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恢復后首位北京女狀元:作文差1分滿分,逆襲后稱:感謝高考
“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高考是一個門檻,好的大學也確實是會對將來產生大的影響,步入社會后,打工人也認識到了“第一學歷”。因此有標語是“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劉學紅的事跡很很好地說明了這點。
1977年,高考恢復,數百萬人重新拿起了書本,而這年的高考是在10月底舉行,考試分文史與理工兩科,外語還沒有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如果是報考外語專業,便要加試外語。
劉學紅出生于農村,長大后被分配到林業隊插隊從事生產勞動,1977年參加了高考,在當時,考生們的心情都是異常興奮和緊張,興奮的是,未來似乎有了些不同的盼頭,緊張的是時間急迫,不清楚到底是個什么結果。
劉學紅的心情也是忐忑的,幾乎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看書做題。那時候,印刷廠的工人師傅們也緊張,要趕在高考前推出《數理化自學叢書》;而據上海南京東路新華書店的退休職工回憶,那一年,每天距離新華書店開門還有好幾小時,但大伙早已自覺的在門外排隊,隊伍從山東路、九江路、漢口路一直排到河南路,就為了能夠搶購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
還有的人是從廢品站淘書,說不定就撞上大運,淘到了六十年代前期首次出版發行的《數理化自學叢書》;那時候,復習資料也都特別緊張,為了復習,考生及其家人們都無所不用其極,把整本書手抄下來,再歸還給別人都行。
一代高考生有一代高考生的記憶,而那便是屬于劉學紅的高考記憶,不管過去多少年,都記憶猶新。劉學紅的高考作文寫的便是《我在這戰斗的一年里》,感情豐富,詞句優美,把閱卷老師都感動哭了,因此劉學紅的作文取得了僅差一分滿分的好成績。
劉學紅也成了恢復高考后首位文科女狀元,1978年2月時,劉學紅的高考作文還登上了報紙,讓全國上下都有機會讀到這篇感人肺腑的作文,劉學紅后來是被北京大學新聞系所錄取。
當踏進北京大學時,劉學紅還真真切切地意識到,高考改變了她的命運,原本她以為自己的一生都將在林業隊度過,但高考后,劉學紅發現自己的人生還有不同的選擇,未來還有很多不同。而在大學期間,劉學紅對知識仍然是如饑似渴,保持優異的成績,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大學畢業后,劉學紅便被分配到了中國青年報,這也是她的理想。“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劉學紅不曾松懈,腳踏實地,這份工作也帶給了她許多樂趣,劉學紅后來也成了青年在線的總經理。
回想當日,逆襲后的劉學紅對高考只有感激,多次坦言:“感謝高考。”學海無涯苦作舟,這“苦”說的是寒窗苦讀,但付出終有回報,在汲取知識的這條路上,又何嘗不是苦中作樂?學到老,活到老,為高考拼搏,為人生的理想而奮斗,都是吸收知識的過程。
劉學紅的經歷鼓舞了許多人,讓許多考生也都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激情昂揚,眼睛里綻放出光彩。當然,跨過高考,并不意味著已經走到了終點,只能說高考是一個大的分岔路,有人進入理想的大學,有人也遺憾落榜,不過人生的機會終究有很多,也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實現人生目標,但人生本就是一場追逐。
現如今,距離1977年恢復高考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高考依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一年都有每一年的高考故事。古人云:“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那么你的高考故事又是怎樣的?不妨在評論區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