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谷雨前茶”-情感
我知道“谷雨”這個節氣,源于母親的“谷雨前茶”。
每到三四月間,萬物吐綠,母親就會去村子西邊的山坡上采茶。滿山坡的茶樹,分到一戶農家,也就四五畦。我們家的茶樹就在渠道的邊上。水渠經常沒有水,倒是那幾棵大大的栗樹,總會不知不覺地吸引我們的目光。
谷雨前的茶葉,很嫩很嫩,那淡黃的綠色從深綠色的茶叢中探出來,像孩子調皮的眼睛。那茶葉,小小的,窄窄的,一個梗上就長一兩片。我學著母親的樣子,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一使勁,再把它放進竹籃里,很有成就的樣子??赡赣H不讓我干,說我摘茶葉像用指甲掐,還把老茶葉帶到籃子里了。那細細的嫩嫩的茶葉,很不上斤兩,摘上半天,也裝不滿一只竹籃。等到做成茶,也就四五兩,母親的珍愛是顯然的。
母親做茶葉很是講究,往往要三個人配合。一人添柴火,一人鏟鐵鍋。鏟子均勻用力,鮮嫩的茶葉輕盈地翻滾,慢慢地蜷縮、柔軟,發出細微的噗噗聲,鍋上面升騰起茶特有的香味。茶炒熟了,父親把它盛到小畚斗里,倒在干干凈凈的大案板上,母親就開始揉茶了。那動作,有點像揉面團,卻更需要耐心和技巧。茶的汁水慢慢地揉出來,一梗梗茶葉揉成細長型,像拳頭大小聚在一起,母親把它們一點點拆開,放到鐵篩上。
那是父親特制的篩子。大大的,密密的,全用細鐵絲扎成。如果洞口大,茶葉就容易漏下去。母親說,市場上賣的茶往往是太陽曬的,太陽曬的茶沒有灶火烘的香。
父親將灶臺上的大鍋掀了,放在墻角,把大鐵篩擱上去,在適才燒透的紅火上加一層木炭,時光就圍著鐵篩流轉了。過上幾分鐘,母親就會去看看,給茶葉翻身,那小心的樣子讓人覺得像在給初生嬰兒洗澡。烘茶葉往往在晚上,母親總是很遲才睡覺。
次日早上,茶葉就好了,它們的顏色變深了,香味變濃了,摸起來干干脆脆的樣子。母親將它們裝進白色的食品塑料袋,仔細地扎好。
珍貴的谷雨前茶,誰舍得喝呢?一年一年,母親做的谷雨前茶總是拿來送人。有時送給遠方的親人,有時送給某個朋友。
現在想來,我不知道包裝那么隨便的谷雨前茶有沒有得到真愛,心里竟莫名地有一種痛。
谷雨以后,母親做的茶基本上由父親拿到集市上去賣,以貼補家用。同時,還會留一點給父親喝。
印象中,父親喝茶真是了得。他喜歡用滾燙的水泡茶,然后就那么一口一口地喝,聲音特別響。我那時想,父親的嘴巴是什么做的連燙都不怕。更厲害的是,有一次,父親在村里和人比喝茶,居然一連喝了四壺熱水,早把對方嚇趴下了。“我這輩子,既不喝酒,也不搓麻將,就喜歡喝茶。”我知道,父親喜歡的是母親做的茶葉,雖然,它們是那種葉片大大的晚茶。
等以后條件好了,烘幾兩“谷雨前茶”給自己喝。這是母親的心愿??上У氖?,后來,茶山被開發了,母親再沒有機會做茶了。那用灶火烘出的谷雨前茶,只能香在夢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