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模擬材料作文“燃文化”寫作指導與范文示例
原標題:2023年高考模擬材料作文“燃文化”寫作指導與范文示例
2023高考已確定延期至7月7-8日,不管是快要開學,還是不知何時開學同學,建議趕緊買上一本《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與多向運用》,接受幾十位一線語文老師的寫作指導,抓緊時間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吧!
2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來,腳踏風火輪的“哪吒”、勇闖火海的“烈火英雄”等影視形象感染了眾多的年輕人,興起了“燃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燃點”,可以是無私奉獻社會,可以是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還可以是在困境中不被擊倒……“燃文化”反映了當代青年自我定義、自我塑造的愿望。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循“立德樹人”原則擬制的新材料作文題。為了幫助大家解讀本次材料作文,我們先了解“燃文化”這一概念:
燃文化,是騰訊視頻從2023年暑期提出的“好時光一起燃”這一主題衍生而來的新型文化體。是相對于“喪文化”來說的,也是指在青年亞文化現象背景下衍生出來的一種新興文化現象。它體現一種積極向上、充滿陽光和熱血的狀態,包含了主動進取、熱情踴躍、樂觀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義?,F實生活中,通常表現為年輕人不懈追求夢想,對現實生活充滿希望,為了心中的目標,不斷拼搏、努力奮斗。
本次材料由三句話組成。第一句話意在指出“燃文化”興起的觸發點,同時暗示材料涉及對象是年輕人(或青年人),非常具有針對性。第二句話則提示寫作的幾個角度:一是無私奉獻社會,二是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即工匠精神),三是在困境中不被擊倒……。考生只要選擇其中一點或兩點立意均可。當然,材料中省略號還暗示考生可以選擇其他角度。第三句話進一步指出“燃文化”涉及的對象是青年人,意在強調本次作文的取材范圍。
總之,考生只要涉及“燃文化”或“燃點”,圍繞年輕人無私奉獻、主動進取、勇敢擔當、樂觀果敢、不畏困難、不懈追求等角度立意均視為切題。在具體立意時,要注意選擇能夠反映正能量的方向,切入口不宜太大。
記敘類文章要形象鮮明,感情真摯,切忌平淡敘事;議論類文章要言之有據、辯之有理,切忌泛泛而談。
建議切入分為47分。拉開評分檔次,不打保險分。對那些切中題旨、見解獨到、思辨深刻、內涵豐富、文采濃郁的文章,應在63分及以上賦分;凡是僅貼上“燃文化”或“燃點”的標簽,行文中并沒有涉及青年人為了心中的目標愿望,不斷拼搏、努力奮斗的內容,得分不應超過48分;對于嚴重脫離題旨,充斥著大話、空話、套話甚至玄話的,僅在文末貼上“燃文化”或“燃點”標簽的在41分及以下賦分。
范文示例一:“燃”文化在年輕人中蔓延
中國青年
這些日子,就讀于甘肅政法大學的張遠覺得自己很“燃”。
由他擔任副導演以及配音導演的作品在短短5天里獲得了上百萬的點擊量,所在劇組和多個工作室建立了合作關系,而他個人也開始以嘉賓身份出席各地活動。
對于這個年僅21歲的大二學生來說,眼下的成績是一個“質的飛躍”,是“燃”的一種表現,超越了過去的自我,“讓自己越來越好”。
近來,在影視作品中,腳踏風火輪的“哪吒”、身著消防服的“烈火英雄”、承載著青春激情與荷爾蒙的“樂隊的夏天”等,也逐一展現出親情、友誼以及與命運對抗的勇氣和力量,成為年輕人口中點“燃”自己的火種。
一時間,“太燃了”成為年輕一代的流行語,被廣泛應用于包括閱兵在內的一個個心潮涌動、熱血澎湃的時刻。
“燃”文化也悄然走紅。
“拼命剛上去”的“燃”
何謂“燃文化”?張遠告訴記者,這是一種最早興起于ACG(ACG為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縮寫,是動畫、漫畫、游戲的總稱——記者注)圈子的亞文化,是無論身處何處,都心懷熱情的一種力量,“類似于動漫主人公走到絕境,忽然觸底反彈,燃起希望”。
這樣的故事情節與張遠的成長經歷有些相似。小學四年級時,父親負債離家,張遠的心情一度跌入谷底。但此時,一本每周五上新的漫畫期刊,“拯救”了張遠,成為他尋找慰藉的精神食糧。慢慢地,張遠得到不少鼓勵,也愿意去相信很多事情會有美好的結局。
但在張遠看來,樂觀的人生態度,并不是“燃文化”的全部內涵,“燃”更是腳踏實地地主動進取,愿意為了心中的目標,在各個領域不斷拼搏、努力奮斗,給自己“打雞血”的同時,踏踏實實做事。
“就像《夏目友人帳》里說的那樣,如果結果不如你所愿,就在塵埃落定前奮力一搏;也像《極速老師》里說得那樣,看到自己仰慕的人,就想去追趕他們,看到自己瞧不上的人,就想去超越他們。所謂的長大成人,應該就是在人生中無數次地重復這個過程。”
這名95后正是這樣做的。自從入了動漫的“坑”,張遠找到了自己的職業目標,他開始系統地學習配音以及后期音頻制作,并嘗試在網上投稿。幾年下來,他在微博上有了20多萬粉絲,也與一些專業的配音機構有了合作。但張遠并沒有滿足于此,他仍然在追求人生高光時刻。
2023年,他在B站(bilibili,簡稱B站,國內知名的視頻彈幕網站——記者注)結識了擅長制作“默劇”動畫的小伙伴馬文卿,專攻配音的張遠萌生了與他合作的想法,一次徹夜長談后,兩人一拍即合。自此,一部名為《小小英雄》的原創互動類動畫雛形初現。
一開始,劇組只有導演馬文卿和副導演張遠兩個人,卻要包攬一部3D動畫的全部制作流程。從寫劇本、設計角色、建模到剪輯、配音,再到添加字幕、特效,一點都不能馬虎。
除此之外,張遠和馬文卿還特地提高了難度,將自己的作品定義為“互動類”動畫,提供開放式結局,讓觀眾自己選擇,以打破傳統動漫作品參與度低、掌控度低的局面。
而這大大增加了這個兩人劇組的“工作量”。張遠告訴記者,一集30多分鐘的動畫,大約會使用1萬字左右的劇本,而他們要準備10萬字以上的初稿,付出70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
兩人精益求精的態度,體現在作品的方方面面。為了讓角色的神態、動作更精細、逼真,一個15秒鐘的打斗,張遠和搭檔用13個小時去打磨。而截稿前的48個小時,他們兩人更是徹夜不眠,開著視頻反復溝通、修改細節?!扒?0個小時還是清醒的,后邊就吊著說話,死命熬,到了第二天白天又滿血復活了。”張遠說。
最終《小小英雄》在B站一戰成名,集均播放量在50萬次以上,最高播放量144萬次,列原創互動類動畫榜首,成為ACG圈子的“封神之作”。這時張遠覺得這種“拼命剛上去”的“燃”值了。
范文示例二:超越功利取向
就在張遠為了夢想而“點燃”自己的時候,26歲的汪志豪也經歷著改變,曾在本科掛科5門的他下定決心考研。
學校圖書館早上6點半開門,汪志豪每天5點半就去排隊等開門、占座學習,晚上接近12點才回到寢室。他將手機游戲和追劇的視頻軟件全部卸載,期待已久的電視劇更新了,也不去看一眼。
“圖書館不能發出聲音。晚上,為了背書,我們就在圖書館地下室的配電房里復習,空間狹小,就著微弱的燈光,兩個人坐在一個小馬扎上,或者干脆蹲在地上,夾著熱水袋看書?!蓖糁竞阑貞浀馈?/p>
在他眼里,自己的這種狀態跟記憶中的一場電競決賽有關。比賽在美國選手的主場打響,當時,直播畫面里,全場觀眾幾乎都在給美國選手加油,只有幾位中國解說嗓子沙啞地替中國選手加油。
“剛開始,中國選手的電競策略被對方識破,處于下風,但大家還是咬牙堅持,最終打贏了美國選手,在客場反敗為勝?!敝袊x手勝利的那一刻,汪志豪覺得“燃爆了”。而他自己也將這種精神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愛玩的年紀將全部的‘燃動力’花在玩上,在要努力的時候,再用‘燃動力’努力奮斗”。最終,靠著這種燃燒青春的態度和方式,汪志豪實現了考研“逆襲”。
“燃起來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中,提前做好規劃,不輕易更改目標。也許努力的過程很平淡,但等你達成目標以后回頭看,會覺得自己這一路是很酷的?!庇辛诉@樣的經歷,汪志豪覺得如今的自己已經可以坦然走出自我安全區、舒適區,在一件件挑戰自己的大事小事中“點燃”自己。
然而,奮斗過程中,并非所有的“燃”都能取得相應回報,這些前一秒鐘還心懷憧憬的年輕人也會在下一刻感到氣餒。
在張遠記憶中,大伙兒花費最多心血制作的劇集只取得了10多萬的播放量,小伙伴們一下子沒有了斗志,在聊天群里越說越泄氣,甚至開始哭鼻子。但哭著哭著,又有人說起了鼓勵大家的話語。接著聊天群變成了“夸夸群”,每位成員都在相互回顧彼此的付出和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
“于是哭著哭著大家又‘嗨’了,覺得重新開始就好了。”張遠告訴記者,那一刻,他明白了“燃”文化的另一個含義——超越功利取向,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
汪志豪認為,每個人每個時期擁有不同的“燃點”?!氨热?,我有一個室友,除了上課就是宅在寢室里,不談戀愛、不搞社交,不陽光。但其實,他每天都在自學音樂、視頻剪輯軟件以及編程知識。畢業后,他從事行政和宣傳工作,自學的計算機技能全部派上了用場,很多人都要求助于他?!蓖糁竞勒f。
范文示例三:給“燃”文化一定的發展空間
作為青年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形式,“燃”文化的蔓延,正在改變著他們的物質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依托“燃”文化,持續與年輕人對話,也成了一個亟待討論的大眾議題。
采訪中,安徽省青年宣講名師路政認為,中國青年一直都很“燃”,比如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小紅軍、抗美援朝的志愿軍,快馬加鞭建設祖國的青年突擊隊、為祖國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的科研人才。而在強國時代,這種“燃”仍然像中國青年的精神命脈一樣,從未斷流?!巴ι矶觥⒃』鹁让竦奶鼐垊?;堅守初心、扎根基層的黃文秀……抑或是平均年齡32歲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運行維護保障部門,還有設計師平均年齡28歲的兩棲大飛機團隊,這些年輕人已經接過前輩的接力棒,正在努力跑出一個好成績”。
在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王云飛看來,“燃文化”是時代的特征在年輕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中的一種映射,本質是年輕人對世界認識、對現實理解基礎上的一種價值、行為取向,所以年輕人樂于傳播。
“對于一個活動在相同或者相似的、無論是現實或者虛擬中的人,往往這些概念又有其意義和價值。因為年輕人彼此之間能夠在用到某種詞語的時候,會心一笑,便能傳達某種意思,能夠得到群體認同感。”王云飛說。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劉曉程認為,“燃”文化的發端可能是一種原生的、自發的、自然的青年的情緒。它抓住了人性的一些面向,進行渲染,進行推動,進而形成群體化的一些表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導年輕人積極向上?!暗瑫r也存在娛樂化、情緒化,乃至商業化的特質”。
劉曉程表示,“燃”文化反映了當代青年不愿意被定義,要自己完成自我定義、自我重塑的態度?!暗@種定義和重塑,是不是我們主流文化所期待的那種重塑,依然需要保持一個理性的認知。”他建議,現階段,不要急著去定義什么是“燃”文化,而是要給它一定的發展空間,讓青年去區分商業語境下的“燃”、主流語境中的“燃”,和作為青年亞文化之一種的“燃”。
“去掉所謂‘燃’文化的一些顯性的表征,真正看到‘燃’背后應該去激活的正能量。在這個過程中,盡量回歸到一種公共討論,一種自然展示,把‘燃’變成一種日常,一種不需要宣傳包裝和外力規訓的、被社會大眾認可和接納的新文化?!眲猿陶f。
王云飛同樣認為,年輕人喜歡新奇,無可厚非,他們的很多表達也會在一定語境中呈現出相應的意義。因此,他呼吁,大眾傳媒應該尋找合適的用詞語境,傳遞“燃”文化背后的價值觀。
范文示例四:“燃文化”才是年輕人的主流文化
凡永超
最近,“燃文化”突然爆紅,“這個節目真的很燃”“尋找種很燃的生活方式”等流行語也漸漸走進青年人的生活。就連前段時間深受國民喜愛的《戰狼2》也為“燃文化”增添了不少新意,觀眾更是用“超燃…從國內燃到國外”盛贊這部電影。紀錄片《二十二》更是被網友稱為“燃到了心里”“燃到了靈魂”,甚至在影片結束后,很多年輕人內心觸動,開始思考歷史和人生。
何為“燃文化”?《光明日報》的篇報道中說“燃文化”是流行于年輕人中間的種新興的亞文化,所呈現的是種積極向上、充滿陽光和熱血的狀態,包含了主動進取、熱情踴躍、樂觀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義?,F實生活中,“燃文化”通常表現為年輕人不懈追求夢想,對現實生活充滿希望,為了心中的目標,不斷拼搏、努力奮斗的狀態。
有段時間,“葛優癱”“悲傷蛙”“藍瘦香菇”“宅基腐”“喪文化”等詞語成為了當下年輕人的一種流行文化。在年輕人的審美文化趣味中,形成了灰色、消極、沮喪、頹廢乃至絕望的基調和態度。當面對現實帶來的壓力和困境時,當青年找不到更加清晰明確的方向時,“喪文化”“藍瘦香菇”等亞文化的流行,反而引導更多年輕人沒有情感,沒有意識,沒有約束,焉能像行尸走肉一樣麻木地生存下去。面對這樣的處境,年輕人更期待未來改變的可能性,渴望生活更具“透氣性”?!叭嘉幕钡某霈F,正是這種期待日趨強烈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于是很多網友說“‘燃文化助燃了主流價值傳播,‘燃文化才是年輕代的生活態度。”
為什么說年輕人需要更加健康的主流文化?
每個歷史時代都有不同的主流文化,各種類型的青年文化應該汲取更加健康和積極的元素,成為整個潮流文化里最有價值的部分。這些價值實際上是人類優秀文化的精華,是人類的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是人類積極進取精神的文化心理訴求,也是人類發展與前行的生命精神和創造力量。
相比于“喪文化”,具有正能量的“燃文化”符合了時代和文化發展的需要。倡導流行的“燃文化”,讓“燃文化”逐漸成為年輕人的種文化態度、生活態度甚至人生態度,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積極健康的文化理念影響和決定著青年未來的健全成長 和全面成熟。它讓個青年懂得如何面對大千社會、蕓蕓眾生,如何面對自我,如何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青年代表著 個國家和時代的面貌,利用好網絡新媒體等多種傳播途 徑,讓年輕代充滿積極進取的朝氣和活力,才能讓整個時代都奏響和諧音符。每個人都“燃”起來,并且相互“待燃”,彼此鼓勵,才能打造出值得期待的文化形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叭嘉幕保瑧摮蔀檫@個時代主流文化價值的體現。
范文示例五:悄然走紅的“燃文化”
許民彤
今年以來,“燃”,正在悄然走紅,成為一句流行語甚或“燃文化”。
近日,火得“不像話”的《戰狼2》,更是為“燃文化”添了一把“火”。網友、觀眾用“超燃”“‘燃爆’想當兵”“從國內燃到國外”盛贊這部電影。影片燃燒的熱血、澎湃的激情、陽剛之美、強烈責任感,更是詮釋和豐富了時下流行的“燃文化”內涵。
何謂“燃文化”?這是指正在年輕人中興起的一種亞文化。它是一種積極向上、充滿陽光和熱血的狀態,包含了主動進取、熱情踴躍、樂觀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義。在現實中,年輕人不懈追求夢想,對現實生活充滿希望,為了心中的目標,不斷拼搏、努力奮斗,就是“燃文化”的表現。
一個時期以來,我們的文化中,尤其是年輕人的審美文化趣味中充滿了灰色、消極、沮喪、悲觀、焦慮、迷茫、頹廢乃至絕望的文化流行形式和態度,諸如什么“葛優癱”“悲傷蛙”“藍瘦香菇”“宅基腐”“喪文化”等等?,F實生活中,年輕一代也不乏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而難以自拔的狀態,以及在“喪文化”為代表的亞文化沖擊中“疲于奔命”活著的種種現象。
從這個意義上說,“燃文化”的流行與倡導,在現實中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用“燃文化”點燃年輕人生活的熱情,用“燃文化”給“喪文化”透氣,引領年輕受眾從“喪文化”中走出來,樹立一種積極向上、充滿陽光和熱血的文化形態不僅是青年之需,也是時代之需。
積極健康的文化影響著青年的成長,影響著青年如何面對未來,如何面對自我,如何擔承起責任和義務。無論哪個時代,青年應該總是懷抱著夢想、奮斗、追求。這些價值是人類文化的精華,也是人類發展與前行的力量?!叭嘉幕钡牧餍?,不僅契合這些思想價值,更是積極尋找和挖掘這個時代青年所應有的文化價值觀。作為青年文化的“燃文化”,應該成為這個時代主流文化價值的體現。
范文示例六:“燃文化”助燃主流價值傳播
曉彬
“這個節目真的很燃”“尋找一種很燃的生活方式”……今年以來,“燃”這個字悄然走紅,并從網絡世界進入現實生活,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用語。與此同時,“燃文化”也開始興起。
所謂燃文化,是指流行于年輕人中間的一種新興的亞文化。它所呈現的是一種積極向上、充滿陽光和熱血的狀態,包含了主動進取、熱情踴躍、樂觀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義。現實生活中,燃文化通常表現為年輕人不懈追求夢想,對現實生活充滿希望,為了心中的目標,不斷拼搏、努力奮斗?,F在的年輕人過早地承受了巨大的生活壓力,導致心理年齡偏大。這樣的時代,年輕人都期待一種未來的可能性,渴望生活更具“透氣性”。燃文化的出現,正是這種期待日趨強烈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燃”不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網絡熱詞?!八{瘦香菇”“宅基腐”“喪文化”這些網絡熱詞近年來不斷出現,并形成了各種網絡亞文化。亞文化通常是對主流文化的顛覆和解構,往往充滿叛逆色彩,具有較大的消極性。比如,“喪文化”體現的就是一種消極的、絕望的心態和生活方式。在這種狀態下,人不想工作,漫無目的,情緒低迷,欲望低下,只想行尸走肉、麻木不仁地活下去。“宅基腐”的意思是“宅男+基情+腐女”,體現的也是一種消極、邊緣性的文化狀態。
不同于以往的網絡亞文化,燃文化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正能量,呈現出跟以往的網絡亞文化完全不同的面貌,這表明網絡亞文化正在向主流文化回歸。經過近二三十年的發展,對網絡空間的監管日益加強,網民漸趨理性,中國的互聯網早已邁過草莽發展的原始階段,開始走向規范化。當網絡亞文化由消極轉向積極,正說明網絡空間和網民正在走向成熟。
中國早有古訓:“聽于無聲,見于未形”。網絡亞文化作為一種新型文化形態,對網民的學習方法、人際交往手段、各種價值觀及思想行為方式具有重大影響。這些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對網絡亞文化產生的消極影響應采取相應的對策解決,但對網絡亞文化的積極影響則要延續、放大,努力發揮其對主流文化的激勵和推動作用。
大多數網絡流行亞文化逃不過“偶然創造—突然流行—日益淡化—漸被遺忘”的命運。如何延續壯大積極的網絡亞文化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以為,首先我們需要跳出刻板的理論框架,對不同的網絡亞文化區別待之,并且要改變極端化思維,積極發掘網絡亞文化中的好故事、正能量。其次,支持積極的網絡亞文化從網絡世界走向現實生活,讓這種積極的文化形態在現實生活中扎根。比如,近日某視頻網站就借勢于燃文化的興起,開展了“好時光一起燃”品牌主題活動。雖然這是一種商業營銷行為,但對擴大網絡亞文化的積極影響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們應當支持鼓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