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滿分高考作文,你會點贊嗎?(《樹上的男爵》讀后感)
01 一篇富有爭議的滿分作文
近日,教學月刊發布了一篇高考滿分文章,閱卷組的評價為:“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余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并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
文章截圖如下:
高考滿分作文你怎么看?咋一看,是不是第一段就至少三個詞不認識?我百度了一下這幾個生詞,這篇滿分作文用的生僻詞,似乎沒怎么用錯,至于海德格爾有沒有說過“一切時間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這樣一句話,我就不去考證了,我只能驚嘆該考生的閱讀量和記憶能力。看網友評論,與我預計大致相同,大部分都在吐槽“看不懂”、“不說人話”。
我認為,但凡不說人話的不外乎三種:
1、裝逼型:明明可以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卻要用專用名詞裝逼的。例如“維生素B1(硫胺素)缺乏病”,說人話,就是“腳氣病”。
2、隱晦型:不好意思直說的語言。例如“媽媽,我想做一下放松大腦,又能促進手眼協調的事情”,說人話,就是“我想打游戲”。男人說“我愛你”,說人話,就是“我想睡你”...
3、內涵型:文字隱含著很深的內在哲理,難以用語言描述,例如很多哲學思想。
這篇高考作文,首先可以歸為第 1 種裝逼型,明明有更通俗的詞語可以表達,為什么非要用“嚆矢、濫觴、振翮”?當然,高考考場,裝點逼給老師看看,也未嘗不可。
而我更關心的是,一篇文章好不好,要看文章有沒有深度觀點,有沒有帶來價值,能否帶來啟發。如果這個觀點比較深奧,那么這篇文章是否也屬于第 3 種呢?
如果我之前沒有看過卡爾維諾的這部小說《樹上的男爵》,估計我也會加入那些吐槽大軍的。但是,如果你看過卡爾維諾的那篇小說,就會立刻發現該考生拿“樹上的男爵”來應題非常到位,因為該小說本身就包含著一個最切題的答案:自我與自由的統一。
02 生活在樹上,經歷人生的考驗
《樹上的男爵》看似荒誕,但其現實意義遠大于很多現實的故事,無論是寫作風格,還是《樹上的男爵》的情節,卡爾維諾都是在堅持看似荒誕的自我,但因此又與世界更加完整地連接起來,從而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故事的主人公柯希莫,是一位男爵的兒子,他為了摒棄來自體制和規則的約束,逃到了樹上并誓言絕不下樹,當他擺脫了世俗的束縛后,卻發現,大樹連接著整個大陸,他在樹上可以去到他想去的任何地方,因此他更加堅定地堅持著這樣的“自我”,最終一輩子都生活在樹上,他的堅持經歷了如下人生考驗。
生存考驗:他在樹上與兇惡的野貓殊死搏斗,學會了生存,并逐漸自給自足;
愛情考驗:鄰居家令他心儀的小姑娘,同樣是桀驁不羈,他們一見鐘情,但是在“為愛獻身”和“堅持自我”的兩難上,他們兩人都選擇了后者。
榮耀考驗: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段,拿破侖來到在樹下仰視柯希莫,柯希莫問“陛下,我能為你做些什么?”,拿破侖說:“您往這邊過來一點,替我擋住太陽(別讓太陽照到我的眼)!”。這與以前的那個經典故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當年,亞歷山大大帝去拜訪住在木桶里的犬儒派哲學家第歐根尼,亞歷山大大帝問可以為他做些什么,第歐根尼讓亞歷山大移動一下:“別擋住了我的陽光”)。最終拿破侖深深理解柯希莫,并沒有賜予他任何榮耀和賞賜,只是說:“如果我不是皇帝,我愿意做柯希莫的樹上公民”。
死亡考驗:柯希莫臨終時,家人希望他下樹回歸地面世界,并準備著被單要接住因體力不支掉下來的柯希莫,但是奄奄一息的柯希莫抓住了飄過來的熱氣球,消失在大海的另一端......
03 生活在樹上是一種處世哲學
我們會羨慕魯濱遜漂流記野人般的生存能力,也會欣賞瓦爾登湖的世外美景,還會贊嘆第歐根尼的強大自我內心,但是從小說中看出,這些都不是卡爾維諾贊揚的,卡爾維諾陛下的柯希莫不是那種瘋癲的叛逆者,他既沒有如野人般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也沒有逃避社會進入自己的烏托邦,他在樹上實現了與整個社會的緊密關聯。
他會為自己負責,他請老師到樹下給他上課,并努力提升自己直到能與哲學家交流;他履行了對家人的責任和義務,蹲在母親窗口外的樹枝上,守護母親直到過世;他還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利用視角高的優勢,指導農民耕地,幫助農民摘水果,還和森林的朋友一起打敗了海盜...,他成了社區的英雄和好公民,也繼承了他父親男爵的爵位。
柯希莫的墓志銘寫著:“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入天空”,我們發現,生活在地面,代表現實,社會和別人的眼光會成為你的枷鎖,飄飄然在云端,代表理想,但又脫離現實,而“生活在樹上”則在理想與現實中找到了平衡點。堅持自我,熱愛生活,而又非目空一切的理想主義,這就是“生活在樹上”的哲學。“始終熱愛大地”說明他從未放棄過這個世界,反而更加完整地融入了整個社會,因為每一棵樹都深深扎根在這篇土地上,在這里,他找到了他的自由和價值,而只有到最終生命的終點,他才“升入天空”,追尋理想的世界。
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看到這里,你才會明白這位考生在那篇滿分作文中提到的: “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用在樹上的生活方式體現個體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卻又不拘泥于所謂 ‘遺世獨立’ 的單向度形象”到底是指什么。
這里可以有一個結論了,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只有在你真正理解了“生活在樹上”到底是什么意思,你才能理解其中的哲學,我敢打賭,如果沒看過《樹上的男爵》,你一定會認為該考生“言之無物”。
樹上的生活是哲學問題,鑒于高考作文的篇幅和時間,考生是無法展開說明白的,我個人認為他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把作文命題與“樹上的男爵”掛鉤,說明他早已理解透“生活在樹上”的哲學,在這點上,此文應該點贊!
04 建立屬于自己的“內部計分卡”
樹上的男爵到底給了我們什么啟發?
盲目的自我就如飛到云端,逃避世界,我們也看到世上有些人是為了不同而不同,也失去了意義。在樹上堅持自我,只是為了看得更清楚而保持距離而已。
當年巴菲特老爸留給巴菲特留下的最重要的東西,不是財富,而是一套理論,即放棄“外部計分卡”,遵循“內部計分卡”。
外部計分卡就是一切按照別人的評價和眼光來評判自己的價值,而內部計分卡就是遵循自己內在的標準和價值觀行事。終于,我們看到了一個具備極強獨立思考能力的巴菲特。
大部分時間里,巴菲特不像華爾街的操盤手那樣勤奮地追高殺跌做波段,他不在乎他的投資者說他“不作為”,他所作的僅僅是買入后守株待兔般的靜坐,他錯過了互聯網的機會,但同樣也避免了來自互聯網的泡沫,他愿意做一個被人認為是全世界最無能,而實際上卻是最優秀的投資者。
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社會的“外部計分卡”之中,這周末我很累但老板要求加班怎么辦? 這次提案寫不好怎么辦?同事的聚會我不參加會不會不好?別的家長都在給孩子老師送禮我該怎么辦?....,社會的壓力無時不刻地提醒著我們要向前努力,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枷鎖。
你的計分卡是怎樣設計的?你到底是要遵循社會的眼光,還是“生活在樹上”以自己的價值給實現與社會的連接?相信,建立好自己的“內部計分卡”是一個很好的答案,你的內部計分卡是怎樣的呢?
---END---
參考文獻:
[1] 伊塔洛 · 卡爾維諾, 《樹上的男爵》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