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jié)的作文(精選30篇)
關于端午節(jié)的作文(精選30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作文(精選3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jié)的作文1
“吃粽子,劃龍舟,戴香包,貼五毒,喝雄黃酒,放香煙子,吃十二紅……”這就是一些端午節(jié)的習俗,我這里只簡介了八種。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端午節(jié)日里有那些習俗。
說到端午節(jié),就要說到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由于當時朝政很黑暗,所以屈原很傷心,他于五月初五自投了汩羅江,當?shù)氐拇迕耨R上就去救他,卻始終見不到他的尸體。人們害怕魚蝦吃去他的尸體,就投了些粽子讓魚蝦吃。又由于要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粽子和龍舟就由此成為了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之一。
至于貼五毒,是因為要避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蛇、蜈蚣、蜘蛛、蟾蜍,當它們出沒時,民間要用各種各樣的方法預防五毒。一般在家中貼五毒圖,用五根針刺在五毒上面,認為五毒不會在橫行了。
每到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掛些艾草在家門上以驅邪氣。
端午節(jié)的習俗還真不少呢!
端午節(jié)的作文2
我的家鄉(xiāng)在黑龍江省尚志市,是為了紀念抗日英雄趙尚志而命名的。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也是與眾不同的。
還記得那是小時候,有一年媽媽領我回老家過端午節(jié)。那天早晨,我正在睡覺,媽媽忽然叫我起床。我問媽媽:“天還沒亮,那么早起床干嘛呀?”媽媽說:“今天是端午節(jié)呀!媽媽要帶你去看看這里的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jié)的。”我高興極了,馬上穿好衣服,跟媽媽出發(fā)了。
我們坐著舅舅的摩托車來到了一條河邊。這時河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拿著毛巾在洗臉。我好奇的問媽媽:“為什么有這么多人來到河邊洗臉呢?”媽媽說:“這是祖輩傳下來的習俗,每年端午節(jié)這天太陽沒升起來的時候,人們都來河邊洗臉洗眼睛,這樣一年眼睛都會明明亮亮的。”真有意思,我們也恭恭敬敬地洗了一把,覺得涼爽極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路兩邊有好多人在折柳枝。我問媽媽:“這是干什么呀?為什么要把柳枝折下來?”媽媽說:“在柳枝上掛上紙葫蘆,然后插在大門上,這樣才有過節(jié)的氣氛。”后來我查書,原來人們相信插柳能避邪。
哦!我明白了原來老家過端午節(jié)還有這么多講究,真是不虛此行呀!
端午節(jié)的作文3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吵死我了,“杜強起床啦!”媽媽叫道,我問:“怎么了,干嗎叫醒人家,人家剛做得好夢就被攪和啦!”“什么,今天是五月五端午節(jié),你都忘記啦!”“哦,想起來了。”我恍然大悟。
我、爸爸媽媽和小姨來到了濉溪路上的樂購,我們先推了輛推車,然后就進入超市了。咦,樂購的手提籃可真好玩,跟箱包一樣,我很好奇。一樓是日用品店,而我們卻是去買食品,便上了二樓,買了菜、粽子、紫菜等許多食品。
回到家,我先把買的壽司包裝盒拆開,可是我拆了半天也沒搞好,還是找了爸爸幫忙。我把壽司放進盤子,在微波爐熱了1分鐘。
“叮鈴鈴”,門鈴響了,我跑過去開開門,原來是我們家大名鼎鼎的廚師三叔來了,三叔說:“哥(我爸),今晚我燒飯。”三叔穿上圍裙,開始烹飪了。
6點,我們準時開飯,“這些怎么那么的淡啊?”,“可能忘記放鹽了。”餐桌上,我們有說有笑,很有趣。
我愛這個端午節(jié),希望明年的端午節(jié)快點到來啊!
端午節(jié)的作文4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jié)期間,我們除了能夠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jié)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此時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明白,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之后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xiàn):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shù)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fā),大家齊心協(xié)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jié)的作文5
端午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都包粽子,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
這天一大早,我和媽媽就去菜市買包粽子的食材:瘦肉、糯米、稻草,新鮮的粽葉,剝了殼的干板栗。回到家,我們迫不及待地把干板栗和綠豆放到水里洗干凈,再分別把它們和瘦肉撈在一起,接著放一點鹽、味精、醬油,拌勻,餡就做好了。接著進入正題——包粽子嘍!先把竹葉卷成圓錐狀再放一點糯米,中間放餡,再放入糯米,然后將粽葉包好,最后用稻草綁住,就做成了一個三角粽。我越包越帶勁,還給自己包了一個心形的粽子,我為自己的創(chuàng)新暗暗得意。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大概煮兩個鐘頭,新鮮美味的粽子就可以出鍋了。三角粽還可以做很多種口味的,如:豆沙餡的、香菇排骨餡的……也有什么餡都不放的,煮熟了蘸著蜂蜜或白糖吃也別有一番風味。
據說端午節(jié)包三角粽是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但我不贊成他為了愛國而自殺,因為生命永遠是最寶貴的,活著可以為國家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端午節(jié)的作文6
一年之中,我最期盼的就要屬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了!它在每年5月初5等著我們呢!
每到端午節(jié),不得不提的應該算吃粽子了吧!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有三角形的,有菱形的,有直筒形的……去年的那天中午,我和爸媽會開車去接爺爺奶奶去酒店。我總是第一個跑到包廂,服務員端上粽子到桌上,那粽香也已四處飄溢,粽米中摻雜著豬肉,板栗、紅棗、赤豆等,真令人垂涎千尺!我餓虎撲羊般抓起一個就咬,哇!人間美味呀!不一會兒,我的小肚子就變得圓鼓鼓起來。
從酒店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視,正是現(xiàn)場直播賽龍舟。周圍的人川流不息,穿著節(jié)日盛裝,屋頂上彩旗飄揚。只聽“砰,砰,砰”,三發(fā)信號彈升上天空,所有龍舟按一字排開,“龍頭”上長著龍須,“龍身”上有一片片鱗片,真像一條真龍潛入水!“啪”,禮炮響了,十幾條“龍”在水上像離弦的弓箭一樣飛弛,水波碰撞著兩岸的巖石,發(fā)出嘩嘩巨響。行人紛紛給“龍”加油,指揮官在“龍頭”上敲打鼓,給身穿紅衣的船員加油鼓勁,終于,一條“小白龍”逐漸脫穎而出,奪得冠軍,兩岸掌聲轟鳴。
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意思吧!希望你來到我的家鄉(xiāng)來作客!
端午節(jié)的作文7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端午節(jié),我們會吃粽子、賽龍舟。
你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嗎?古代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被小人誣陷。楚懷王聽信讒言而將屈原流放。后來出國滅亡,在農歷五月初五,屈原最終投汨羅江而死。人們想把屈原的遺體打撈上來,但最終沒找到。人們?yōu)榱俗屒纳眢w不被魚蝦吃掉,于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就包粽子投進汨羅江。端午節(jié)就是這樣產生的。
端午節(jié)可不能少了粽子,我喜歡包粽子,更喜歡吃粽子。我們準備了粽葉、糯米、紅棗和粗線,糯米需要提前浸泡幾個小時。首先取3—4片粽葉疊整齊,再把粽葉卷成圓錐形,然后往里面到糯米并放入幾顆紅棗,最后把粽葉折下來并用線捆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1個多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味道就會填滿屋子。打開煮熟的粽子,咬一口,又香又甜,真好吃。
粽子吃完了,龍舟比賽要開始了。“3、2、1,開始”裁判喊道,一條條龍舟像離線的箭,在水面上飛馳。你聽“咚、咚、咚”,還有鑼鼓加油呢。一號龍舟快到終點了,其他幾條龍舟也加快了速度,鑼鼓聲越來越急促,最終五號龍舟獲得了冠軍。
端午節(jié)可真有趣!
端午節(jié)的作文8
今天,我要和老師一起做荷包。我緊張,激動和興奮,原以為會很簡單,可是,一點也不簡單。
老師給我們買了做荷包的材料,我們開始做了,先把皮繩穿進桃木球的小圓孔里,然后系一個結。第二步,把布的正面對折,縫好。把線穿進細細的針孔里,可難穿了,試了好多次,才成功。最后把艾草放在里面,皮繩放到艾草里之后再縫上。
最后把流蘇縫在下面的一個角上,縫的時候要小心不能讓針扎到。縫荷包的阿姨做出那么多美麗的香包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他們真不容易。今天我做了荷包,我很開心,也體會了阿姨的辛苦。
荷包中蘊含著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
端午節(jié)的作文9
每縫端午節(jié),媽媽都會給我做香包。小巧玲瓏的香包多漂亮啊!我從未嘗試過自己制作香包,今天課上,老師帶我們一起做香包。
一開始,我心情既興奮,又激動,心想:香包多好做呀,我一定是做得最好的!老師先發(fā)給我們一個小袋子,里面裝著材料。首先,把小皮繩串在桃木球上,之所以用到桃木球,是因為有辟邪的作用。穿好以后在下面系個結,這就是香包上面的小帶。接著,拿出針線,把線穿進去,在下面系個結,就可以縫了。你以為真的這么簡單嗎?不,在家里從不做針線活的我,根本什么都不會。可我的同桌會做,對她來說,這就是一個做起來得心應手的小玩具,我只好求助她。縫的時候比之前更難了,我不是縫錯了,就是打結了,實在是太難了!好在我耐心地嘗試著。
雖然最后沒有做完,但是老師把后面的都教給了我們,回家繼續(xù)做。很開心有這樣一次體驗,我一定要多多提高我的動手能力呀!
端午節(jié)的作文10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
端午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將粽子投進江河,是讓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流行于漢、壯、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區(qū)。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是龍節(jié),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shù)民族紀念龍神的節(jié)日。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瓜、黃魚、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這天無論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顔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人們將房子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于端午還有許多兒歌,這些兒歌活潑、生動,令人們十分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增添了許多歡樂的情趣。
端午能看龍舟,能吃好吃的粽子,我真喜歡端午啊!
端午節(jié)的作文11
今天放學一到家,就聞到一股清香,我尋思著,什么味道呀?這么香。
只見奶奶從廚房出來了,說:“真是小孩子不管大人事,再過幾天就到端午節(jié)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你不記得了嗎?吃粽子的那天”。我好像想起來了。
我跟奶奶說:“我做完作業(yè),一起包粽子吧!”奶奶說:“好的,我來準備,你寫作業(yè)。”
一個小時的功夫,我的作業(yè)做好了,就等媽媽回來檢查了,奶奶也準備好新鮮的糯米,餡料和一盆剛買回來的粽葉。我跟奶奶邊包邊聊,在包的過程中我知道了很多有關端午的知識:比如每家門頭要懸掛艾葉和長蒲,目的是為了避邪。小寶寶們都會穿上長輩新做的老虎服,另外有的地方還會準備隆重的賽龍舟,熱鬧非凡。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這個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人們都說屈原是投江自殺的,人們?yōu)榱思o念他,都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包粽子來到江邊,把包好的粽子扔到江里給屈原吃,端午節(jié)就這樣在民間盛傳開了。
說著說著,一籃子的粽子包好了,有很多種口味,有香腸的,有紅豆的,有葡萄干的,不能再說了,再說你的可水就下來了!
有時間的話,在端午節(jié)還沒來之前,先到我家來嘗嘗粽子吧!
端午節(jié)的作文12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吃五黃。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端午節(jié)里,"五黃"指的是: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有很多種,但學者聞一多卻認為端午節(jié)是"龍節(jié)",是五千多年前南方少數(shù)民族紀念龍神的節(jié)日。但最為廣泛的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的許多習俗都于"五"這個字有一定的聯(lián)系,比如:吃五黃、插五端、戴五色等。
關于端午節(jié)的習俗還有插"五端"、戴"五色"。所謂"五端"是指:菖蒲、艾葉、蒜頭、石榴花、龍船花。所謂"五色"是指: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
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會把房子打掃干凈,再廚房里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節(jié)的作文13
小小的粽子有四個尖尖的角,外面包裹著一層嫩葦葉,就像一個小孩兒穿著一件嫩綠的衣服似的。為了不讓葉子散開,人們包好粽子后,還在外面纏上一根細線。細細的線,像根腰帶似的,真有趣!
粽子是糯米做的,一粒粒飽滿的、雪白的糯米擠在一起,看上去很誘人。不過,要讓粽子好吃,餡也要好。那餡各種各樣,棗的、肉的、豆沙的……數(shù)也數(shù)不清。咬上一口,可真香啊!
每到端午節(jié)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那么,你知道為什么要吃粽子嗎?告訴您吧,這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當時,他看見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了,可楚成王卻無動于衷。他多次直言上諫,可成王不但不聽勸,而且還把他流放在外。他悲痛萬分,寫下了《懷沙》這首詩:
“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五月初五這一天,他悲壯地吟誦這首詩后,投江殉國了。人們怕魚把他的身體吃了,就包了粽子扔進江里讓魚吃。
后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每年端午節(jié),人們都以吃粽子和賽龍舟來悼念屈原。
端午節(jié)的作文14
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沒月有處五、十五,二十五三個五日,“端”是開始將每月第一個五日稱為端五。端午節(jié)也可以稱為“浴蘭節(jié)”和“地臘節(jié)”。
從古至今,一般端午節(jié)人們多要包粽子,并摘許多的葛藤掛在門口的兩旁。今天,奶奶買了許多粽子回來,說今天的午餐就吃粽子了!吃午餐是,每人拿到了一條粽子,這粽子是三角體的,外面是用幾片葦葉包成的,外形十分精致,還用幾條繩子綁了起來,為了不讓葦葉掉下來。聞著看噴噴糯米味,讓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粽子,趕緊用筷子夾了一塊,啊,味道還真不賴!
但是,在吃粽子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在公元278年前的愛國的偉大詩人——屈原。楚國在秦國在舉進攻中慘敗,秦國一舉攻進成都,大肆燒殺和搶奪,頃見大勢已去,便于五月五日抱著一塊石頭投入汩羅江。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從四面八方趕到汩羅江邊,紛紛駕舟尋救,但還是未能找到他們心目中的愛國詩人——屈原,人民為了使讓他們尊敬的屈原的遺體不被惡吞食,人們就自發(fā)地做好粽子投入灑中供魚兒食用。
這還是我這么正式地過端午節(jié)哩!
端午節(jié)的作文15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想起這首歌,我就想起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每到端午節(jié)大家就包粽子,賽龍舟,和雄黃酒,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賽龍舟、吃粽子和和雄黃酒……都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
科技在發(fā)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jié)吃粽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盛。
端午節(jié)的作文16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jié)。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jié)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jié)要畫門符。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tǒng)稱粽葉。粽子的傳統(tǒng)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端午節(jié)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tǒng)佳節(jié)。
端午節(jié)可真是個有趣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作文17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jié)。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粽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又有哪些風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說:“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干就干。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說:“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jié)是龍節(jié),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shù)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shù)民族過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
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粽子,情不自禁的唱著關于端午節(jié)的兒歌: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jié)的作文18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jié)。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粽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又有哪些風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說:“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干就干。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說:“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jié)是龍節(jié),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shù)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shù)民族過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
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粽子,情不自禁的唱著關于端午節(jié)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jié)的作文19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的一個民族節(jié)日,在端午節(jié)中我們要干兩件事:一是要在端午節(jié)包棕子吃;二是要給我們系上五彩繩。你們知道嗎?因為古人說:如果端午節(jié)這天給小孩子們手腕上系上五彩繩,這樣小朋友就不會被蟲子咬了。現(xiàn)在讓我來給你們講講怎樣做棕子吧!
首先做好準備工作1、我先幫媽媽買30顆大棗,你知道為什么要買30顆大棗嗎?因為我們要做30個棕子。再將洗好的棕子葉拿出來,棕子葉是用蘆葦做的,因為它非常結實。媽媽又讓我拿出一個大盆出來,我問媽媽用盆做什么呀?媽媽說:包好的棕子放在盆里呀!媽媽將提前泡好的米又用清水洗了兩遍,放在那里,這樣一切準備工作結束。
然后是包棕子了,我先幫媽媽把棕子葉屢平直,四個有層次的疊起來,只見媽媽雙手捧起疊好的葉子把它們打個筒,然后將糯米放進筒里,再把一顆大棗放上,最后把葉子一折,再扭一下之后用繩將它緾上,這樣一個三角棕就包完了。看看媽媽重復著,二個、三個……就包完了,放入鍋內開始煮,我已經等不及了,終于聞到了香味,我感謝媽媽做這么好吃的棕子給我!大家端午結也是這樣包棕子的嗎?
端午節(jié)的作文20
小學五年的學習生涯中,發(fā)生過許多令我難忘的事情,最讓我難忘的要屬四年級的那次端午節(jié)了。
今天是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shù)搅硕宋绻?jié),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么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shù)氐睦习傩罩篮螅屯锩嫒郁兆樱M~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里,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
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來是因為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21
農歷五月初五早晨,我們一大家子人興致勃勃地趕往奶奶家。到了奶奶家,就看到奶奶已經鋪開了包粽子的場面,我便快速地加入了。
我可不會包粽子,奶奶耐心地教我:“先把粽葉疊在一起,注意不要有洞。”奶奶一邊拿著粽葉做樣子,一邊滔滔不絕地講著。“第二步,把糯米放進粽葉里,記住放一半,不要放太滿。第三步,放上自己喜歡的餡。”說完奶奶捏起一大塊肉放了進去。“第四步,放上糯米。最后一步,你可要認真再認真地聽哦!”“會認真的。”我說。“最后把兩片粽葉下壓,一定要按緊,然后把絲線纏在粽子上,纏緊了,不然蒸時散了就糟了。”奶奶說完,我便按奶奶說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將粽子包好。第一次失敗了,奶奶又教了一遍,第二遍、第三遍……
包好了粽子,爺爺拿出毛筆蘸上雄黃酒,在我和弟弟的額頭上寫了一個“王”字,在我倆的手指和腳趾之間涂上雄黃酒。聞著灶上飄出的粽子香味,奶奶端出“五黃”和幾個小菜,我們便開吃啦!
我喜歡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也很喜歡吃味道可口的粽子,因為它是我心中的端午的味道!
端午節(jié)的作文22
“吃粽子了,天姿,吃粽子了。”媽媽在餐廳大聲地喊我,我連忙關掉電腦游戲跑過去。
只見粽子像舞蹈演員一樣,排成一圈一圈的;粽葉被包得棱角分明,仔細看,有的像伸出腿腳跳舞的小朋友,有的像拉開架勢準備攻打別人的斗士,還有一個被粽葉包的圓圓的,像一個胖乎乎小女孩。
我拿了一個紫薯餡的,慢慢地解開粽葉上的細線,一層一層地揭粽葉,脫了衣服的粽子像一個白白胖胖的嬰兒,冒著熱氣,飄著粽香。我“呼——”使勁往粽子上吹了一口氣,希望它涼的快點。然后顧不上它是否涼了,就用牙齒咬了一點,“嘖嘖,真好吃。”我邊吃邊說。接著又朝著它吹了一口氣,然后咬了一大口,“哇!紫色的,媽媽快看,紫薯,真甜!”我邊吃邊說。
媽媽剝著粽葉對我說:“端午節(jié)是用來紀念屈原的。”我看著媽媽,嘴里嚼著粽子說:“昨天才從電腦里看了屈原的故事。”媽媽輕輕地“哦”了一聲。
我又問媽媽:“媽媽,屈原的故事是真的嗎?”媽媽把粽葉放在桌子上說:“應該是真的吧!史書上有記載,還有我學過屈原的《離騷》這首詩。是節(jié)選的段落,那首詩很長的。”
媽媽還給我講了她小時候怎么過端午節(jié)故事。吃著粽子聽著端午節(jié)的故事,真是快樂!
端午節(jié)的作文23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可開心啦!因為家里要來客人,他們就是我的姑姑和姑父,為了迎接他們,我和媽媽早就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打扮的漂漂亮亮,門口放了菖蒲和艾草,門邊還掛了我親手剪的五顏六色的彩帶。
我焦急地等待著,真希望他們能早點來,十一點多鐘,門鈴終于響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去開門,又蹦又跳,他們帶了很多好吃的,有荔枝、楊梅、哈密瓜……都是我的最愛,姑姑剛坐下,我就向姑姑炫耀起我的“小老虎背背”,這是媽媽早上剛給我買的端午節(jié)禮物,據說是用來辟邪的,我可喜歡它了。“小老虎背背”看上去威風凜凜,胡須往兩邊翹,眼睛金光閃閃,炯炯有神,就連鼻子也是金色的,尾巴翹上天,更有趣的是屁股后面還有一朵小花,看上去一副驕傲的樣子,很適合當大王。姑姑說:“嗯!真可愛!”
奶奶和媽媽準備了一大桌豐盛的午餐,奶奶說端午節(jié)要吃五樣紅色的食物,包括咸鴨蛋、蝦子、莧菜、西紅柿、紅燒肉,我們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美食,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真開心。
為了讓大家盡興,吃過午飯,我特地為他們表演了古箏獨奏《豐收鑼鼓》、《瀏陽河》,他們都夸我彈的好,我可開心啦,然后我們說說笑笑,今天真是難忘的一天。
端午節(jié)的作文24
端午節(jié)有很多習俗,如包粽子、放風箏、劃龍舟……今天我們就去到了水蛇涌文化廣場,了解了端午節(jié)更多的傳統(tǒng)習俗。
在那里我和同學們知道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粽子,一眼望去,桌子上琳瑯滿目放了糯米、綠豆、還有肉和蛋黃。我迫不及待的拿起兩片葉子,這時我看見一位阿姨走到了我們的桌子面前,原來那位阿姨是來教我們包粽子的,我認真的看著阿姨做的每一個動作,我兩只眼睛睜得大大的,眉毛連著起來,那小眉毛就像連在了一起一樣遲遲不肯松開。開始包粽子了,我手忙腳亂的把葉子交叉再對折,可是我怎么折也折不起來。我頭上掛滿了汗珠,為什么別人包得這么好,我正想著。這時小行老師走過來說:“莞爾,你是不是不會包?”我點了點頭,小行老師微微一笑,拿起兩片葉子,先對著再交叉,只見她一邊做一邊說:“再把你喜歡吃的餡放進去,然后把粽子封住,最后用繩子把做好的粽子拴住就可以了”!我照著老師說的方法去做,“成功了,成功了”,我興奮地叫了起來,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啊!今天讓我收獲到了很多知識,也很開心。
端午節(jié)的作文25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今天我早早的起床收拾好東西去姥姥家過端午節(jié)。
剛到姥姥家正看見姥姥在包粽子,我一看高興極了,因為我也可以試試,我急急忙忙的去洗了手,來到姥姥跟前,對姥姥說:“姥姥我也想替您包粽子”姥姥看看我笑呵呵的說可以,但是有個條件就是不能弄的哪都是米,要是弄的哪都是米,就不讓我包了,就這樣我可以學包粽子了,我看見姥姥先把幾片粽葉重疊著放到一起,然后放上江米在放點水,一轉就是一個,呵呵,我明白了,原來這么簡單啊,于是我也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幾片粽葉,擺好后也放了點江米也轉了一個三角形,但是不知道怎么的,那小小的江米粒就順著那幾個角都出來了,本來怕姥姥看見不讓我包呢,這越害怕這小小的粽子就越和我作對,氣壞我了。這時我看看姥姥沒看我,還在那認真的包著她手中那小小的粽子,我又仔細的觀察了幾遍,這回我明白了,不能放太多的米,于是我又試了一個,這個還可以,包出來后米沒怎么流出來,模樣嘛雖然不好看不過還能讓大家接受,就這樣我又包了兩個,終于會包了。
包好粽子后姥姥就去煮了,過了一會粽子煮好了,我吃了一個“啊”好香啊!看到這中有自己的功勞,心里美極了。這又是我的一個收獲。
端午節(jié)的作文26
今天是端午節(jié),在莆田這算是個大節(jié)。從農歷5月初一開始,過節(jié)的氣氛就濃郁得讓人期待。“初一糕、初二棕、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呵呵,也不知道我用譯得準不準。在莆田,這樣的節(jié)日總是讓人感到非常的溫馨。
吃過糕吃過棕,今年的螺就沒得想啦。呵呵,都是環(huán)境污染惹的禍,今年的“麥螺”也就是大家在報紙上看到的”織紋螺”因環(huán)境污染而成為含毒的食物之一。可惜啊可惜!
今天是初五,在莆田的每一個院落里,每一條巷子里都飄著濃濃的“五味草”的清香。按照咱們這的風俗,今天是要用“五味草”煮出的水洗頭洗澡換上新衣服的。很慚愧,直到現(xiàn)在我還沒弄清楚是由哪些品種的草組成的。但那味道實在是好,洗過澡留在身上那芳草的清香,遠勝于任何品牌的沐浴露。
聽說今天涵江還有龍舟賽,真是向往極了!可惜,要上班,只能留一個永久的念想啦!
覺得在莆田這地方生活也不錯啦!若是在大城市里,或許忙碌會讓我們不再為傳統(tǒng)節(jié)日而用心,那么生活的樂趣也將會隨之淡去許多哦!
小城自有小城的快樂,不是嗎?
端午節(jié)的作文27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端午節(jié)。今年的端午節(jié)姥姥又一如既往的送來了粽子。
粽子的模樣十分有趣,它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而是一個個標準的三角體。純白色的棉線均勻地纏繞在墨綠色的葦葉上,打開葦葉,調皮的江米立馬探出白白的小腦袋,中間還鑲嵌著一顆晶瑩的“紅瑪瑙”呢!
別以為粽子只是樣子美,它的味兒還特別香呢!葦葉散發(fā)出陣陣清香,沁人心脾,咬上一口,軟糯中一股甜而不膩的味道在舌尖揮發(fā),不僅好吃,還營養(yǎng)豐富,老少皆宜。
粽子真是個寶,可這是紀念誰的呢?他是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了許多名作,傳說他不斷給楚懷王提好政見,卻最終惹怒了楚懷王,被放逐到外地。因為楚懷王沒有聽從屈原的建議,不久就被別的國家滅掉了。聽到滅國的消息后屈原悲痛欲絕,跳進汨羅江自盡殉國了。楚國的人民敬仰他的愛國精神,不想他的尸骨被魚吃了,就用葦葉包上糯米飯投到江中,逐漸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粽子。
端午節(jié)的習俗不止是包粽子、吃粽子,還有賽龍舟、佩香囊、懸艾、栓五色線等好多好多呢。
我期盼明年的端午節(jié)快點到來。
端午節(jié)的作文28
端午,孩子們總愛在胸前帶香包,在操場上奔跑,香味在十里之外都能聞。今天,老師就帶著我們一起做香包。
以前我只帶過香包,從來也制過。我覺得香包很好做,只需要用針縫幾下就做好了,可是動起手來就后悔萬分。老師首先把用品發(fā)給我們,我得意洋洋的打開,里面艾草好香啊,當之無愧成為制香包的最重要用品之一。我們先把桃木球串上,再把針串到線上。我這個從來沒做過針活的女孩,注定困難重重。連打個扣都不會,真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女孩?連縫針都不會,搗鼓了“七七四十九天”可算學到了縫荷包的“秘方”一針一線縫著,盡管做不好,針也不“聽話”,可我并沒有放棄,雖然制出來的像個“沒吃飽飯”香包,但還是很開心。
這時,我想到了平時在外面買的香包,被我隨便亂扔。家人做的,也從不珍惜。現(xiàn)在,知道了家人為我做的香包,每一針都充滿了愛,外面賣的香包,每一針每一線都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我要好好珍惜。
我想端午的制香包要好好傳承,不忘屈原的美德,不忘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端午節(jié)的作文2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唱起這支歌,便想起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流行于很多民族地區(qū),有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qū)。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jié)是龍節(jié),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shù)民族紀念龍神的節(jié)日。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每逢端午節(jié),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者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起。在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還有南方過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jié)的活動可真熱鬧啊!
端午節(jié)的作文30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來到了。它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天,我們大家都要吃粽子,這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當然,端午節(jié)還有很多習俗賽龍舟、帶香包、插艾蒿等。
今年的端午節(jié)真讓人難忘!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一家四口在準備包粽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既興奮又好奇。看到媽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粽葉、糯米、花生等,我已經迫不及待了。這粽葉又大又長,綠綠的。看著這些東西我已經垂涎三尺了。一切準備好后,爸爸已經開始包了。看著爸爸那么快,我似乎也學會了。我拿著兩片葉子,也把葉子拿到手里,怎么也轉不過來,我就自己想。不知道怎么一轉,轉成了,我把它一直折,就組成了。然后,用繩子把粽子一包,就大功告成了。我讓媽媽看了看,媽媽說:“做得不錯,
就是有點扁,我猜里面的糯米一定放的少了。”我打開,又加了些糯米。果然變得好看多了。這時我見姐姐包的粽子,簡直慘不忍睹,包的手法也很搞笑。
在我們一家四口的努力下,終于20多個粽子,出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看著形狀不一的粽子。我很高興,因為這時我么第一次包粽子,也是一家人在一塊包粽子。
我們一家人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其樂融融的。現(xiàn)在端午節(jié)成了我們一家人團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