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市明:靠拳頭的力量過體面生活-人物
7月28日,上海東方體育中心WBO蠅量級世界拳王金腰帶衛(wèi)冕賽上,鄒市明被日本挑戰(zhàn)者木村翔技術(shù)性擊倒。不知道那時,鄒市明有沒有想起年輕時的自己。
這個36歲的拳王,用22年的拳擊生涯,將自己從貴州山區(qū)一路帶到世界中心,站在億萬人矚目的舞臺上,接受歡呼和吶喊。而他眼前的對手,此刻正走在這條路上。
拳擊,從來都是苦孩子的運動,無論中國的鄒市明、日本的木村翔,還是更早之前美國的羅賓遜和泰森。當然,也包括更多正揮著拳頭流血流汗的年輕人。他們試圖用拳擊改變命運,在拳臺上不斷被擊倒,又不斷爬起來,像是對殘酷生活和曲折命運的不屈抗爭。
小時候的鄒市明是有些自卑的。母親期待自己的孩子優(yōu)秀乖巧,可是,鄒市明正相反,學習成績不好又淘氣。總也不能讓母親滿意,又不喜歡上學,于是,他決定去上武校。
一開始鄒市明學習武術(shù),但自從看到拳擊隊的訓練后,他就迷上了拳擊。但他條件并不好:瘦小,且臂長不夠。可是他太愛拳擊了,他只得加倍練體能練腳步耐力。
拳擊手的第一要義不是戰(zhàn)勝對手,而是與自己斗爭。“在訓練中,我永遠比能做到的多做一點。強度是普通人的兩倍。”就在這樣艱苦的訓練下,他一步一步,成了拳王。
所有人都知道,再強大的拳王也有老去的一天。與木村翔的戰(zhàn)斗,他輸了,但這也許是一個新的開始。賽后,鄒市明用嘶啞的嗓音奮力吼出每一個字:“我希望通過這次比賽,讓你們認得比我還年輕的中國拳手,我愿意做一個搭橋的,讓你們繼續(xù)關(guān)注我們中國拳擊。”
如果說,從窮孩子到拳王是一種生活軌跡,那么從拳王到拳擊產(chǎn)業(yè)經(jīng)營者,就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種生活軌跡。未來,在這個他用雙拳開拓出的市場里,拳手們會有美好的未來,能過上體面的、受人尊重的生活。這是鄒市明一直以來的夙愿,也將成為他除拳臺以外的更大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