻閱近15年的高考作文,發現每段材料至少能有3到5個以上的觀點,若是沒有達到3個以上,只能說明同學還需用功,或者題目出的很失?。ㄟ@種情況尚未發生過)。
舉個例子:全國Ⅰ卷中,立意觀點不低于10個,團結(齊桓公的霸業,得益于鮑叔牙舉薦之功,管仲的盡心輔佐);知人善任(齊桓公善任管仲,鮑叔牙有識人之才);胸襟(齊桓公與管仲不計前嫌,通力合作);謙讓(鮑叔牙能夠舉薦比自己有才能的人,甘居其下);仁政(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等等
三、論證即是“自圓其說”
各位同學,考場上寫作文千萬不要“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前怕狼后怕虎”,你把“觀點”擺明以后,接下來盡管大膽地展開論述。論述部分無非是“自圓其說”。很多人都覺論證論述部分很難,讀史君告訴你“所謂論證,是你怎么說都對”。因為只有中間論證部分,才是你盡情發揮的地方。
因為你所舉的例子和闡述的道理,它沒有具體標準的答案,你把句子寫通順,把字數湊齊,把話說明白后,試問誰還能否定你?批卷老師總不能找到你,跟你辯論一番吧。
舉個例子:全國Ⅱ卷中,“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演講稿,很明顯它有兩個關鍵詞“世界與青年”,你圍繞世界友好與青年群體舉例即可。
先從歷史久遠的說,霍去病18歲北擊匈奴,維護華夏與西域的安穩;鑒真東渡,將中華的佛法精神帶到日本;梁啟超先生留學日本,將那時西方先進的民主思想帶回舊中國。到近現代,中美之間“乒乓球外交”;日本乒乓球名將福原愛曾在中國訓練,學會一口流利的中文;姚明、易建聯等球星將中華文化帶到美國;到今天的疫情期間,日本等鄰國友人紛紛向中國捐助物資等等。
各位同學請看一下,不是咱們沒有例子,而是看你敢不敢用,會不會用。請你一定記住,考場上你寫出的任何論證(正能量)都是正確的,千萬不要懷疑!
四、對策部分是升華
讀史君有些不理解,一篇800字的大作文,有的同學前面用半個小時寫完,最后升華結尾部分要想二十分鐘。當然,若是時間寬裕的話,怎么想都可以。問題是總結升華全文,有這么難嗎?
舉個例子:全國Ⅲ卷中,“如何為自己畫好像”一題,是不是覺得很難?讀史君給你分析,你只需把握好“積極向上”即可。你可以這樣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但我知道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我要用最自己的心態去面對屬于自己的人生,即便是飽經滄桑、歷盡風霜,我依然能夠像李宗盛那首《壯志在我胸》唱的那樣,拍拍身上的灰塵,振作疲憊的精神,用最高昂的姿態,去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蛘呦裨兜男≡姟短Α匪鶎懙哪菢?,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不就完事了嗎?
以上是讀史君的一點淺薄之見,若有不妥之處,歡迎各位家長、小秀才、學者、道友留言討論。
關注讀史君,遇見不一樣的歷史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