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和友義讀《水滸傳》有感_讀后感
《水滸傳》一書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聚義在梁山泊上,他們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到奸人謀害的英雄傳奇。讀完了整本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和義。
‘忠’字,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對朋友拔刀相助,盡心竭力。《水滸傳》里的群眾之首——宋江,在種種威逼和利誘之下,他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沒有一點背叛國家的想法,這就是忠;在今天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義’字,包括了很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結為兄弟,他們愿意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住別人的性命。就只為了一個字——‘義’字;他們為人民的安寧,為了國家的安危,替天行道兄弟間出生入死。也是只為一個簡簡單單的‘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筆畫雖然很少,有時卻要用一個人寶貴的生命去寫。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給老人,給孩子、婦女讓座,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甚至是一命換取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身為國,為國捐軀。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不是,而是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告訴他們什么事是該做的;什么事是不該做的,什么又是要用生命去換來的,當日本侵略我國時,多少大義凜然的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用他們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才有了今天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不顧生命危險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口;小英雄李克元為了不讓鬼子知道共產黨的情報,視死如歸,舍身為國……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抹不去的光輝!
讀了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也展示了宋代的政治文化,市井風情,社會景觀。梁山好漢最引人注目,他們俠肝義膽,敢為天下打不平,其性格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