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2023年全國卷高考滿分作文2篇,分別從管仲、鮑叔切入
原標題:2023年全國卷高考滿分作文2篇,分別從管仲、鮑叔切入
這兩篇是2023年高考全國Ⅰ卷的滿分作文,從文章本身看,它們的共同點是:緊扣材料,觀點明確;以《馬說》的“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為引子提出論題;語言口語化,開場和結束語都體現了演講稿的特點。
是什么讓它們從作文大軍中脫穎而出呢?(文章簡析,可忽略。)
第一篇文章為《倘若世上沒有了千里馬》。
第一、這篇文章最大的亮點是立意角度新穎。
從鮑叔和齊桓公身上切入有更多可寫的點,作者選擇了管仲,這是一條行人稀少的路,接下來,只要觀點切題且正確,文章就可以得到不錯的分。面對很多樣貌差不多的文章,閱卷者當然會喜歡讓其耳目一新的來洗去疲累、提振精神。從這點看,作者是聰明的。當然,也不能為了求新去冒險。
第二、用一個比喻貫穿全文。
2023的《沒有一只鷹會被左右》《踏雪尋梅》等滿分議論文中,貫穿全文的比喻都是文章的亮點。本文就是以“千里馬”來比喻管仲以及有才華的人的。
用比喻有什么好處呢?可以讓說理更形象生動,語言更清晰有韻味,更能體現作者布局謀篇的能力。
第三、由管仲說開去,收放有度。
文章從管仲被賞識的根本原因是他是千里馬,說到社會要發展就要培養千里馬,再說到我們要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千里馬”,這樣先放再收,既使說理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也能落實到我們每個人的實際生活,沒有流于口號。
第二篇文章是《伯樂之益》。
這篇文章的亮點在結構安排上。
文章的結構方式是總—分—總。先用兩個詞語“識才讓賢”“不慕名利”總述鮑叔的特點,總領全文,再分別論述兩者的重要,最后將之歸結為“伯樂精神”,并指出這種精神在新時代的意義,收束全文。這樣,結構勻稱嚴謹,渾然一體。這樣的構思應該是考生比較熟悉且擅長的。
以上兩篇新出的高考滿分作文,也有不足,慧眼如炬的你覺得怎么樣?
最后,我想說:眾口難調。
同一篇文章,有人說樸素無華,有人說平淡無奇;有人喜歡說結構清晰,有人說八股化;有人說辭藻華麗,有人認為語言清麗;有人說內容充實,也有完全相反的意見,說內容空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