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情感
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母親被迫害致死,她走得太早了,當時只有56歲。42年過去了,母親生前哪怕是一點一滴的事情,我都不會忘記。沒有母親就沒有我,沒有母親的教育,就沒有我現在的成績。感謝母親,感謝所有的母親。正如高爾基所說:世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1936年10月,我在南京出生。出生才幾個月,日軍在南京狂轟濫炸,我家的房子在一次日本飛機轟炸中倒塌,我被埋在其中,當母親和外婆不顧危險將我從廢墟中救出時,我的臉因窒息和被灰塵覆蓋,已經發黑。沒有母親舍命救我,我根本沒有機會活到現在。母親不僅生育了我,更因堅持不放棄,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小時候,我是個調皮的孩子,逃學、成績不好,甚至留過兩次級。五年級時,有一次考試,我偶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母親知道了很高興,對我說:“南山,你還是行的呀!”當時,我很激動,覺得母親一下子把我的一個亮點找了出來,覺得有人贊美我,我有了自尊心,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認真讀書了。
小學六年級時,母親看到我非常羨慕別家的孩子有自行車,就對我說,“你要是小學畢業能考到前五名,我就獎你一輛自行車!”后來母親也沒再提過這件事,但11歲的我記住了母親的話。
1949年,我所就讀的嶺南大學附小(現中山大學附小)因故不舉行畢業考試。后來,學校根據平時的成績發了一份成績單,我排在第二名。我很高興,但也不敢說什么,因為母親是說考試才有自行車的。再說,那一年解放軍南下,國民黨發行金圓券,通貨膨脹非常厲害,家里生活很困難。但是沒想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母親還是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當時我在日記里這樣寫道:“媽媽實現了她的諾言,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我是多么高興啊!”我當時除了高興,也同時記住了一件事,那就是,只要你答應了的事,你就一定要做到。我現在對我的孩子、對我的研究生也是這樣,要么不答應,答應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1955年,我考入北京醫學院,那時大家都不富裕,為了給我籌集路費及生活費,家里已經想盡了各種辦法。當時我在華南師范附中的一個同學考上了北京大學物理系,他對我說:“鐘南山,你能不能借我點錢,我坐火車沒有錢。”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很為難地想了半天,說:“我現在拿不出更多的錢了,你跟同學說抱歉,這次幫不到他。”
過后,母親卻默默記在心里,盤算著籌錢。臨到我上大學的前幾天,母親把20元錢(相當于今天的800元)交到了我手上,說,“把這些錢拿給你的同學吧。”我當時心里很感動,到現在我還記得這件事。我覺得,在治學嚴謹上,我受的是父親的影響,但我對人的同情心是從母親那里學來的,我到現在還記得母親是怎么對待其他有困難的人的。
1958年,母親被安排到現在的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當副院長。母親是護校畢業的,并不懂腫瘤學。有一次,我放假回來,看到母親老是去上夜校,桌上放的都是關于腫瘤的書,我就問她學這些干嗎。她說:“組織上安排我當腫瘤醫院的院長,總不能連腫瘤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時候,母親快50歲了。這件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母親用行動告訴我:活到老,學到老。
母親讓我體會到了母愛的核心。母愛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教會孩子怎么做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溺愛孩子;不僅要教孩子做事,更要教孩子做人;適當地表揚孩子,鼓勵孩子獨立去面對困難,記得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能融入群體中,這些,都是母親教給我的,我也是這樣教育我的孩子和學生的。沒有母親的教誨就沒有我的今天。杰出人才的母親其實比杰出人才更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