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互聯網大廠的人,在網易樓下賣草莓-人生
01。“以前排隊,搶啊”
小賈哥是在后廠村賣草莓的人,“小賈哥”是他的微信名,賣的草莓也拿這名字做品牌,后廠村的年輕人就都這么叫他。
2023年,網易從五道口搬到后廠村,小賈哥也跟了過來。在這之前,他在五道口附近賣草莓,他的微信里存了將近100個網易員工,方便他們線上預訂。
當時,后廠村很多大樓還在建設中。穿梭在這里的六年,小賈哥看著它們一棟棟拔地而起。百度的園區最早建成,緊接著網易、新浪、騰訊陸續搬到隔壁。也差不多在這時,后廠村成了小賈哥賣草莓的主要陣地。
網易東門是他的固定站點,有時他還沒到,路旁就已經站了五六個等待的人。最夸張的一次,他開著車被人招手攔在路中間,人群一擁而上,不到五分鐘,一車草莓就被搶光了。
小賈哥記得,自己當時專門給后廠村建了微信群,最初每天都進來好幾十人,不到一個月,500人上限的微信群就滿了。但想進群的人源源不斷,很多人催著小賈哥建新群。大部分時候,群聊內容都是顧客發給小賈哥的紅包。
小賈哥從不現場收款,草莓錢都讓大家轉到群里,“這樣大家都方便,人多的時候隊排得可長了”。
起先,群里大多是網易員工,后來,其他公司的員工也陸續擁了進來。小賈哥的草莓群可能是后廠村不同公司的員工們,為數不多的交會點。
今年年初,北京網易疑似出現新冠病例,網易全員核酸檢測時,小賈哥的草莓群炸了。群里至少有10個人給他發了“快逃”的表情包,有人跟小賈哥開玩笑,“不然連你一起抓來核檢”,勸他今天別來網易。
02。“群里每天都有人退退進進”
小賈哥的草莓大棚距離后廠村24公里,不堵車的時候,沿著沙河邊開,然后上G7高速,剛剛好40分鐘。
下午兩點,小賈哥會收拾好地上的草莓空盒,開車駛離網易東門,緊接著他要在后廠村送預訂過的草莓。新浪、騰訊、百度就在隔壁,轉個彎過去的三盛大廈,小賈哥不用開導航就能找到。
除了賣草莓,小賈哥很少和人閑聊其他。不過,關于后廠村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百度園區里有籃球場,他給百度員工送草莓時,就在這旁邊見面;新浪的食堂估計不太好吃,他好幾次見到門口的桌上擺滿外賣;聯想的員工似乎有下午茶,所以他們很少來買草莓。甚至哪家公司來了明星,上一秒有人拍照發了朋友圈,下一秒小賈哥就能知道。
跳槽是最頻繁發生的事情。“群里每天都有人退退進進,退退進進的人都不一樣。”
隔段時間,他就能在朋友圈里看到離職的動態,配上一張在網易正門口拍的照片,一看就懂了。有時小賈哥工作閑下來了,還會去評論區關心一下,問一句怎么離職了。有人會回復他,說以后買草莓不方便了。
在后廠村,兩三年一跳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有人跳來跳去依舊留在后廠村,雖然換了公司,但依然在后廠村,發消息問小賈哥“能不能給我送過來”。也有人跳得遠,從北五環去了北三環,默默退出了群聊,再也沒買過小賈哥的草莓。
03。后廠村,效率第一
兩三年前,媒體描述后廠村的關鍵詞還是:中國硅谷、巨頭科技公司、高學歷、高薪資。但現在,后廠村的標簽已經變成了996、社畜、效率第一。
買草莓,像是園區里短暫的課間休息。小賈哥一般卡著中午吃飯的點來,“這個點人多”。出發前,他會在群里提前交代好時間和價格,“今天12:30到,草莓20一盒、35兩盒。”“到了嗎”和“還在嗎”,是群里最常出現的問題,收到確定的答復,四面八方的員工向網易東門擁來。
有人特意為小賈哥的草莓趕來,附近買菜軟件、超市發的草莓她都嘗過,發現還是小賈哥的草莓最好吃;還有人說,自己去年剛吃到小賈哥草莓的時候,感受就倆字,“驚艷”。
而另一方面,這是后廠村的員工為數不多的,能在工作日買到草莓的機會。
在后廠村,叫車軟件只有深夜12點之后才不用排隊,要是不巧遇上了惡劣的天氣,即便在凌晨,盤踞著網易、百度、新浪、騰訊四個公司的十字路口也會堵車。
買水果只能網購,還得買耐放的水果,自己一個人吃得慢,“不會那么容易壞”。想吃點新鮮的水果,小賈哥是為數不多的選擇。
但買草莓滿足的需求不止于此。有年近四十歲的互聯網女員工,一周在小賈哥這里買一兩次草莓。
她在互聯網,“干流程化的工作”,同辦公室里都是年輕的男程序員,平時聊不到一起去,中午她就自己在附近的公園散步,有時候看小賈哥那里沒什么人,就拎著袋子站在路邊和他聊聊天,聊到兩點上樓工作。
也有人把這當作休閑活動,一周三次,和朋友一起。買完草莓繞著網易大樓走一圈,放放風,看看春天的花草。只不過后來朋友跳槽去了其他公司,她在小賈哥這里買草莓的次數也慢慢變少了,吃完飯就上樓回工位,繼續工作。
04。“各有各的不容易”
在后廠村,很多人羨慕小賈哥的工作,時間自由,天天開車看風景,自己給自己當老板。雖然沒人知道小賈哥一個月具體能賺多少,但他是流傳在后廠村傳說中的“隱形富豪”。
但這些小賈哥只當玩笑話聽聽,“(互聯網)這工作得有多少人羨慕”。
現在,他自己在北京包了地種草莓。賣草莓的準備工作要從夜里12點開始。妻子、表哥、表嫂三個人要彎著腰在大棚里摘一整夜草莓,“摘個五六百斤”,才能保證第二天他開車賣的草莓是新鮮的,足夠的。
小賈哥在學清苑小區附近,和路邊的管理者交談。他說小賈哥的草莓賣得最好,前幾天也有來賣草莓的人,倆小時都賣不出去一盒。
現在他也沒那么羨慕大公司的工作,“咱這車里也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后廠村好幾家公司聯系過他,問他要不要過來賣草莓,他都沒同意,他不想給人打工,“打工哪有輕松的,我不習慣”。
晚上刷朋友圈時,小賈哥時常看到后廠村的員工深夜還在加班,朋友圈依舊和工作相關,“感覺都很難受”。
他記得自己回家時,路過后廠村,當這座城市的大多辦公大樓都已經歸于寂靜,后廠村的互聯網大樓依舊燈火通明,小賈哥想,“可能各有各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