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為我們的完滿生活做準備-人與社會
按說,教育沒有那么復雜。人之初,沒有學校,也沒有教育。在人類漫長進化過程中,沒有學校,也沒有教育,人類智力還是獲得了高質(zhì)量發(fā)展,終于成為世界主宰。后來我們之所以有了學校和教育,應該說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以期獲得更高質(zhì)量的智力提升,以確保我們擁有更強大的生存能力。否則我們還算人嗎?
英國教育,被公認是最好的教育,它的宗旨,無非如赫伯特·斯賓塞說的“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就是為我們的完滿生活做準備”。
可是一不小心,教育卻被弄壞了?,F(xiàn)在的教育之壞,已經(jīng)不用舉例舉證說明,這是人人親為家家親歷的事情。我們所有人都無可奈何地被教育奴役著,心有余力不足地看著我們的孩子被毀壞。
江蘇衛(wèi)視的《非誠勿擾》,說是一個相親節(jié)目,在我看來,它更是一個教育節(jié)目。我們可以十分直觀地看到我們的孩子們被毀壞到什么程度。節(jié)目開播至今,無論男生女生,無論就業(yè)在讀,無論畢業(yè)于普通大本或是碩士博士,抑或竟是門薩俱樂部會員,其中除了少數(shù)孩子比較正常,大多數(shù)孩子頭腦糊涂,思維混亂,說話不著四六,舉止不知輕重,偏頗造次,自大狂妄,問東答西,唐突他人,常識缺乏,邏輯斷裂,介紹自己全然一副傳銷口吻和廣告語氣,唯一熟練的是送禮,酷似商業(yè)活動中的送贈品。
很容易比較:節(jié)目中那些外國孩子,從韓、泰到法、美,盡管他(她)們連漢語都還說不流利,但個個有禮有節(jié),神態(tài)自然。他們知道自己是干嗎來了。他們不搞花哨的送贈品活動。他們的表現(xiàn)不會偏離主題,就是中國民歌唱的那樣: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張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其中還有咱們港臺華人,也都挺靠譜的。急壞了忙壞了的是主持人孟非、黃菡和樂嘉。他們苦口婆心,誨人不倦,啟發(fā)著、引導著、修正著、糾正著那些不靠譜的孩子們。這哥兒仨受到喜愛,不憑英俊年少,不憑搞笑搞怪,就憑他們自己是一個人,是心智健全的,是在人生的坎坷、歷練與摔打中,出落成了正常人。
唯一這個節(jié)目看得后背心發(fā)冷的是,當你意識到這些不靠譜的孩子,就是咱們國家和民族的傳人與棟梁呢!曾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在談及中國威脅論的時候,冷冷地說了一句話,她說:“中國沒有什么可怕的,他們可以出口電視機,但他們出口不了電視節(jié)目。”我們憤怒,但是不得不承認,她的確點中了我們教育的要害。我們的教育正在樂此不疲地消滅著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質(zhì)疑能力、提問能力;消滅著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甚至消滅著孩子的童趣與頑皮。我們從小到大好辛苦:先被學校灌輸課本知識,后被社會灌輸社會知識;先學習規(guī)則,再學習潛規(guī)則;等差不多明白了,已是生命尾聲。正像俗話說的:有賊心的時候無賊膽,有賊膽的時候又無賊心,最后終于膽也有了心也有了,卻發(fā)現(xiàn)賊沒了。這是何等的悲哀?
教育真沒有那么復雜。把你有興趣的事情盡著才能做好,把你喜愛的人兒盡著力氣愛好,把你喜歡吃喝的東西盡著熱情吃好,把你討厭的人事盡著寬容躲好。雖然我們外在的軀體漸漸衰敗,我們內(nèi)在的生命卻日日更新。這應該就是教育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