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比娨馑?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出處】唐·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意思1】清平時代,我安閑無事,感到有興味,這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最愛孤云的悠閑與和尚的清靜。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的失意情緒。寫得既深刻又簡練,既沉郁又含蓄。
【意思2】
清時:清平的社會。有味:因為時世太平,無能之人可以藏拙, 落得個“閑”與“靜”的趣味,故“無能”便“有味”。無能:是反話,實為 有能。
此聯的意思是:時世太平時,無能卻變得有味,可以落得 個閑與靜寄情山水或修行念經的生活。后用來諷刺不識人才、不用 人才的社會弊端。
【賞析】 天下清平時,像我這樣沒有才能又不愿做官的人,日子是過得很有趣味的; 閑時喜歡像孤云般地自在逍遙,靜時就像老僧般地靜定淡然。原詩是在描寫寧靜淡泊的生活,平淡中卻別有一種自在灑脫的韻味。
【全詩】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唐].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注釋】
①吳興:吳興郡,潮州別名,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②清:清平時世。這是反語,實際上當時朝政混亂,朝中牛李黨爭激烈。味:指閑、靜的趣味。閑愛句:指自己不得不這樣打發日子。 ③把:拿著。麾(huī):指揮用的旗子。江海:湖州北依長江,東臨東海。昭陵:這里借望昭陵追緬太宗英武,恨自己生不逢時。
【解題】
此詩作于宣宗大中四年(850)秋,時杜牧因京官俸薄,以不敷支出贍養病弟孀妹為由,由吏部員外郎自請出為湖州(今屬浙江)刺史,獲準后登樂游原而作此詩。吳興:即湖州,天寶元年曾改稱吳興郡,乾元元年復為湖州。樂游原:見李商隱《樂游原》詩“解題”。詩中以反語抒寫懷才不遇的牢騷,遙望昭陵寄寓生不逢時之慨,寓意深刻,措詞微婉。
【全詩鑒賞】
此詩作于宣宗大中四年(850),詩人將離長安到湖州任刺史時所作,抒寫對盛事的追懷及才能無所施展的悲涼心境。
對首兩句之理解,易于產生歧義,今人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譯:“第一句應解作在太平時,就是沒有才能的人,也是有興味的?!边@是按倒裝“清時無能亦有味”來理解,其實,按詩人原順序解為:清平盛世時,卻能津津有味地閑適生活,足見我的無能。并可以進一步理解為:那些在清平時有味者,皆為無能者,這樣理解,更具人生哲理的高度。次句可作“互文”來看,即:閑靜時,容易欣賞孤云喜愛僧人。
首二句似乎充滿閑適靜穆,但卻隱伏著強烈的不滿。詩人在臨別時,特地要登樂游原,而登樂游原不望他處,凝思于太宗之昭陵,其心境之激烈,盡在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