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鐘南山爺爺英雄事跡800字以上范文(通用6篇)
【篇1】中國鐘南山爺爺英雄事跡800字以上
鐘南山院士,福建省廈門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呼吸內科專家。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醫(yī)學院醫(yī)療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國進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85年后被指定為中央領導保健醫(yī)生,受聘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醫(yī)學顧問、國際胸科協(xié)會特別會員、亞太地區(qū)執(zhí)委會理事;同年任碩士研究生導師。1995年任博士生導師。1996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醫(yī)藥衛(wèi)生工程學部副主任。現(xiàn)任中華醫(yī)學會會長、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廣州醫(yī)學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鐘南山院士長期從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教學和基礎研究工作,是近10余年來推動我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國際前沿的學術帶頭人。通過創(chuàng)制的“簡易氣道反應性測定法”及流行病學調查,他首次證實并完善了“隱藏型哮喘”的概念,該觀點為聯(lián)合國衛(wèi)生組織撰寫的《哮喘全球防治戰(zhàn)略》所采用。通過研究對我國慢性咳嗽病因譜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他闡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氣道神經炎癥機制。他創(chuàng)制的“運動膈肌功能測定法”,首次證實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病人也有60%存在蛋白—能量營養(yǎng)不良,制定了補充其基礎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為止,他主持完成了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863計劃”、“十五”科技攻關、國際合作等10余項重大科研項目;在國內雜志上發(fā)表論文200多篇;在國外學術期刊上發(fā)表SCI論文5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國際刊物,被引用次數(shù)達438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廣東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何梁何利獎,吳楊特別貢獻獎等20余項獎勵。
鐘南山院士獻身醫(yī)學教育事業(yè)。1992年至2002年擔任廣州醫(y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從醫(yī)從教近50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堅持為本科生授課,定期為實習生開設臨床講座,堅持每周一次全院性臨床教學查房,融“教書育人”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了“奉獻、開拓、鉆研、合群”的“南山風格”和“學本領、學做人、強體魄”相統(tǒng)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具有“五性”,即“對學習的自主性”、“對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對病人的責任性”、“對集體的合群性”和“對社會的適應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領學術新風,追蹤學科前沿,開展教學改革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中。迄今為止,主持完成各級各類教學研究課題4項,發(fā)表教學研究論文10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2部;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4名。其中,2人獲得廣東省南粵優(yōu)秀研究生稱號。許多研究生畢業(yè)后已經成為各自單位的技術骨干、學科帶頭人等。
作為我國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代表,鐘南山院士堅定地站在維護公共利益的立場,以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良知和膽識,堅持真理,敢于質疑,敢于追問,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提出不同的判斷。如在“非典”初期,他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氣質疑機構發(fā)布的不實消息,維護了科學的尊嚴,贏得了國人的敬重。在抗擊SARS疫情中,鐘南山院士帶領團隊率先投入戰(zhàn)斗,主動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積極倡導國際大協(xié)作,組織了廣東省SARS防治研究,創(chuàng)建了“合理使用皮質激素,合理使用無創(chuàng)通氣,合理治療并發(fā)癥”的方法治療危重SARS患者,獲得了96.2%的國際存活率。他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臨危不懼的英雄氣概,視患者如親人的大醫(yī)情懷,受到世人稱贊,被譽為“抗非英雄”。
鐘南山院士1990年被評為全國衛(wèi)生系統(tǒng)優(yōu)秀留學回國人員;1992年獲得全國衛(wèi)生系統(tǒng)模范工作者稱號;1993年受到廣東省人民政府通令嘉獎;1995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7年當選為中共__大代表;連任第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2003年,因抗擊非典功勛卓著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榮記特等功、被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稱號;再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當選CCTV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同年榮獲“中國醫(yī)學基金會華源醫(yī)德風范獎”。2004年,榮獲全國衛(wèi)生系統(tǒng)行政獎勵“白求恩獎章”。2007年,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敬業(yè)貢獻)獎。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2009年,獲選中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入選“新中國成立60年來100位感動中國人物”。2010年領銜獲得南粵功勛團隊獎。
【篇2】中國鐘南山爺爺英雄事跡800字以上
期末考試結束后,本以為有一個放飛自我的寒假,卻不知病毒悄然而至,新型冠狀病毒在中華大地上涂炭生靈,讓我們惴惴不安,但在中華大地上涌現(xiàn)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那就是白衣天使,他們逆向而行,迎難而上,讓我們放下包袱,其中最讓我敬佩的就數(shù)鐘南山了。
鐘南山,1936年出生于南京,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鐘南山雖出生于醫(yī)學世家,但他的體育也是相當?shù)某錾灾劣谠?959年9月首屆全國運動會上,他以54。4秒的成績奪得男子400米欄冠軍,創(chuàng)造了當時的全國紀錄。
當然,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中他也參與其中,17年前,在“非典”肆虐的關口,他說出”把重癥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17年后,在新型冠狀病毒蔓延的當下,他一邊建議公眾”不能去武漢”,一邊第一時間坐上赴武漢的高鐵,奔向防疫第一線,這個時刻與病毒逆行的人就是年已84歲的鐘南山。
2024年春節(jié)到來的前一周,隨著春運大范圍開啟,新型冠狀病毒的擴散形勢陡然加劇。截至1月21日24時,全國13省市確診病例440例,死亡9例,1394人接受醫(yī)學觀察。
數(shù)字時刻都在不斷增長著,朋友圈,微信群里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斷游走,忙著退票,買口罩,取消聚會的人們陷入恐慌情緒。在傳染病面前,沒有”吃瓜”群眾,只有性命攸關。前方疫情兇猛,但當鐘南山院士出現(xiàn)在大屏幕前時,所有的躁動和不安平息了許多。
關鍵時刻再次披掛上陣的鐘南山,嘴里說的每一句話都讓人莫名心安,因為他說的話不會有假!很多人一看到他心里就感到”穩(wěn)了”。
【篇3】中國鐘南山爺爺英雄事跡800字以上
鐘南山的主要事跡有很多,第一個主要的事跡就是他到國外去進修學習之后,然后國外的教授有邀請他留下來為那個國家去工作的時候,他毅然地拒絕了,就是說想回到自己的國家,也就是回到我們的國家去進行相關的一些醫(yī)學工作的。
然后第二個主要事跡就是在十幾年前抗擊非典的時候,鐘南山是到了第一線去進行這樣子的一個醫(yī)療過程的,就是奮不顧身的跟同事們一起沖在救治非典肺炎病人的最前線的,他當時的年齡也是比較大了,但是沒有畏懼任何的困難,這也是它的一個主要事跡。
然后第三個主要事跡的話,就是我們比較熟知的在2024年新冠疫情剛開始的時候鐘南山是一個逆行的英雄。他可以說是在武漢疫情剛開始不明朗而且慢慢變得嚴重的時候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去那里的高鐵,所以鐘南山的主要事跡就是有這三個。
【篇4】中國鐘南山爺爺英雄事跡800字以上
1984年,48歲的鐘南山接到了一個重大的任務,上級要求他立刻前往北京,和北京的專家共同討論對于葉劍英的救治方案。
當時,87歲的葉劍英確診患有“急性高位側壁小灶性心肌梗塞”,性命垂危,許多專家束手無策。
人們把這一場與死神的賽跑,稱之為醫(yī)療界的“淮海戰(zhàn)役”。
那么,鐘南山的到來是否改變了局勢呢?
醫(yī)學之夢
那個時候,鐘南山還遠不如現(xiàn)在有名,他的醫(yī)學之路也曾飽經坎坷
1936年,鐘南山出生在南京,可他出生的年份實在不太平,僅僅一年后,日本就發(fā)動全面侵華。
南京作為當時中國的首都,成為了日本頭號進攻對象,于是父親匆忙帶著一家人從南京跑到了貴陽。
從出生開始,鐘南山就在經歷顛沛流離,不過父母還是盡力給了這個孩子最好的教育。
鐘南山的父母親都是有名的醫(yī)學家,他的父親更是在1946年被任命為廣州中央醫(yī)院副院長。
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成長起來的鐘南山,成為一名醫(yī)生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父親帶給了鐘南山很大的影響,鐘南山的父親常說:“所謂行醫(yī)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而鐘南山談起自己成為醫(yī)生的原因,是這樣說的:“我覺得當醫(yī)生能給別人解決問題,會得到社會的尊重,有很強的滿足感。”
成年之后,鐘南山的人生之路如他所設想的那樣,平穩(wěn)地進行著,他考入了北京醫(yī)學院,開始自己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涯。
一方面,他跟隨教授鉆研醫(yī)術,精進學業(yè),另一方面,他也成為了有名的運動健將,運動會上,總有他矯健的身姿。
他成為了校園里的風云人物,備受歡迎,那段時間的鐘南山真可謂是意氣風發(fā),他不斷暢想著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可是,命運在這個時候給了他一盆冷水。
1960年,鐘南山終于從北京醫(yī)學院畢業(yè),他滿心期待地等著學校分配自己工作。
可是,工作分配下來,鐘南山卻愣了。
學校給他分配的工作,是讓他繼續(xù)留校任教,于是,鐘南山有些稀里糊涂地成為了醫(yī)學教研組的助教,而且,在這個位置上,他足足待了11年。
這份工作在很多人眼中已經是值得羨慕的鐵飯碗,可對鐘南山來說卻不是好事。
他最大的夢想是站上手術臺,真正成一名治病救人的醫(yī)生,而不是待在學校里,成為一個教書的老師。
可當時,他并沒有什么選擇的權利,只能隨遇而安。
1971年,鐘南山回家探望父親的時候,和父親長談了一次。
這個時候的他,已經35歲了,可對于自己的未來,他依舊感到迷茫,父親一句話讓他更加不安,父親說:“都35歲了,真可怕。”
對一個醫(yī)生來說,35歲真的不算年輕了,鐘南山不斷想起自己年輕時的夢想。最終,他決定破釜沉舟,從35歲開始,真正地成為一名醫(yī)生。
這個決定不僅改變了鐘南山的命運,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許多中國人的命運,從這一年開始,一個了不起的醫(yī)生出現(xiàn)了。
鐘南山為自己選擇的醫(yī)療方向是慢性支氣管炎的防治,由于當時中國醫(yī)療技術不發(fā)達,所以,這個研究項目依舊停留在起步階段。
鐘南山白天進行臨床操作,晚上回家埋頭研究,雖然日子比以前忙了十倍,但他卻感到無比的充實。
攻堅克難
可是,困難也如影隨行,進入醫(yī)院之后,鐘南山感受到了一種無形的焦慮,相比于那些老大夫,他的醫(yī)療技術實在太過稚嫩。
可35歲的他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去成長,所以,他只能逼自己一把,加快速度。
那段時間是鐘南山的至暗時刻,他幾乎成了一個從頭學起的醫(yī)學生,面對著那些復雜的病例,他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但是,困難并沒有使他放棄,反而讓他更加頑強。
他幾乎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醫(yī)療工作之中,每天都跟在那些老大夫的后面,孜孜不倦地學習著。
他進步的速度讓所有人感到震驚,僅僅半年之后,大家就發(fā)現(xiàn),鐘南山的水平已經足以承擔主治醫(yī)生的責任了。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鐘南山希望在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研究上取得突破,填補國家醫(yī)學的一個空白。
1978年,鐘南山和教授聯(lián)合發(fā)表了《中西醫(yī)結合分型診斷和治療慢性氣管炎》,一時間震驚了國內,這篇論文也讓鐘南山得到了一個前往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的機會。
當年,英國的醫(yī)療水平要遠超中國,鐘南山滿懷期待,因為,如果能夠學到英國的先進技術,再回饋給國家,意義一定十分重大。
可英國方面的態(tài)度讓鐘南山備受侮辱,英國方面認為,這群中國醫(yī)生根本就學不來英國的高級技術,所以,硬是把他們兩年的留學時間壓縮到了八個月。
在教學的過程中,英國教授弗里蘭傲慢地評價鐘南山:“只是一個觀察者而已。”
言外之意,他們根本不相信中國人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醫(yī)生。
但鐘南山不會輕易地退縮,英國人的傲慢讓他堅定了信念,他一定要扛起自己身上的這份責任。帶領中國醫(yī)學勇攀高峰。
在留學的八個月時間里,鐘南山研發(fā)出了六項科研成果,發(fā)表了七篇學術論文,讓整個英國為之震動。
當鐘南山離開的時候,那位英國教授弗里蘭改變了自己的態(tài)度,他說:
“在我的學術生涯中,曾經與許多國家的學者合作過,但我坦率地說,從未遇見過一位學者,像鐘醫(yī)生這樣勤奮,合作得這樣好、這樣有成效。”
回國之后,45歲的鐘南山已經成為了中國呼吸道疾病研究方向數(shù)一數(shù)二的醫(yī)學人才。
而幾年后發(fā)生的一件事情,更是讓他的名氣傳到了北京乃至全國,這件事情,就是對于葉劍英的會診。
病魔纏身
葉劍英的病情非常復雜,而且拖的時間很長。
從1979年開始,葉劍英便常常感到身體不適,具體表現(xiàn)為四肢無力、記憶力下降、呼吸困難,免疫力衰退。
最初都是些小毛病,可幾個月之后,便已經發(fā)展到了影響工作的地步。大家都非常擔憂,勸葉劍英到醫(yī)院做個詳細檢查,但是葉劍英因為工作繁忙,總是沒有時間。
最后,還是__親自出面,催促著葉劍英去醫(yī)院。
可是經過醫(yī)生檢查后,大家反而更犯愁了,雖然大家能確定葉劍英身體機能出現(xiàn)了問題,可卻遲遲找不出到底是什么癥狀引起的。
都說對癥下藥,找不到具體病癥,就沒有辦法治療。
大家的憂慮,當然瞞不過葉劍英的眼睛,不過,葉劍英非常樂觀,還反過來勸大家說:
“你們不用再費工夫找我得的病叫什么名字了,我自己給它取一個不就行了。就叫‘難治之癥’吧!”
雖然身體狀況已經極度糟糕,但葉劍英還堅持在工作崗位上,這讓醫(yī)療小組更為擔憂。
于是,大家請來了更多的專家,進行了長期的研究,終于得出結論,葉劍英所患的是帕金森氏病。
這個病在當年的中國算個冷門,連具體的研究方向都沒有,想要治更是難上加難,而帕金森氏病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癥狀,就是肺部感染。
對于一個80多歲的老人,一旦發(fā)生肺部感染,后果不堪設想。
因此,大家只能小心翼翼地維護葉劍英的健康,可即便百般小心,還是免不了發(fā)生意外。
1979年的時候,葉劍英已經得過一次肺部感染,雖然最后治愈了,但卻留下了長期的后遺癥,從此之后,一遇上氣候變化,葉劍英就得住上幾天的院。
久而久之,他的身體愈發(fā)的虛弱,到了1982年,所有人都明顯看出葉劍英的身體狀況不對,但葉劍英卻還是爭分奪秒的工作。
他并不是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其實,他正是擔憂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日子,才要這樣拼命地工作,想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多為國家做一點貢獻。
但他的身體終究是撐不住了,因此,葉劍英不得不考慮退休。
1982年9月,葉劍英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發(fā)言:
“我今年85歲了,年老多病,做事已力不從心,從黨的事業(yè)著想,我曾多次要求退出領導崗位,在中央沒有決定我退出之前,當盡力而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不過,即便退休,很多工作還是離不開葉劍英,所以,葉劍英的日子依舊忙碌。加上他的病反復不斷,健康不可控制地衰退下去。
1983年,情況更不利了,葉劍英開始持續(xù)地發(fā)高燒,有時候甚至會失去意識。
即便醫(yī)療小組日夜不停地監(jiān)護著葉劍英的健康狀況,可真的事到臨頭,還是想不出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
1984年1月,葉劍英的肺炎又一次復發(fā)了,直接導致葉劍英昏迷在床,而且出問題的不僅僅是肺部,長期的病情反復,讓葉劍英身體的各個器官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病變。
在這種時候,任何一個小失誤,都有可能讓葉劍英有性命之憂。
參與了搶救過程的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王敏清回憶:
“年邁的葉劍英身體幾乎各個系統(tǒng)都出現(xiàn)了病癥。這種復雜的情況,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我們當時稱這次搶救為醫(yī)療保健史上的‘淮海戰(zhàn)役’。”
力挽狂瀾
因為葉劍英已經87歲了,所以,大家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中央甚至已經準備好了追悼會。
但是,不到最后,誰也不會輕易放棄,大家都希望葉劍英能夠再陪伴新中國走上一段日子。
就這樣,大家從白天忙到天黑,可葉劍英的身體卻不見起色。
對于這個年紀的病人,越拖,就對治療越不利,這時候,王敏清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在呼吸疾病學科頗有建樹的鐘南山。
盡管當時鐘南山的名氣還沒有那么響亮,但王敏清相信,這個醫(yī)生可以扭轉局面。
就這樣,一個秘密的通知送到了鐘南山的手中,為了不引起國家動蕩,所以,鐘南山絕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葉劍英的病情。
他秘密地上了飛機,十個小時之后,鐘南山出現(xiàn)在了葉劍英的身邊。
鐘南山的到來并沒有讓大家緊張的心情放松下來,此時,鐘南山幾乎是最后的希望了,如果他也想不出辦法,那就真的無計可施了。
鐘南山沒敢耽誤,立刻針對葉劍英元帥的病情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研究。
肺部感染極其嚴重,但并非全無辦法,鐘南山認為,可以通過氣管切開手術來治療。
在英國,鐘南山經經接觸過這樣的病例,也有過做氣管切開手術的經驗。
但這個方案是極其冒險的,因為,當時在中國,做過氣管切開手術的人加起來恐怕也不到十個。
國外的經驗在中國還好不好使,誰也不能保證。更何況,葉劍英不是一般的病人,他已經年近90歲了,稍微一點刺激都有可能承受不住,何況要經歷氣管切開手術呢?
這些問題,鐘南山也都考慮過。
一旦手術失敗,不僅會連累葉劍英元帥,而且,鐘南山多年來在醫(yī)學領域的努力,他積累的名譽,也將付諸東流,說不定他的醫(yī)學生涯也會就此結束。
這樣一份代價實在太大了,可面對葉劍英元帥的病情,鐘南山還是毫不猶豫地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鐘南山一生都堅守著自己的原則,那就是,作為一個醫(yī)生,要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絕不能夠因為害怕名譽受到影響,就放棄救人。
即便這次手術有可能失敗,鐘南山也要試一試。因為,這已經是最后能夠挽救葉劍英的手段。
醫(yī)療小組聽到方案之后,很快就陷入了爭論,中央也得到了報告,大家的心情都十分糾結,此時此刻,一個決定將對整個國家產生重要的影響。
最終,還是中央拍板,同意鐘南山為葉劍英進行氣管切開手術。
鐘南山一生見過許許多多的病人,但葉劍英的分量卻是其他任何一個人都不能比的。
在眾人或期待、或擔憂的目光之中,鐘南山走進了手術室。
幾個小時之后,手術結束,鐘南山的心勉強放下了,手術非常成功,他用自己高明的醫(yī)術,把葉劍英元帥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
當鐘南山走出手術室,宣布手術成功的時候,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歡呼起來。
但鐘南山不敢懈怠,因為,手術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經過三天的觀察。
這三天不出意外,才算是真正救回了葉劍英的性命。
那三天,是鐘南山最為緊張的三天,他幾乎沒有合眼,日夜守候在葉劍英的床邊,不敢放過任何一點微小的變化。
三天之后,葉劍英的各項生命體征趨于穩(wěn)定,脫離了生命危險,這場“淮海戰(zhàn)役”終于打贏了!
多年之后,國家才公布了關于這場手術的細節(jié)。鐘南山和葉劍英,他們都是對國家產生過重大影響,乃至于改變歷史的人,但人們從未想過,他們兩個會見過面。
然而在歷史的某一刻,因為一場來勢洶洶的肺部感染,兩個在各自領域舉足輕重的人物產生了交集。鐘南山這位了不起的醫(yī)生,救了葉劍英的命,留給后人一段津津樂道的傳奇。
【篇5】中國鐘南山爺爺英雄事跡800字以上
在2004年抗擊“非典”的戰(zhàn)役中,廣州醫(yī)學院一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院士,奮不顧身與同事們一道沖在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最前線。他不顧年事已高,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悉心指導救治病人,在這次廣東非典型肺炎的確診治療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個病因不明患者從河源送來,其時該病人已出現(xiàn)雙肺彌漫性滲出,呼吸窘迫的重癥跡象。一連5天,醫(yī)生仍找不出病因,患者病情不斷惡化。這一異常情況很快報到鐘南山院士那里。
鐘院士非常重視,親自對該病人進行會診。但是將病人送進icU的4天臨床監(jiān)測中,所有的診斷都顯示這是一種前所未見的病例。在暫時不能確定病因的情況下,鐘院士根據(jù)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制訂了相應的對癥治療方案,采取無創(chuàng)通氣等療法來暫時緩解病人的病情。
而就在鐘院士率醫(yī)務人員為病人殫精竭慮尋找救治方案時,從河源傳來了令人震驚的消息:曾經搶救過該病人的8名醫(yī)務人員全部感染同一種病!鐘院士立刻預感到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特殊傳染病,當即吩咐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全體醫(yī)務人員做好準備,考慮各種可能性。他請示廣醫(yī)一院將該病人的病情上報廣州市越秀區(qū)防疫站,同時應省衛(wèi)生廳要求派出專家到河源會診。
但此時,中山、江門等地也相繼有醫(yī)務人員被“怪病”感染。呼吸疾竭誠為您提供優(yōu)質文檔/雙擊可除
病研究所副所長肖正倫教授即刻趕往中山會診,接著去了江門。后來,鐘院士自己也趕到中山,參加調研。大家隱約感到,一場大仗即將打響。
春節(jié)期間,廣州地區(qū)發(fā)病人數(shù)越來越多,各種謠言散布開來,越傳越邪乎,如什么某某醫(yī)院死了上百醫(yī)生,什么某某醫(yī)院已經被關閉,等等。隨著恐慌的蔓延,全城刮起了搶購風,藥店里板藍根、抗病毒口服液以及商店里的白醋都賣斷了貨,甚至還有人囤積居奇,賣出了100元一瓶醋的天價!此時,廣州非典型肺炎發(fā)病進入高峰期,短時間內,轉送到廣醫(yī)一院的病人驟增,達到21人。
這時,鐘院士主動請纓,要求將最嚴重的病人送到他們呼吸疾病研究所。作出這個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第一,當時病因不明,誰都沒把握能治好病人,而治不好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第二,當時已經很明確,該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病情越重,傳染性越強,接治最嚴重的病人,等于給自己尋找危險。
但鐘院士沒有考慮這些,他的心中只有病人。他說,如果有了危險,醫(yī)生都逃避,那要醫(yī)生做什么;他還說,我們本來就是研究呼吸疾病的,最艱巨的救治任務舍我其誰?
從此,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了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核心堡壘。每一個“非典”病人送進所里來時,他都要親自檢查,制訂治療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氣囊為病人輸氧;在探視病人時,為了檢查患者的口腔,他把自己的頭湊到和病人距離不到20厘米處細細觀察;危重病人往往無法說出話來,為了和病人作足夠的溝通,他耐心地查看病人的嘴形,猜竭誠為您提供優(yōu)質文檔/雙擊可除
測病人的手勢,觀察病人的眼神,辨認他們寫出的歪歪扭扭的文字?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量的研究,鐘院士率領他的助手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多數(shù)“非典”患者康復出院。
我們都還記得2004年“非典”肆虐時期的那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對整個人類而言都是一場生死的考驗,但科學最終戰(zhàn)勝了病魔。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鐘南
山院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再現(xiàn)出來的科學精神彰顯了一名科學工作者堅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危急時刻盡顯科學家英雄本色,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篇6】中國鐘南山爺爺英雄事跡800字以上
我敬佩那面對元朝高官誘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對彈盡糧絕仍堅持抗日的楊靖宇,我敬佩那面對兇惡的仍寧死不屈的夏明翰……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英雄,都值得我們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還有奮戰(zhàn)在防疫第一線的鐘南山院士。
鐘南山,一位84歲的耄耋老人,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而且是當之無愧中國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防治的領軍人物。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發(fā),面對未知的病毒,人們墜入恐慌,鐘南山院士冷靜、無畏,以醫(y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顧自身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與死神爭奪生命——老人,變成了戰(zhàn)士。有人評價說:“抗擊非典如果沒有鐘南山院士,結果可能就不會是這樣。”2003年,鐘南山被廣州市授予“抗非英雄”榮譽稱號。
17年后,84歲的鐘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動所有中國人。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出現(xiàn)時,他依然奮戰(zhàn)在和病毒較量的第一線,尋找戰(zhàn)勝病毒的良藥。現(xiàn)在,在肺炎的情況危急時刻,鐘南山院士成為人民群眾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戰(zhàn)勝的信念。您就是我們心中的定海神針!
讓我們向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奮戰(zhàn)在一線的醫(yī)務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