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八觀第十三文言文翻譯及拼音版
《管子·八觀》是春秋時期軍事家管仲創作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管子八觀第十三文言文翻譯及拼音版,歡迎閱讀。
管子·八觀第十三文言文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橫通,閭闬不可以毋闔,宮垣關閉不可以不修。故大城不完,則亂賊之人謀;郭周外通,則奸遁逾越者作;里域橫通,則攘奪竊盜者不止;閭闬無闔,外內交通,則男女無別;宮垣不備,關閉不固,雖有良貨,不能守也。故形勢不得力非,則奸邪之人愨愿;禁罰威嚴,則簡慢之人整齊;憲令著明,則蠻夷之人不敢犯;賞慶信必,則有功者勸;教訓習俗者眾,則君民化變而不自知也。是故明君在上位,刑省罰寡,非可刑而不刑,非可罪而不罪也;明君者,閉其門,塞其涂,弇其跡,使民毋由接于淫非之地,是以民之道正行善也若性然。故罪罰寡而民以治矣。
行其田野,視其耕蕓,計其農事,而饑飽之國可以知也。其耕之不深,蕓之不謹,地宜不任,草田多穢,耕者不必肥,荒者不必墝,以人猥計其野,草田多而辟田少者,雖不水旱,饑國之野也。若是而民寡,則不足以守其地,若是而民眾,則國貧民饑。以此遇水旱,則眾散而不收;彼民不足以守者,其城不固。民饑者不可以使戰。眾散而不收,則國為丘墟。故曰:有地君國,而不務耕耘,寄生之君也。故曰:行其田野,視其耕蕓,計其農事,而饑飽之國可知也。
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其六蓄之產,而貧富之國可知也。夫山澤廣大,則草木易多也。壤地肥饒,則桑麻易植也。薦草多衍,則六畜易繁也。山澤雖廣,草木毋禁,壤地雖肥。桑麻毋數;薦草雖多,六畜有征,閉貨之門也。故曰:“時貨不遂”。金玉雖多,謂之貧國也。故曰:“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其六畜之產,而貧富之國可知也?!?/p>
入國邑,視宮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夫國城大而田野淺狹者,其野不足以養其民。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宮營大而室屋寡者,其室不足以實其宮。室屋眾而人徒寡者,其人不足以處其室。囷倉寡而臺榭繁者,其藏不足以共其費。故曰:“主上無積而宮室美,氓家無積而衣服修,乘車者飾觀望,灸行者雜文采,本資少而末用多者,侈國之俗也?!眹迍t用費,用費則民貧,民貧則奸智生,奸智生則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匱不足;匱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審度量,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不通于若計者,不可使用國。故曰:“入國邑,視宮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p>
課兇饑,計師役,觀臺榭,量國費,而實虛之國可知也。凡田野萬家之眾,可食之地,方五十里,可以為足矣。萬家以下,則就山澤可矣。萬家以上,則去山澤可矣。彼野悉辟而民無積者,國地小而食地淺也。田半墾而民有余食而粟米多者,國地大而食地博也。國地大而野不辟者,君好貨而臣好利者也。辟地廣而民不足者,上賦重,流其藏者也,故曰:“粟行于三百里,則國毋一年之積;粟行于四百里,則國毋二年之積;粟行于五百里,則眾有饑色;”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兇。小兇三年而大兇,大兇,則眾有大遺苞矣。什一之師,什三毋事,則稼亡三之一。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蓋積也,則道有損瘠矣。什一之師,三年不解,非有余食也,則民有鬻子矣。故曰:“山林雖近。草木雖美,宮室必有度,禁發必有時,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獨伐也,大木不可獨舉也,大木不可獨鉉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墻之上?!惫试唬骸吧搅蛛m廣,草木雖美,禁發必有時;國雖充盈,金玉雖多,宮室必有度;江海雖廣,池澤雖博,魚鱉雖多,罔罟必有正。”船網不可一財而成也。非私草木愛魚鱉也,惡廢民于生谷也。故曰:“先王之禁山澤之作者,博民于生谷也。”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動,民非作力毋以致財,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力之所生,生于勞身,是故主上用財毋已,是民用力毋休也,故曰:“臺榭相望者,其上下相怨也”。民毋余積者,其禁不必止,眾有遺苞者,其戰不必勝。道有損瘠者,其守不必固。故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戰不必勝,守不必固,則危亡隨其后矣;故曰:“課兇饑,計師役,觀臺榭,量國費,實虛之國可知也?!?/p>
入州里,觀習俗,聽民之所以化其上。而治亂之國可知也。州里不鬲,閭闬不設,出入毋時,早晏不禁,則攘奪竊盜,攻擊殘賊之民,毋自勝矣。食谷水,巷鑿井,場容接,樹木茂,宮墻毀壞,門戶不閉,外內交通,則男女之別毋自正矣。鄉毋長游,里毋士舍,時無會同,喪烝不聚,禁罰不嚴,則齒長輯睦,毋自生矣。故帳禮不謹,則民不修廉,論賢不鄉舉,則士不及行,貨財行于國,則法令毀于官。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鄉官毋法制,百姓群徒不從;此亡國弒君之所自生也。故曰:“入州里,觀習俗,聽民之所以化其上者,而治亂之國可知也?!?/p>
入朝廷,觀左右,求本朝之臣,論上下之所貴賤者,而彊弱之國可知也。功多為上,祿賞為下,則積勞之臣,不務盡力。治行為上,爵列為下,則豪桀材臣,不務竭能。便辟左右,不論功能,而有爵祿,則百姓疾怨。非上賤爵輕祿。金玉貨財商賈之人,不論志行,而有爵祿也,則上令輕,法制毀。權重之人,不論才能,而得尊位,則民倍本行而求外勢。彼積勞之臣,不務盡力。則兵士不戰矣。豪桀材人不務竭能,則內治不別矣。百姓疾怨,非上賤爵輕祿,則上毋以勸眾矣。上令輕,法制毀,則君毋以使臣,臣毋以事君矣。民倍本行而求外勢,則國之情偽竭在敵國矣。故曰:“入朝廷,觀左右,求本朝之臣,論上下之所貴賤者,而彊弱之國可知也?!?/p>
置法出令,臨眾用民,計其威嚴寬惠,行于其民與不行于其民可知也。法虛立而害疏遠,令一布而不聽者存,賤爵祿而毋功者富,然則眾必輕令,而上位危。故曰:“良田不在戰士,三年而兵弱。賞罰不信,五年而破。上賣官爵,十年而亡。倍人倫而禽獸行,十年而滅?!睉鸩粍?,弱也。地四削,入諸侯,破也。離本國,徙都邑,亡也。有者異姓,滅也。故曰:“置法出令,臨眾用民,計其威嚴寬惠,而行于其民不行于其民可知也。”
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觀民產之所有余不足,而存亡之國可知也。敵國彊而與國弱,諫臣死而諛臣尊,私情行而公法毀,然則與國不恃其親,而敵國不畏其彊,豪杰不安其位,而積勞之人不懷其祿。悅商販而不務本貨,則民偷處而不事積聚。豪杰不安其位,則良臣出,積勞之人不懷其祿,則兵士不用。民偷處而不事積聚,則囷倉空虛,如是而君不為變。然則攘奪竊盜,殘賊進取之人起矣。內者廷無良臣,兵士不用,囷倉空虛,而外有彊敵之憂,則國居而自毀矣。故曰:“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觀民產之所有余不足,而存亡之國可知也。
故以此八者觀人主之國,而人主毋所匿其情矣?!?/p>
管子·八觀第十三文言文翻譯
內城的城墻不可不堅固完整,外城的四周不可有外通的空隙,里的邊界不可以左右橫通,閭門不可不注意關閉,院墻與門日不可不注意整修。因為,內城不完整,作亂為害的人就會圖謀不軌;外城有空隙,奸遁越境的人就可以行事;里的邊界隨意橫通,搶奪盜竊的就不會停止;閭門不關,內外隨意交往,男女之間就沒有界限;院墻不備,門門不牢,雖有寶貴的財貨也是無法保管的。所以,客觀形勢使人們無法為非作歹,奸邪的人才能夠老實守法;禁律與刑罰威嚴,無視法紀者才能夠規規矩矩;法令嚴明,蠻夷之人就不敢觸犯;獎賞信實堅定,有功者就得到鼓勵;受教育、守習俗的確實眾多了,人民才可以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因此,有英明的君主執政,刑罰總是很少,這并不是該用刑的不用刑,該治罪的不治罪;而是英明君主關閉了犯罪的門戶,堵塞了犯罪的道路,消滅了犯罪的影響,使人民無由接觸為非作歹的環境,因而人民走正道、做好事,就好像出自本性了。所以,罪罰很少而人民照樣安定。
巡視一個國家的田野,看看它的耕耘狀況,計算它的農業生產,饑飽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耕地不深,鋤草不勤;宜種的土地沒有種,未開的土地很荒亂,已耕的土地不見得肥沃,荒蕪的土地不見得貧瘠;按人口總算土地,荒地多而熟地少。即使沒有水旱天災,這也是一個饑國的田野。像這樣的國家,人口少則不能保其國土;人口多,則國貧民饑。再遇上水旱災害,老百姓就將離散而不肯回來。人民無力保衛國土,城防就不鞏固;人民處于饑餓狀態,就不能從事戰爭;人民離散而不回,國家就成為一片廢墟了。所以說,擁有土地統治國家而不注重農業生產,便是寄生的國君。所以說,巡視一個國家的田野,看看它的耕耘狀況,計算它的農業生產,饑飽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
巡視一個國家的山林湖澤,看看它的桑麻生長情況,計算它的六畜生產,貧富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山林湖澤廣闊,草木就容易繁殖;土地肥沃,桑麻就容易生長;牧草繁茂,六畜就容易興旺。如果山澤雖廣,濫伐草木卻沒有禁令;土地雖肥,種植桑麻卻不得其法;牧草雖多,飼養六畜卻征收賦稅;這就等于堵塞財貨的門路。所以說,日常物產不充足,金玉雖多,也只能叫作貧國。所以說,巡視一個國家的山林湖澤,看看它的桑麻生長情況,計算它的六畜生產;貧富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
進入一個國家的都城,視察它的宮室,看看它的車馬、衣服;侈儉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城市大而農田小,農田就養活不了那些人民;城區大而居民少,居民就防守不了那個城市;院落大而房屋少,房屋就充實不了那個院落;房屋多而居民少,居民就住用不了那些房屋;糧倉少而亭臺樓閣多,糧食貯備就供應不了那些糜費。所以說,君主沒有積蓄而宮室卻很華麗,百姓沒有積蓄而衣服卻很講究,乘車者打扮車子的外觀,步行者穿著用艷麗的服色,農業產品少而奢侈物品多。這是奢侈國家的風俗。國家奢侈則開支浪費,開支浪費則人民貧困,人民貧困則產生奸惡思想,產生奸惡思想則出現邪巧行為。所以,奸惡和邪巧的產生,由于貧困;貧困的產生,由于奢侈;奢侈的產生,由于沒有制度。所以說,明確制度和標準,節約衣服,儉省財用,禁止奢侈,是治國的急務。不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使他管理國家。所以說,進入一個國家的都城,視察它的宮室,看看它的車馬、衣服;侈儉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
考查災年饑謹的情況,計算從軍服役的人數,看看樓臺亭閣的修建,計量財政開支的費用;虛實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凡是擁有萬戶人口的農村,可食之地,有方五十里就夠了。萬戶以下的,可以算進去山澤之地;一萬戶以上的,則要把山澤除外。那種土地均已開墾,而人民仍無積蓄的國家,是因為國土小而耕地少;土地只開墾半數,而民有余食、粟米豐富的國家,是因為國土大而耕地多。國土雖大而荒地沒有開墾,是因為君主追求財貨而臣民好利的緣故;土地開墾雖多而人民糧食不足,是因為朝廷賦稅繁重,人民賣掉存糧的緣故。所以說,糧食運行遠達三百里,這個國家的存糧就不夠一年之用;糧食運行遠達四百里,這個國家的存糧就不夠半年之用;糧食運行遠達五百里,民眾就面有饑色了。一個國家,莊稼歉收三分之一,叫作小兇年;三個小兇年等于一個大兇年。大兇年百姓就有餓死在路上的了。一國有十分之一的人從軍,就要有十分之三的人脫離農業生產,莊稼也就要歉收三分之一。莊稼歉收三分之一,而沒有舊年存糧,路上就會有棄置的死尸。十分之一的人從軍,三年不解除兵役,如果沒有余糧,人民也會有賣兒賣女的了。所以要問:山林雖近,草木雖好,興建宮室還必須有限度,采伐與封禁山林還必須有定時,這是什么原因呢?回答說:因為大木材不是一個人勞動所能采伐的,不是一個人勞動所能搬舉的,也不是一個人勞動所能運輸的;大木材也不能使用在小規模的建筑上。所以說,山林雖廣,草木生長雖好,封禁開發必須有定時;國雖富裕,金玉雖多,宮室興建必須有限度;江海雖寬,池澤雖大,魚鱉雖多,捕魚之業必須有官管理;船網之民不可只依靠單一財路來維持生活。這并不是對草木、魚鱉有偏愛,而是怕人民荒廢了糧食的生產。所以說,先王限制上山采伐下水捕魚的活動,為的就是使人們專務糧食生產。人民不種糧食沒有飯吃,糧食不靠土地不能生長,土地沒有人民不能耕種,人民不賣力氣就得不到財富。財富的產生是出于使用勞力,勞力的產生是出于勞動著的身體。所以,君主用財無限度,就等于人民用力無休止。所以說,樓臺亭閣遠近相望的,那是君民之間彼此相恨的。人民沒有儲蓄的糧食,國家禁令就不能一定生效;百姓有餓死的,對外戰爭就不能一定取勝;道路上有棄置的死尸,防守就不能一定堅固。而法令不能“必行”,禁令不能“必止”,戰不能“必勝”,守不能“必固”,危亡也就跟在后面了。所以說,考查災年饑謹的情況,計算從軍服役的人數,看看樓臺亭閣的修建,計量財政開支的費用,虛實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
進入一國的州、里,觀察風俗習慣,了解它的人民是怎樣接受上面教化的,治亂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州里之間沒有隔墻,里門沒有安設,出入沒有定時,早晚不加管理;對于搶奪、盜竊、毆打、害人的分子,就無法加以管制了。吃同一條山谷里的水,在一個巷子里打井,場院菜圃相連,樹木茂密,院墻破損,門戶不閉,內外隨便往來;男女之間的界限,也就無法規正了。鄉沒有官吏,里不設學堂,不按時集會,喪葬祭袍人們也不相聚,禁令刑罰又不嚴格,尊賢敬長的和睦風尚,也就無從產生了。所以,婚禮不嚴肅,人們就不注意廉恥;選賢不通過鄉里,士人就不注重品行;賄賂財貨風行于國內,法律政令就敗壞于官府;請托辦事之風通行在上面,結黨營私之事就發展在下邊;鄉官不實行法制,百姓就不會服從命令。這些就是亡國弒君發生的原因。所以說,進入一國的州、里,觀察風俗習慣,了解它的人民是怎樣接受上面教化的;治亂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
來到一國的朝廷,觀察君主的左右,研究一下本朝百官的情況,分析一下朝廷上下重視什么和輕視什么;強弱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功勞多的,祿賞反而在下,多功之臣就不肯盡心竭力;政績好的,官爵反而在下,豪杰能臣就不肯竭盡所能;君主的寵臣和侍從之類,不論功勞能力而享有爵祿,百姓就會怨恨、非議而輕賤爵祿;販運金玉財貨的商賈之流,不論道德品行而享有爵祿,君令就不受重視,而法制破毀;握有大權的人,不論才能而竊居高位,人們就要拋棄本國行伍而投靠外國勢力去了。那些多功之臣不愿盡心竭力,士兵就不肯作戰;豪杰能臣不竭盡所能,內政就不會清明;百姓怨恨、非議而輕賤爵祿,君主就無法勸勉民眾;君令不受重視,法制破毀,君主就無法命令臣下,臣下也無法效忠君主;人民拋棄本國行伍而投靠外國勢力,國家的虛實就全被敵國掌握了。所以說,來到一國的朝廷,觀察君主的左右,研究一下本朝的百官的情況,分析一下朝廷上下重視什么和輕視什么,強弱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
根據君主立法出令和從政治民的情況,考察其刑賞政策是否在人民當中得到貫徹;興滅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法律形同虛設,只加害疏遠的人;命令雖已公布,不聽者安然無恙;隨便封爵賜祿,無功者因而致富;那么,人們一定輕視法令而君主地位也就危險了。所以說,良田不賞給戰士,三年而兵力衰弱;賞罰不信實,五年而國家破敗;君主賣官鬻爵,七年而國家危亡;背逆倫常道德,干禽獸的行為,十年國家就會覆滅。出戰不勝,是衰弱;土地被瓜分,是破敗;逃離本國,遷移國都,是危亡;政權由異姓人占有,是覆滅。所以說,根據君主立法出令和統治人民的情況,考察其刑賞政策是否在人民當中得到貫徹;興滅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
估量敵國和盟國,了解君主的意志,考察農業的狀況,看看人民財產是有余還是不足;存亡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敵國強大而盟國衰弱,直言之臣身死而阿談之臣得寵,私人請托盛行而公法被毀;對這樣的國家,盟國將不再依靠其盟好關系,敵國也不會畏懼其強大,豪杰將不安于位,多功之臣也不再留戀他的爵祿了。君主又喜歡商販而不愛農業,人民就茍且偷安而不致力于積蓄了。豪杰不安于位,則良臣出走;多功之臣,不懷戀爵祿,則兵士不肯效力;人民茍且偷安而不致力于積蓄,則糧倉空虛。這樣,君主還不肯改革,那么,搶奪、盜竊、殘害人民、謀取政權的人們就起來了。在國內,朝中無良臣,士兵不效力,糧倉空虛,再加上外有強敵之憂,這就只有坐而待亡了。所以說,估量敵國和盟國,了解君主的意志,考察農業的狀況,看看人民財產是有余或是不足;存亡之國,就可以區別出來了。
因此,從這八方面調查一個君主所治理的國家,這個君主就無法掩蓋他的真實狀況了。
管子·八觀第十三文言文拼音版
《 管guǎn子zǐ · 八bā觀guān 》
大dà城chéng不bù可kě以yǐ不bù完wán , 郭guō周zhōu不bù可kě以yǐ外wài通tōng , 里lǐ域yù不bù可kě以yǐ橫héng通tōng , 閭lǘ闬hàn不bù可kě以yǐ毋wú闔hé , 宮gōng垣yuán關guān閉bì不bù可kě以yǐ不bù修xiū 。 故gù大dà城chéng不bù完wán , 則zé亂luàn賊zéi之zhī人rén謀móu ; 郭guō周zhōu外wài通tōng , 則zé奸jiān遁dùn逾yú越yuè者zhě作zuò ; 里lǐ域yù橫héng通tōng , 則zé攘rǎng奪duó竊qiè盜dào者zhě不bù止zhǐ ; 閭lǘ闬hàn無wú闔hé , 外wài內nèi交jiāo通tōng , 則zé男nán女nǚ無wú別bié ; 宮gōng垣yuán不bù備bèi , 關guān閉bì不bù固gù , 雖suī有yǒu良liáng貨huò , 不bù能néng守shǒu也yě 。 故gù形xíng勢shì不bù得dé力lì非fēi , 則zé奸jiān邪xié之zhī人rén愨què愿yuàn ; 禁jìn罰fá威wēi嚴yán , 則zé簡jiǎn慢màn之zhī人rén整zhěng齊qí ; 憲xiàn令lìng著zhù明míng , 則zé蠻mán夷yí之zhī人rén不bù敢gǎn犯fàn ; 賞shǎng慶qìng信xìn必bì , 則zé有yǒu功gōng者zhě勸quàn ; 教jiào訓xùn習xí俗sú者zhě眾zhòng , 則zé君jūn民mín化huà變biàn而ér不bù自zì知zhī也yě 。 是shì故gù明míng君jūn在zài上shàng位wèi , 刑xíng省shěng罰fá寡guǎ , 非fēi可kě刑xíng而ér不bù刑xíng, 非fēi可kě罪zuì而ér不bù罪zuì也yě ; 明míng君jūn者zhě , 閉bì其qí門mén , 塞sāi其qí涂tú , 弇yǎn其qí跡jì , 使shǐ民mín毋wú由yóu接jiē于yú淫yín非fēi之zhī地dì , 是shì以yǐ民mín之zhī道dào正zhèng行xíng善shàn也yě若ruò性xìng然rán 。 故gù罪zuì罰fá寡guǎ而ér民mín以yǐ治zhì矣yǐ 。
行xíng其qí田tián野yě , 視shì其qí耕gēng蕓yún , 計jì其qí農nóng事shì , 而ér饑jī飽bǎo之zhī國guó可kě以yǐ知zhī也yě 。 其qí耕gēng之zhī不bù深shēn , 蕓yún之zhī不bù謹jǐn , 地dì宜yí不bù任rèn , 草cǎo田tián多duō穢huì , 耕gēng者zhě不bù必bì肥féi , 荒huāng者zhě不bù必bì墝qiāo , 以yǐ人rén猥wěi計jì其qí野yě , 草cǎo田tián多duō而ér辟pì田tián少shào者zhě , 雖suī不bù水shuǐ旱hàn , 饑jī國guó之zhī野yě也yě 。 若ruò是shì而ér民mín寡guǎ , 則zé不bù足zú以yǐ守shǒu其qí地dì , 若ruò是shì而ér民mín眾zhòng , 則zé國guó貧pín民mín饑jī 。 以yǐ此cǐ遇yù水shuǐ旱hàn , 則zé眾zhòng散sàn而ér不bù收shōu ; 彼bǐ民mín不bù足zú以yǐ守shǒu者zhě , 其qí城chéng不bù固gù 。 民mín饑jī者zhě不bù可kě以yǐ使shǐ戰zhàn 。 眾zhòng散sàn而ér不bù收shōu , 則zé國guó為wéi丘qiū墟xū 。 故gù曰yuē : 有yǒu地dì君jūn國guó , 而ér不bù務wù耕gēng耘yún, 寄jì生shēng之zhī君jūn也yě 。 故gù曰yuē : 行xíng其qí田tián野yě , 視shì其qí耕gēng蕓yún , 計jì其qí農nóng事shì , 而ér饑jī飽bǎo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
行xíng其qí山shān澤zé , 觀guān其qí桑sāng麻má , 計jì其qí六liù蓄xù之zhī產chǎn , 而ér貧pín富fù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 夫fū山shān澤zé廣guǎng大dà , 則zé草cǎo木mù易yì多duō也yě 。 壤rǎng地dì肥féi饒ráo , 則zé桑sāng麻má易yì植zhí也yě 。 薦jiàn草cǎo多duō衍yǎn , 則zé六liù畜chù易yì繁fán也yě 。 山shān澤zé雖suī廣guǎng , 草cǎo木mù毋wú禁jìn , 壤rǎng地dì雖suī肥féi 。 桑sāng麻má毋wú數shù ; 薦jiàn草cǎo雖suī多duō , 六liù畜chù有yǒu征zhēng , 閉bì貨huò之zhī門mén也yě 。 故gù曰yuē :“ 時shí貨huò不bù遂suì ”。 金jīn玉yù雖suī多duō , 謂wèi之zhī貧pín國guó也yě 。 故gù曰yuē :“ 行xíng其qí山shān澤zé , 觀guān其qí桑sāng麻má , 計jì其qí六liù畜chù之zhī產chǎn , 而ér貧pín富fù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
入rù國guó邑yì , 視shì宮gōng室shì , 觀guān車chē馬mǎ衣yī服fú , 而ér侈chǐ儉jiǎn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 夫fū國guó城chéng大dà而ér田tián野yě淺qiǎn狹xiá者zhě , 其qí野yě不bù足zú以yǐ養yǎng其qí民mín 。 城chéng域yù大dà而ér人rén民mín寡guǎ者zhě , 其qí民mín不bù足zú以yǐ守shǒu其qí城chéng 。 宮gōng營yíng大dà而ér室shì屋wū寡guǎ者zhě , 其qí室shì不bù足zú以yǐ實shí其qí宮gōng 。 室shì屋wū眾zhòng而ér人rén徒tú寡guǎ者zhě , 其qí人rén不bù足zú以yǐ處chù其qí室shì 。 囷qūn倉cāng寡guǎ而ér臺tái榭xiè繁fán者zhě , 其qí藏cáng不bù足zú以yǐ共gòng其qí費fèi 。 故gù曰yuē :“ 主zhǔ上shàng無wú積jī而ér宮gōng室shì美měi , 氓máng家jiā無wú積jī而ér衣yī服fú修xiū , 乘chéng車chē者zhě飾shì觀guān望wàng , 灸jiǔ行xíng者zhě雜zá文wén采cǎi , 本běn資zī少shǎo而ér末mò用yòng多duō者zhě , 侈chǐ國guó之zhī俗sú也yě 。” 國guó侈chǐ則zé用yòng費fèi , 用yòng費fèi則zé民mín貧pín , 民mín貧pín則zé奸jiān智zhì生shēng , 奸jiān智zhì生shēng則zé邪xié巧qiǎo作zuò ; 故gù奸jiān邪xié之zhī所suǒ生shēng , 生shēng于yú匱kuì不bù足zú ; 匱kuì不bù足zú之zhī所suǒ生shēng , 生shēng于yú侈chǐ ; 侈chǐ之zhī所suǒ生shēng , 生shēng于yú毋wú度dù ; 故gù曰yuē :“ 審shěn度dù量liàng , 節jié衣yī服fú , 儉jiǎn財cái用yòng , 禁jìn侈chǐ泰tài , 為wèi國guó之zhī急jí也yě ?!?nbsp;不bù通tōng于yú若ruò計jì者zhě , 不bù可kě使shǐ用yòng國guó 。 故gù曰yuē :“ 入rù國guó邑yì , 視shì宮gōng室shì , 觀guān車chē馬mǎ衣yī服fú , 而ér侈chǐ儉jiǎn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p>
課kè兇xiōng饑jī , 計jì師shī役yì , 觀guān臺tái榭xiè , 量liàng國guó費fèi , 而ér實shí虛xū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 凡fán田tián野yě萬wàn家jiā之zhī眾zhòng , 可kě食shí之zhī地dì , 方fāng五wǔ十shí里lǐ, 可kě以yǐ為wéi足zú矣yǐ 。 萬wàn家jiā以yǐ下xià , 則zé就jiù山shān澤zé可kě矣yǐ 。 萬wàn家jiā以yǐ上shàng , 則zé去qù山shān澤zé可kě矣yǐ 。 彼bǐ野yě悉xī辟pì而ér民mín無wú積jī者zhě , 國guó地dì小xiǎo而ér食shí地dì淺qiǎn也yě 。 田tián半bàn墾kěn而ér民mín有yǒu余yú食shí而ér粟sù米mǐ多duō者zhě , 國guó地dì大dà而ér食shí地dì博bó也yě 。 國guó地dì大dà而ér野yě不bù辟pì者zhě , 君jūn好hǎo貨huò而ér臣chén好hǎo利lì者zhě也yě。 辟pì地dì廣guǎng而ér民mín不bù足zú者zhě , 上shàng賦fù重zhòng , 流liú其qí藏cáng者zhě也yě , 故gù曰yuē :“ 粟sù行xíng于yú三sān百bǎi里lǐ , 則zé國guó毋wú一yī年nián之zhī積jī ; 粟sù行xíng于yú四sì百bǎi里lǐ , 則zé國guó毋wú二èr年nián之zhī積jī ; 粟sù行xíng于yú五wǔ百bǎi里lǐ , 則zé眾zhòng有yǒu饑jī色sè ;” 其qí稼jià亡wáng三sān之zhī一yī者zhě , 命mìng曰yuē小xiǎo兇xiōng 。 小xiǎo兇xiōng三sān年nián而ér大dà兇xiōng , 大dà兇xiōng , 則zé眾zhòng有yǒu大dà遺yí苞bāo矣yǐ 。 什shí一yī之zhī師shī , 什shí三sān毋wú事shì , 則zé稼jià亡wáng三sān之zhī一yī 。 稼jià亡wáng三sān之zhī一yī , 而ér非fēi有yǒu故gù蓋gài積jī也yě, 則zé道dào有yǒu損sǔn瘠jí矣yǐ 。 什shí一yī之zhī師shī , 三sān年nián不bù解jiě , 非fēi有yǒu余yú食shí也yě , 則zé民mín有yǒu鬻yù子zi矣yǐ 。 故gù曰yuē :“ 山shān林lín雖suī近jìn 。 草cǎo木mù雖suī美měi , 宮gōng室shì必bì有yǒu度dù , 禁jìn發fā必bì有yǒu時shí , 是shì何hé也yě ? 曰yuē :“ 大dà木mù不bù可kě獨dú伐fá也yě , 大dà木mù不bù可kě獨dú舉jǔ也yě , 大dà木mù不bù可kě獨dú鉉xuàn也yě , 大dà木mù不bù可kě加jiā之zhī薄báo墻qiáng之zhī上shàng ?!?nbsp;故gù曰yuē :“ 山shān林lín雖suī廣guǎng , 草cǎo木mù雖suī美měi , 禁jìn發fā必bì有yǒu時shí ; 國guó雖suī充chōng盈yíng , 金jīn玉yù雖suī多duō , 宮gōng室shì必bì有yǒu度dù; 江jiāng海hǎi雖suī廣guǎng , 池chí澤zé雖suī博bó , 魚yú鱉biē雖suī多duō , 罔wǎng罟gǔ必bì有yǒu正zhèng ?!?nbsp;船chuán網wǎng不bù可kě一yī財cái而ér成chéng也yě 。 非fēi私sī草cǎo木mù愛ài魚yú鱉biē也yě , 惡è廢fèi民mín于yú生shēng谷gǔ也yě 。 故gù曰yuē :“ 先xiān王wáng之zhī禁jìn山shān澤zé之zhī作zuò者zhě , 博bó民mín于yú生shēng谷gǔ也yě ?!?nbsp;彼bǐ民mín非fēi谷gǔ不bù食shí , 谷gǔ非fēi地dì不bù生shēng , 地dì非fēi民mín不bù動dòng , 民mín非fēi作zuò力lì毋wú以yǐ致zhì財cái , 天tiān下xià之zhī所suǒ生shēng , 生shēng于yú用yòng力lì ; 力lì之zhī所suǒ生shēng , 生shēng于yú勞láo身shēn , 是shì故gù主zhǔ上shàng用yòng財cái毋wú已yǐ , 是shì民mín用yòng力lì毋wú休xiū也yě , 故gù曰yuē :“ 臺tái榭xiè相xiāng望wàng者zhě , 其qí上shàng下xià相xiāng怨yuàn也yě ”。 民mín毋wú余yú積jī者zhě , 其qí禁jìn不bù必bì止zhǐ , 眾zhòng有yǒu遺yí苞bāo者zhě , 其qí戰zhàn不bù必bì勝shèng 。 道dào有yǒu損sǔn瘠jí者zhě , 其qí守shǒu不bù必bì固gù 。 故gù令lìng不bù必bì行xíng , 禁jìn不bù必bì止zhǐ , 戰zhàn不bù必bì勝shèng , 守shǒu不bù必bì固gù, 則zé危wēi亡wáng隨suí其qí后hòu矣yǐ ; 故gù曰yuē :“ 課kè兇xiōng饑jī , 計jì師shī役yì , 觀guān臺tái榭xiè , 量liàng國guó費fèi , 實shí虛xū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p>
入rù州zhōu里lǐ , 觀guān習xí俗sú , 聽tīng民mín之zhī所suǒ以yǐ化huà其qí上shàng 。 而ér治zhì亂luàn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 州zhōu里lǐ不bù鬲gé , 閭lǘ闬hàn不bù設shè , 出chū入rù毋wú時shí , 早zǎo晏yàn不bù禁jīn , 則zé攘rǎng奪duó竊qiè盜dào , 攻gōng擊jī殘cán賊zéi之zhī民mín , 毋wú自zì勝shèng矣yǐ 。 食shí谷gǔ水shuǐ , 巷xiàng鑿záo井jǐng , 場chǎng容róng接jiē , 樹shù木mù茂mào , 宮gōng墻qiáng毀huǐ壞huài , 門mén戶hù不bù閉bì , 外wài內nèi交jiāo通tōng , 則zé男nán女nǚ之zhī別bié毋wú自zì正zhèng矣yǐ 。 鄉xiāng毋wú長cháng游yóu , 里lǐ毋wú士shì舍shè , 時shí無wú會huì同tóng , 喪sàng烝zhēng不bù聚jù , 禁jìn罰fá不bù嚴yán , 則zé齒chǐ長cháng輯jí睦mù , 毋wú自zì生shēng矣yǐ 。 故gù帳zhàng禮lǐ不bù謹jǐn , 則zé民mín不bù修xiū廉lián , 論lùn賢xián不bù鄉xiāng舉jǔ , 則zé士shì不bù及jí行xíng , 貨huò財cái行xíng于yú國guó , 則zé法fǎ令lìng毀huǐ于yú官guān 。 請qǐng謁yè得de于yú上shàng , 則zé黨dǎng與yǔ成chéng于yú下xià 。 鄉xiāng官guān毋wú法fǎ制zhì , 百bǎi姓xìng群qún徒tú不bù從cóng ; 此cǐ亡wáng國guó弒shì君jūn之zhī所suǒ自zì生shēng也yě 。 故gù曰yuē :“ 入rù州zhōu里lǐ , 觀guān習xí俗sú , 聽tīng民mín之zhī所suǒ以yǐ化huà其qí上shàng者zhě , 而ér治zhì亂luàn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p>
入rù朝cháo廷tíng , 觀guān左zuǒ右yòu , 求qiú本běn朝cháo之zhī臣chén , 論lùn上shàng下xià之zhī所suǒ貴guì賤jiàn者zhě , 而ér彊qiáng弱ruò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 功gōng多duō為wéi上shàng , 祿lù賞shǎng為wéi下xià , 則zé積jī勞láo之zhī臣chén , 不bù務wù盡jìn力lì 。 治zhì行xíng為wéi上shàng , 爵jué列liè為wéi下xià , 則zé豪háo桀jié材cái臣chén , 不bù務wù竭jié能néng 。 便biàn辟pì左zuǒ右yòu , 不bù論lùn功gōng能néng , 而ér有yǒu爵jué祿lù , 則zé百bǎi姓xìng疾jí怨yuàn 。 非fēi上shàng賤jiàn爵jué輕qīng祿lù 。 金jīn玉yù貨huò財cái商shāng賈gǔ之zhī人rén , 不bù論lùn志zhì行xíng , 而ér有yǒu爵jué祿lù也yě , 則zé上shàng令lìng輕qīng , 法fǎ制zhì毀huǐ 。 權quán重zhòng之zhī人rén , 不bù論lùn才cái能néng , 而ér得dé尊zūn位wèi , 則zé民mín倍bèi本běn行háng而ér求qiú外wài勢shì 。 彼bǐ積jī勞láo之zhī臣chén , 不bù務wù盡jìn力lì 。 則zé兵bīng士shì不bù戰zhàn矣yǐ 。 豪háo桀jié材cái人rén不bù務wù竭jié能néng , 則zé內nèi治zhì不bù別bié矣yǐ 。 百bǎi姓xìng疾jí怨yuàn , 非fēi上shàng賤jiàn爵jué輕qīng祿lù , 則zé上shàng毋wú以yǐ勸quàn眾zhòng矣yǐ 。 上shàng令lìng輕qīng , 法fǎ制zhì毀huǐ , 則zé君jūn毋wú以yǐ使shǐ臣chén , 臣chén毋wú以yǐ事shì君jūn矣yǐ 。 民mín倍bèi本běn行háng而ér求qiú外wài勢shì , 則zé國guó之zhī情qíng偽wěi竭jié在zài敵dí國guó矣yǐ 。 故gù曰yuē :“ 入rù朝cháo廷tíng , 觀guān左zuǒ右yòu , 求qiú本běn朝cháo之zhī臣chén , 論lùn上shàng下xià之zhī所suǒ貴guì賤jiàn者zhě , 而ér彊qiáng弱ruò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p>
置zhì法fǎ出chū令lìng , 臨lín眾zhòng用yòng民mín , 計jì其qí威wēi嚴yán寬kuān惠huì , 行xíng于yú其qí民mín與yǔ不bù行xíng于yú其qí民mín可kě知zhī也yě 。 法fǎ虛xū立lì而ér害hài疏shū遠yuǎn , 令lìng一yī布bù而ér不bù聽tīng者zhě存cún , 賤jiàn爵jué祿lù而ér毋wú功gōng者zhě富fù , 然rán則zé眾zhòng必bì輕qīng令lìng , 而ér上shàng位wèi危wēi 。 故gù曰yuē :“ 良liáng田tián不bù在zài戰zhàn士shì , 三sān年nián而ér兵bīng弱ruò 。 賞shǎng罰fá不bù信xìn , 五wǔ年nián而ér破pò 。 上shàng賣mài官guān爵jué , 十shí年nián而ér亡wáng 。 倍bèi人rén倫lún而ér禽qín獸shòu行xíng , 十shí年nián而ér滅miè 。” 戰zhàn不bù勝shèng , 弱ruò也yě 。 地dì四sì削xiāo , 入rù諸zhū侯hóu , 破pò也yě 。 離lí本běn國guó , 徙xǐ都dū邑yì , 亡wáng也yě 。 有yǒu者zhě異yì姓xìng , 滅miè也yě 。 故gù曰yuē :“ 置zhì法fǎ出chū令lìng , 臨lín眾zhòng用yòng民mín , 計jì其qí威wēi嚴yán寬kuān惠huì , 而ér行xíng于yú其qí民mín不bù行xíng于yú其qí民mín可kě知zhī也yě ?!?/p>
計jì敵dí與yǔ , 量liàng上shàng意yì , 察chá國guó本běn , 觀guān民mín產chǎn之zhī所suǒ有yǒu余yú不bù足zú , 而ér存cún亡wáng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 敵dí國guó彊qiáng而ér與yǔ國guó弱ruò , 諫jiàn臣chén死sǐ而ér諛yú臣chén尊zūn , 私sī情qíng行xíng而ér公gōng法fǎ毀huǐ , 然rán則zé與yǔ國guó不bù恃shì其qí親qīn , 而ér敵dí國guó不bù畏wèi其qí彊qiáng , 豪háo杰jié不bù安ān其qí位wèi , 而ér積jī勞láo之zhī人rén不bù懷huái其qí祿lù 。 悅yuè商shāng販fàn而ér不bù務wù本běn貨huò , 則zé民mín偷tōu處chù而ér不bù事shì積jī聚jù 。 豪háo杰jié不bù安ān其qí位wèi , 則zé良liáng臣chén出chū , 積jī勞láo之zhī人rén不bù懷huái其qí祿lù , 則zé兵bīng士shì不bù用yòng 。 民mín偷tōu處chù而ér不bù事shì積jī聚jù , 則zé囷qūn倉cāng空kōng虛xū , 如rú是shì而ér君jūn不bù為wèi變biàn 。 然rán則zé攘rǎng奪duó竊qiè盜dào , 殘cán賊zéi進jìn取qǔ之zhī人rén起qǐ矣yǐ 。 內nèi者zhě廷tíng無wú良liáng臣chén , 兵bīng士shì不bù用yòng , 囷qūn倉cāng空kōng虛xū , 而ér外wài有yǒu彊qiáng敵dí之zhī憂yōu , 則zé國guó居jū而ér自zì毀huǐ矣yǐ 。 故gù曰yuē :“ 計jì敵dí與yǔ , 量liàng上shàng意yì , 察chá國guó本běn , 觀guān民mín產chǎn之zhī所suǒ有yǒu余yú不bù足zú , 而ér存cún亡wáng之zhī國guó可kě知zhī也yě 。
故gù以yǐ此cǐ八bā者zhě觀guān人rén主zhǔ之zhī國guó , 而ér人rén主zhǔ毋wú所suǒ匿nì其qí情qíng矣y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