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和曾經(jīng)的我一樣自卑-人生
有時候看偶像劇,看別人的高中生活都風(fēng)生水起,我心底常憤恨難平。因為縱觀我的青春期,簡直可以用“災(zāi)難”二字來形容。我那時候是個小胖子,經(jīng)常因此受到朋友們的調(diào)侃。比如我站在窗前憂郁地說:“學(xué)習(xí)太累,真想跳下去一死了之。”朋友立馬接一句:“別,別把地球砸穿。”胖意味著我很少能買到合適的衣服,你永遠不能指望一個常年穿深色運動服的女生好看到哪里去。
胖不說,我還經(jīng)常生病,一個月里總有好幾天要吃藥甚至打針。生病帶來的不適給了我一種很消極的暗示,即使窗外的陽光再好,也覺得心頭昏暗。除此之外,我還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不會演奏任何樂器,幾乎沒有任何特長。這便組合成了一個自卑的我。
上了大學(xué)之后,我倒不是主動去克服這種自卑的,而是——被逼的。那時候,我們班有個積極踴躍的團支書,但凡有什么比賽,她總在不打招呼的情況下就給我們報上名。所以,我“被加入”了長跑隊,“被報名”了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甚至我最害怕的數(shù)學(xué)競賽。每次我要打退堂鼓的時候,她都硬生生地將我推上戰(zhàn)場。
終于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自己站在臺上時不再緊張害怕。當(dāng)然,我也不是一天就變成這樣的。每逢比賽,我先是一遍一遍地背誦演講稿,就算再緊張,也能憑借記憶里的慣性順下來。后來去了越來越多的人面前演講,聽他們給我提意見,一點點對著鏡子修正。終于,我也變成了一個有“臺風(fēng)”的人。也是從那之后,我才知道,沒有人天生就能侃侃而談,他們和我一樣,也在人后無數(shù)遍練習(xí)。
一路走來,我覺得真正的成長是一個讓自己越來越有“底氣”的過程。這種底氣,有時候不僅僅在于考多高的分數(shù)、拿多好的offer,而在于積淀了多少足以讓自己不憂不懼的東西。在克服自卑的路上,我不過是用了最笨拙的三個方法——學(xué)習(xí)、讀書、思考。
即使現(xiàn)在告別學(xué)校、開始工作,學(xué)習(xí)仍然是最能帶給人底氣的方法。掌握一個新的技能、考下一個含金量高的資格證書、在工作中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或許不能立竿見影地為你帶來一個高薪的工作,但至少給了你可能性。
有人覺得讀名著沒用,可我總覺得,也許一篇心靈雞湯能讓你在瞬間燃起斗志,可很難指望它去拯救一顆卑微的心。反倒是那些流傳了數(shù)百年的名著,那些隱藏在字里行間的真摯、善良與美好,足以讓你在暗自哭泣時,因為一個遙遠的未曾謀面的惺惺相惜的人也曾走過相似的痛苦而心留余溫。
這個世界上,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覺得胖就減肥,身體弱就鍛煉,寫不好就多寫。也許經(jīng)過一萬種嘗試之后,你和我一樣仍然有些微的自卑,但至少,我們終于能夠坦誠又寬容地愛這個不完美、略膽小卻總在進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