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期心理素質展示【匯編三篇】
【篇1】高二學期心理素質展示
時光如梭,轉眼即逝,當畢業(yè)在即,回首高中三年學習生活,歷歷在目:
三年來,學習上我嚴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適合自己情況的學習方法,積極思維,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強,學習成績優(yōu)良。
我遵紀守法,尊敬師長,熱心助人,與同學相處融洽。我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努力為班為校做好事。作為一名團員,我思想進步,遵守社會公德,積極投身實踐,關心國家大事。在團組織的領導下,力求更好地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
性格活潑開朗的我積極參加各種有益活動。高一年擔任語文科代表,協助老師做好各項工作。參加市演講比賽獲三等獎。主持校知識競賽,任小廣播員。高二以來任班級文娛委員,組織同學參加各種活動,如:課間歌詠,班級聯歡會,集體舞賽等。在校文藝匯演中任領唱,參加朗誦、小提琴表演。在校辯論賽在表現較出色,獲最佳辯手稱號。我愛好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力求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校運會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賽中均獲較好名次。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長了知識,也培養(yǎng)了我各方面的能力,為日后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通過三年的學習,我也發(fā)現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夠,具體就體現在學習上鉆勁不夠、擠勁不夠。當然,在我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后,我會盡力完善自我,培養(yǎng)吃苦精神,從而保證日后的學習成績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我們即將告別中學時代的酸甜苦辣,邁入高校去尋找另一片更加廣闊的天空。在這最后的中學生活里,我將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學習成績,為幾年來的中學生活劃上完美的句號,也以此為人生篇章中光輝的一頁。
【篇2】高二學期心理素質展示
中學生的心理是多彩而又復雜的,他們好奇去了解新事物但卻有不知方法,所以經常會犯錯誤,這是可以理解的。其心理問題主要變現在以下幾點: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志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
2、希望父母讓自己獨立,因此具有逆反心理。容易跟老師和父母頂撞,與父母相處不和諧,容易做出過激的行為。中學生的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fā)展,出現了“成人感”和強烈的社會獨立性,他們感到自己不再是孩子,像個大人了。因而從心理上要求改變童年期一切依賴成人的狀況,要求像成人一樣,參與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一些活動。這種社會獨立性使中學生的自尊心、好勝心增強起來,父母越是嘮叨,孩子越是“一言九頂”(頂撞),甚至出現“禁果逆反”心理,越是被禁止的事,越是想嘗試。
3、對異性的好奇,不能區(qū)分好感與喜歡,因此容易發(fā)生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fā)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fā)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中學生由于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fā)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fā)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認為認真的、朦朧狀態(tài)下的戀愛出現了。
4、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于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并存于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因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于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將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征兆。
5、有些人不能接受挫折與失敗,承受力較差,一失敗就灰心喪氣,沒有樂觀向上的精神。失敗之后不能面對現實和生活,形成自卑的心理,甚至會有輕生的念頭。
【篇3】高二學期心理素質展示
高二學生面對學生時代的各種壓力,我們要相互協助,從壓抑、苦悶、憂郁、惶恐、無奈等容易導致不穩(wěn)定甚至變態(tài)的心理狀態(tài)中擺脫出來,保持 安全、穩(wěn)定、健康、積極 的心理狀態(tài),為培養(yǎng)多種優(yōu)秀的心理品質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 當我們擁有 專注、自信、 快樂 、 愛心 、不怕困難和挫折、持之以恒 等許多優(yōu)秀的心理品質,就像一條條清澈的小溪,在我們的心底涓涓流動,蕩滌在我們的心靈。我們將拭目以待。 快樂 :我們都希望自己 生活 得快樂。快樂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來自于自己的心態(tài),是自己內心的感受。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態(tài),因而便產生不同的結果。
???????? 有三句看似很簡單的話,曾經幫助很多人找到并體驗了 人生 的快樂。這三句話就是:“太好了!”“我能行!”“我?guī)湍?”。樂觀的人常說“太好了!”這句看似不起眼的話反映的是一個人遭遇挫折還能帶著微笑的心理品質。自信的人愛說:“我能行!”“不能行”和“我不行”。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有著本質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而“我不行”則正是失敗者的主要原因——失卻了自信。快樂的人常說:“我?guī)湍恪薄赖娜藧壅f:“你幫我”。助人為樂,不只是個詞語,而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為人的原則。如果你能真心,無私地幫助別人,你就能體驗到人生的快樂,在幫助他的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自己的價值,會有一種成功感。 自信 :李白說:“天生我才必有用。”毛澤東說:“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自信,是許多名人成功的心理基石。與之相對的是,許多事不是我們沒有能力做好,而是我們在失去信心之后不敢去做了。看看撒切爾夫人,我們的某些心理缺陷或許會有所改變。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有一次聽到別人議論:“ 女人 竟想執(zhí)政!”她立即站出來自信地說:“我不僅要當英國的第一個女議員,還要當英國第一個女首相!”。 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誠信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荀子說:“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言必信,信必果:劉邦與百姓約法三章,最終贏得了天下。信義是人之根本。子貢曾問孔子:到底怎樣去治理國家?孔子回答:第一,有充足的糧食儲備;第二,要有充足的軍備;第三,要讓老百姓相信政府。子貢又問:迫不得已,三條中要去掉兩條,應該保留那一條?孔子說:應保留第三條;三條中信義最重要,如果老百姓不相信政府,國家很快就會滅亡的。 愛心 :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魯迅說:“無情未必真豪杰。”
??????? 所謂的黃金規(guī)則是:像你希望別人怎么對你一樣去對待別人;反黃金規(guī)則是:我對別人怎樣,別人就必須對我怎樣 。很顯然黃金規(guī)則才是理性的態(tài)度,而反黃金規(guī)則如果處理得不好要引起內心的激烈反應而作出不理性的行為。 回顧自己的過去,可能有些時候很難免也會出現“反黃金規(guī)則”,因為自己內心感覺到的不平等而產生痛苦。總是想我對他/她那么好,可是他/她怎么能這樣對我,產生痛苦的根源啊~不過應該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人都是自私的。如果能更理性一些想成:他/她對我好不好是他/她的權利,我沒有權利去改變對方的態(tài)度,對方也對待別人的方式和選擇 朋友 的權利。退一步海闊天空嘛…… 用自己希望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吧 ,如果值得用善意對待的人自然也會體會到你的心意,從而用真心來對待你。這樣才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讓彼此的關系更進一步 不怕困難和挫折 :宋人方岳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孔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困難和挫折,是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濤,又是錘煉強者鋼鐵意志的熔爐。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回顧他的人生遭遇時,談到自己的“人生三劫”:一劫是15歲到20歲期間,貧病交加,但每天廢寢忘食,苦攻數學,自學有成,跨進了數學王國;二劫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仍堅持排難攻堅、著書立說;三劫是十年動亂,批斗抄家,但仍冒著風險到各地推廣“優(yōu)選法”、“統籌法”,把數學用于國民經濟。意志和毅力是戰(zhàn)勝困難、挫折的法寶。 持之以恒 :宋人羅大經說:“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 無論求學還是做事,看準了方向,就要堅定不移、堅韌刻苦、堅持不懈地做下去,不獲成功,誓不罷休。希臘神話中,宙斯為了懲罰西齊弗,要他每天把一塊巨石推上山巔。西齊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做到了;可一到夜里,這塊巨石又會自動滾下來,這樣,第二天,西齊弗還得往上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折磨并沒有催垮西齊弗的意志,他以超乎尋常的毅力堅持著。最終,西齊弗無與倫比的執(zhí)著,迫使宙斯放棄了對他的懲罰而贏得自由。成功屬于持之以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