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普作文四篇
【實用】三年級科普作文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科普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科普作文 篇1
鄭州市氣象科普館位于中州大道和南三環交叉口的劉南崗村的氣象局院內。它占地40畝,場館內可參觀的區域有4層樓。內有天文與氣象展區、氣象服務展區、地球家園展區和趣味科學展區四大塊,通過這四個展區,我們學習了很多知識,包括氣象的防災減災;低碳生活;保護環境;氣象資源的利用等等。
我們還在一樓的地震廳體驗了一次5級的地震,它屬于中強度地震,地震來臨時,感覺地面和吊頂都在晃動,不穩定的東西都會倒下,水會從容器內溢出,人站立不穩、坐立不安,動物會四處逃竄。通過地震體驗,我們了解了有關地震的相關知識,感受到地震是多么的可怕,學習了當地震來臨時的自救方法。
我們還去了4D電影院看了一場自然災害的電影,電影用畫面展示了地震、火山爆發、海嘯、泥石流、山體滑坡、閃電、雷雨等發生時對人類產生的危害,它們除了會帶給人類帶來經濟損失、人員傷亡、還會帶來次生災害,改變環境。為了對抗這些自然災害,人類應該從自身做起,不破壞生態環境;低碳出行;植樹造林,減少土地沙漠化;對水、電、天然氣等不可再生的資源要節約。
通過本次的參觀,我了解到我做為世界公民的使命,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三年級科普作文 篇2
有人說,我們的地球應當叫水球。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積被水占著。在宇航員看來,地球是一個藍色的球,十分璀燦,太陽系家庭中獨一無二。地球擁有的水量非常巨大,總量為13.86億立方千米。其中,96.5%在海洋里;1.76%在冰川、凍土、雪蓋中,是固體狀態;1.7%在地下;余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氣和生物體中。因此可以說,從天空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到處都是水的世界。
驚天動地的水循環 ,全世界的`水是一個有聯系的整體。海水在陽光的照射下,不斷蒸發,水汽彌漫在海洋上空;一部分水汽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遇冷就凝結成細小的水滴,變成云,降落到地面就是雨或雪;雨雪水落地后,有的流到洼坑里,有的滲入地下,有的流入小溝,匯進江河,奔向海洋。無數小水滴就是這樣一刻不停地在世界上旅游。水循環保證了人類淡水的供應。知道水的循環以后,你就能解釋:云的故鄉在哪里?為什么江河里日日夜夜總是川流不息?為什么千萬年來那么多江河水流進海洋,而海洋不見滿溢出來?
淡水在哪能里 地球上的水,盡管數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們生產和生活利用的,卻少得可憐。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飲用,不能澆地,也難以用于工業。其次,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絕大部分(占99%),被凍結在遠離人類的南北兩級和凍土中,無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們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與全世界總水體比較起來,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今天早上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歡笑。這是為什么呢?原來,今天“科普大蓬車”將進我們學校開展科普活動。
開始了,可遺憾的是要先到六、五、四年級才到我們三年級,我們只好在教室里等,過了好久,總算到我們了,我帶著筆記,帶著激動的心情走向了展區。哇,這里有“看得見摸不著”、“錐體上滾”、“動畫”、“看誰滾得快”、“滾出直線”、“穿針引線”、“光學轉盤”等等二十五個展品。可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錐體“上滾”。我走到錐體上滾展區那里,看到有一個錐體在高處,我就把錐體向下滾動。我看到錐體慢慢向下滾到下方,可錐體又靈巧的從下方滾到上面,我心想:“咦,錐體怎么會從下滾到上呢?”我帶著疑問看了對它的解“迷”,一看,迷霧都全解開了。原來,在錐體“上滾”的同時,它的重心隨之降低。再重力作用下,物體有降低其重心的運動趨勢。簡單的測量一下就可知道物體在軌道高端時,其重心最低。“啊,原來如此,簡單的事情就有這個大道理,”我輕聲說“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
科學的世界真是奇妙,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這“學不完的”科學。
今天早上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歡笑。這是為什么呢?原來,今天“科普大蓬車”將進我們學校開展科普活動。
三年級科普作文 篇3
今天,我一早起床就來到植物園內,因為我參加了牛通社冬令營——自然科學科普體驗活動。進入植物園內,李老師帶著我們這些小記者們走進大本營觀看科學短片,看完之后就帶領我們來到園區觀賞植物,介紹了許許多多的樹:有梧桐樹、葵花樹……我看到有的樹干上涂了一層白色的東西,有的樹被塑料布包裹起來了,那這些有什么作用呢?李老師告訴我們白色的是石灰粉,這些都是給大樹取暖用的!李老師還給我們聞了葵花的香味,我感受到一股清香撲鼻而來。
接著,我們去菜地里拔蘿卜,種土豆。我精心地挑選了一個最松的,拿著蘿卜的菜葉,輕松用手一拔就拔出來了。周伯伯幫我們挖好坑,我們把土豆埋進地里,用手把土拔到土豆上填平,這個任務就完成了。
然后,我們回到韓美林藝術館里進行第三項活動——扎染圍巾。我把圍巾卷成一根香腸似的,用牛皮筋緊緊地捆住,把它放在水桶上,我又拿起滴管,擠一些顏料滴在圍巾上。我按照彩虹的顏色,一滴一滴地擠。擠完后,再把圍巾放進水桶里洗洗、絞干,就晾在灌木叢上曬干。
最后一項活動是我最喜歡的科學實驗:制作氣象瓶。先準備硝酸鉀2·5克、氯化銨2·5克、蒸餾水33毫升、酒精40毫升、天然樟腦10克、燒杯3只、攪拌棒一根。首先把硝酸鉀和氯化銨倒在第一個燒杯里,再把天然樟腦倒進第二個燒杯里。在第一個燒杯里加上蒸餾水33毫升,在第二個燒杯里加上酒精40毫升,然后用攪拌棒把硝酸鉀、氯化銨、天然樟腦攪拌成透明狀,倒入第三個燒杯里,把它加熱至200℃,氣象瓶就制作完成了。如果氣象瓶里的結晶越來越多,那就說明要下雨了;相反,如果里面的結晶越來越少,那就說明要開太陽了。
我覺得這次活動非常豐富有趣,不僅認識到了很多小記者,還學到了許多科學知識,非常開心!
三年級科普作文 篇4
20xx年12月2日15點,“索尼探夢”在杭州開展的“愛心助學-科普萬里行”最后一場活動在杭州科技館準時舉行。
到場的300多名大小朋友在熱烈的氣氛中觀看了“室內大型趣味實驗表演”,現場工作人員身著白大褂,扮演“博士”和“博士后”,幽默風趣的語言,手拉手互動表演形式,讓小朋友們寓教于樂,大呼過癮。
紙片可以做成“飛去來器”,在good ;very good;夾起;壓下;后仰等一系列工作后,飛去來器可以神奇地飛出旋轉并飛回手中,用膠帶增加重量后還可以增大飛行半徑。
大小紙箱做成的空氣炮“威力驚人”。干冰煙霧在空中完美的顯示了空氣力學之美。
靜電杯聚集的高達上萬伏靜電,把上臺的20名大小朋友“瞬間擊穿”,心驚不已。
以生活中簡單易得的素材,巧妙地融合了知識和趣味,進行各類花樣翻新的實驗表演,成就了“探夢實驗室”最獨具匠心的特色。希望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努力的在科學的海洋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