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的心理謀殺案-名人故事
龐德隨于禁解樊城之圍,和關羽交手兩次。第一陣,關龐二人戰百余舍,不分勝負。龐德精神亢奮,神勇發揮,把兩邊軍士看呆了,看傻了。第二陣,二人斗至五十余合,龐德詐敗,偷施冷箭,射傷關羽。與關羽交過手,勝過的和有可能勝過關羽的有呂布、黃忠,再就是龐德。
龐德是三國武將里的一匹“大黑馬”。關龐之戰發生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龐德在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曹阿瞞割須棄袍”中,已隨其主馬超出現。在第五十八回,誰都不會想到,日后此人會成關羽勁敵。此時,回頭再看第五十八回龐德徒步救韓遂,立覺龐德勇力驟增,千軍難敵。這是心理作用。一見到龐德能與關羽戰百合,以往形象立刻變得高大英勇。
心理作用不單我輩有,龐德也有。
龐德戰關羽之前,先與關平打了一場。兩人戰三十合,不分勝負。三十舍取關平不下,而且關平未露敗相,照說龐德武藝應是和關平一個級別,與關羽有差距。但一見關羽,龐德就像見了紅布的西班牙斗牛,眼睛立刻布滿血絲,口吐粗氣,以蹄刨地,渾身似有無窮蠻力,生死亦無可顧。有了這樣玩命的勁頭,關羽也拿這頭“蠻牛”沒咒念。
今天我們看球賽,也有這種情況,有的弱隊總是扮演強隊克星的角色。我可以輸給任何一支球隊,但一和你打,就來精神,就有信心。而對方也“配合”,一見這支球隊就自覺不自覺地心虛,未踢腳先軟。都是心理作用在搞怪。
對龐德施以這種心理作用的人,是曹操。
龐德請命迎戰關羽,曹操大喜,對眾將說:“姓關的不可一世,從沒遇到過對手,現在令明(龐德)要去會他,他算碰著對手,要吃苦頭了。”一把手這樣評價,對龐德來說是何等鼓舞。但是,尚未過夜,曹操召龐德又說了另一番話:“你主馬超和兄長龐柔都在西川為官,輔佐劉備。我即使不懷疑你,奈何人多口雜,別人也會有閑話,我也難辦,你還是先把先鋒印交出來吧!”
先把火點旺,再澆一盆冷水。對龐德這樣急于建功一表忠心的火爆脾氣來說,這澆的不是冷水,而是油。龐德聽了,跪地磕頭如搗蒜,血流滿臉,對曹操說:“今各為其主,我與兄及舊主舊義已絕,您待我恩重如山,我豈敢有二心。”
曹操要的就是這個。見火候已到,曹操扶起龐德說:“對你,我是放心的。剛才的話。不過是堵眾人之口。你就放心去吧,你不辜負我,我也絕不會辜負你。”
龐德回家后,命人做了一口大棺材,與妻子親朋訣別。龐德道:“我受魏王大恩,必誓死以報。今日出征與關羽決戰,敗,則為關羽所殺;即使不為關羽所殺,我也會自行了斷。備此棺以示我志,決不空回。”
“敗,為關羽所殺”,好懂,何以“不為關羽所殺”,也就是說,即使勝了,還要自殺?
曹操這種驟熱驟冷的態度,對龐德的心理是種極大的折磨。曹操在為關羽樹下死敵的同時,也已然從心理上謀殺了龐德。龐德出征的目的,已由擊敗關羽這個顯性目標。轉變為了要表自己一片忠心這個隱性目標。僅是擊敗關羽只能完成顯性目標,而要實現隱性目標,則惟有一死。龐德戰關羽,實為求一死而來。所以,見旁人龐德尤可自制,惟獨一見關羽,就是一副咬牙切齒的吃人相。
關羽水淹七軍,擒殺龐德,而“殺”死龐德的,其實早有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