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在一時在堅持-勵志故事
我登山10年,花時間總結了一下,要說有什么感受,主要是兩點:
第一,我覺得登山讓我學會珍惜。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是個物質過剩的時代,但是在高山上一切都短缺,甚至連空氣都短缺,你敢不珍惜嗎?平常,我住在賓館里,放在屋里的果盤,我一般動都不會動。進山后,一個普通的蘋果也變得異常珍貴。在山上待久了,會對一切都很珍惜,物質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了。
第二,登山讓我體會到什么叫做“濃縮人生”。其實,每次一進山我就后悔了,上到海拔四五千米,風刮著,頭疼,惡心,我就罵自己,問自己怎么犯賤又來了?當真正登頂的時候,我問我自己是怎么上來的,答案是不知不覺中就上來了。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在我印象當中,我在班上不是最聰明的,并且不善于表達,不是體育健將,也不是尖子……但為什么最后在同學中,我顯得出類拔萃呢?就是我堅持做一件事情——不放棄。登山,正如人生一樣,雖時常不能預知結果,但只要堅持,終會成功。登山是人生的濃縮,而我仍需要繼續攀登另一座高峰,就是自己心中的那座高峰。
其實登頂的感覺并不好。我在珠峰即將登頂的時候,已經是下午1點鐘了。按照當初的約定,如果兩點還沒登頂,就要撤回去。因為一般來講,下午天氣就會發生變化,再不下撤,到時候可能想撤都撤不了。登山的總指揮在7000米的位置,用對講機問我:“王先生,你到了什么位置?”我的登山向導叫尼瑪,他回答說:“王先生還有一個小時就能登頂了。”
我抬頭看了看,眼見頂峰就在前面。心想:“這個距離,20分鐘就上去了,不用一個小時啊!”我便開始挪步,走啊走,一看表,啊,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基本沒挪動幾步!再不登頂就要下撤了!這個時候,總指揮又問:“王先生,登頂了嗎?”尼瑪說:“王先生還需要30分鐘。”這時我完全信服了,心想:“30分鐘,我能不能上去還不知道呢!”因為那時候每走一步,我都要大口大口喘氣。看著就在眼前,但就是登不上去,時間好像凝固了。又過了半個小時,已經是兩點半了。這時候對講機里又傳來聲音:“王先生,登頂了嗎?”尼瑪說:“還有20分鐘。”這時候,總指揮有點緊張了:“你到底還需要多長時間?這時候已經很危險了,一定要下撤。”這個時候,我的向導突然喊起來:“王先生,你的氧氣用完了!”我一看,果然是沒有氧氣了。總指揮一聽,立即下令:“趕快下撤!”我的向導看著我。顯然,我們都知道登頂在即,向導當然想帶著我登頂。但總指揮已經下了下撤的命令,向導就問我的意見。我想了想,指了指頂峰,用身體語言告訴他:“我們登頂再說。”結果,我們總算是艱難登頂了。
幸好當時我的反應是要登頂,沒有放棄。為什么我當時會那樣反應呢?因為我的目標就是“一定要上去”。我覺得,目標是非常重要的,那時候我的目標非常明確:我一定要登頂。所以在沒有氧氣時,我想反正是沒有氧氣了,登頂危險,下撤也危險,那干脆就登頂再說吧!當時就是這樣的想法,就上去了。
從頂峰安全地撤下來后,記者很激動地問我:“王石先生,你覺得登珠峰難還是做企業難?”我看著那個記者,就知道他心里有預期的答案。因為登珠峰在他看來簡直是太難了,而我完成了。可是,我的回答是:“做企業難。”記者聽完眼睛一下就瞪大了,說:“你是不是高山缺氧,腦子迷糊,回答錯了?”我跟他說:“我是兩年前開始登雪山的,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只用了兩年時間;我這次登珠峰,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和做企業相比,簡直不足掛齒。做企業我已經做了20年,我還在攀登。如果用登珠峰來比喻做企業的話,我現在充其量只在6500米的前進營地上。”
所以,我想說的是:成功不在于一時,而在于你能不能長久堅持;不在于個別的轟動事件,而在于你是不是默默地為了達到目標而努力。像有一次我參加一個頒獎大會,會上我很受感動,尤其是大會最后,當主持人說“請連續9年獲獎者站起來”的時候,我“嗖”的一聲站了起來。我不是那個連續9年獲獎者,我是想看誰是連續9年獲獎者。但是我馬上意識到站錯了,我一站起來,大家都看著我。登山是有形的,你看著很難,但比起我們的生命來講算不得什么。我們的職業生涯會更難,你如果能堅持下去,是非常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