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窮又閑,再年輕有什么用-人生
我曾參加一個產(chǎn)品發(fā)布會,在武漢很有格調(diào)的書店里。有個二十出頭的姑娘,是書店的宣傳策劃,住在我家旁邊。活動結(jié)束后,我們一起步行回家。她說這家書店格調(diào)高,名氣大,不愁招不到人,所以薪水很低。
我愣了一下。因為她租的房子差不多是全市最好的地段。“那你靠家里補貼嗎?”我問。“不,我還有一份兼職。”她用手抓了一下短發(fā),很酷。
她工作的書店離我家很近,我們經(jīng)常碰面。有一天,她約我去她兼職的地方,是一個位于黃金地段的小咖啡館,人流量很大,生意很好,她像機器人一樣不停地做產(chǎn)品。打烊后,我們一起回家,她累得不想說話。我忍不住問:“你不喜歡這份工作吧?”
“但能賺錢,這很重要!我24歲了,不能再向家里要錢。不管有什么想法,都要等賺了錢再說。”
她是我看到的二十幾歲里,特別有目標、特別不迷茫的人。但她的目標一點兒也不遠大,就是簡簡單單的“顧好自己”。
二十幾歲,你顧好自己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怎樣顧好自己?最重要的是賺錢養(yǎng)活自己,如果再能養(yǎng)個寵物、養(yǎng)個夢想就更完美了。
創(chuàng)業(yè)者Sandy也跟我講過她年輕時的故事。
那時,她剛畢業(yè),學醫(yī)科的,進了高校醫(yī)院。高校醫(yī)院,聽上去很美,其實很窮很閑。“又窮又閑的時候,人真難過啊。上班,覺得這份工作是養(yǎng)老的,二十幾歲就離退休不遠了。下班,只能回家睡覺,因為出門就要花錢。”
Sandy最迷茫的時候,甚至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癥。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一個蔡瀾的訪談,蔡瀾說他人生的轉(zhuǎn)折,是從學會花錢開始。之前總覺得人生沒意義,賺錢也沒意義;直到他第一次去吃米其林餐廳,感覺特別幸福,高興了好幾天,才意識到,賺錢的意義在于花錢。
主持人問,那年輕人沒錢怎么辦?“去賺。打一份工不夠,就打五份工。”
以前,Sandy總安慰自己,錢與快樂無關(guān),如果你有錢的時候可以快樂,沒錢的時候一樣也可以。但那一天,她忽然想到,也許錢與快樂的確無關(guān),但努力去賺錢這個過程,與快樂一定有關(guān)。
她開始憑著專業(yè)背景,學習美容技術(shù),下班后上門為顧客做護膚。美容事業(yè)一天天做大,她的銀行戶頭里有了存款時,她開了第一家美容院。
現(xiàn)在,Sandy已經(jīng)有兩家美容院,并且投資了一家書店。開書店,是她在讀書的時候就想做的事。“就算這家書店不賺錢,我也養(yǎng)得起。”Sandy說。
總以為年輕的時候,我們有更多的可能,其實是賺錢以后,才有更多的可能。
年輕時,擺在你面前的那些可能性,都是假的。因為年輕,你還有時間,失敗得起;因為年輕,家人還愿意掏腰包為你的夢想埋單;因為年輕,穿便宜一點、過寒酸一點也沒關(guān)系。僅此而已。
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沒有選擇自律,沒有從力所能及的技能開始,努力去賺錢,而是由著性子揮霍青春,并揚言一定要找到喜歡的事情才開始努力,那么,你很快就會被現(xiàn)實打得鼻青臉腫。從眼高手低、有夢想沒行動的年輕人,變成迷茫、抱怨命運,好像全世界就你最倒霉的憤青。
不要覺得賺錢很庸俗,而你的夢想很偉大。一個人的能力,是在賺錢中提高的,而不是在興趣里提高的。
我有兩個喜歡花藝的朋友,一個開了花店,一個在家玩花藝。兩年過去,開花店的朋友已經(jīng)成了花藝大師,作品結(jié)集出版,我遇到任何不認識的花草,微信敲她一下,她能立刻告訴我名字。而玩花藝的朋友,還是當年的樣子,甚至連當年都不如——因為她對這件事,已經(jīng)沒有當初那么喜歡了。
千萬不要高估喜歡的力量。無論對人、對物、對事,只有這種喜歡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才可以不斷堅持、不斷深入,把簡單的興趣變成夢想,甚至信仰。
二十幾歲,是人生最重要的增值期,不要把它浪費在迷茫、糾結(jié)與尋找喜歡的事情上。
你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是因為你嘗試得不夠多;你不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在哪里,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努力過。只有經(jīng)歷了努力與挫折,你才能明白自己的痛與愛。
人生,不是躺在家里就能想明白,聽人生導師講成功學也沒用。以賺錢為目的,去努力,你就會知道人生是什么,自己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努力賺錢,不僅僅是為了錢,而是你所有的成長,只在努力賺錢這個動力支持下,才來得更快、更猛、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