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與螃蟹-人生
荀子《勸學》中的一段名言:“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蚓”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蚯蚓,“蟹”就是我們餐桌上常吃的螃蟹,“跪”指螃蟹的腳,“螯”是螃蟹變形了的第一對腳,形狀有點像鉗子,用來取食和保衛自己,喜歡吃螃蟹的老兄沒準兩手都嘗過螃蟹前面二螯的厲害。
蚯蚓沒有銳利的爪牙,也沒有強健的筋骨,是一種缺乏強力的軟體動物,但板結的土壤遇上了它也能變得松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都知道,蚯蚓多的田地里土壤必定疏松。這么軟綿綿的軟體動物靠什么生活呢?說來大家也許不信,它吃的是我們牙齒碰一下就發痛的沙土,它飲的是地底下的黃泉。如果哪位老兄要問:“它憑什么如此厲害呢?”我想也許是它有幸沒有我們人類那兩條會走路的腿,也沒有我們那張會說話的嘴,所以不至于像我們那樣上上下下地跳,更不會像我們那樣四處大吹大擂地鬧。它成功的關鍵就是專一,而專一又來自它的恬靜。
《勸學》中說螃蟹有六只腳,其實螃蟹本來有八只腳,加上前面兩個堅硬鋒利的螯。不過,這么多腳,這么多硬的螯有什么用呢?它連自己棲身的洞穴也不會挖,一輩子都寄人籬下,擠在蛇或鱔魚的穴中混日子。說真的,螃蟹一輩子活得如此窩囊,就是它的那八條腿害了它,腿一方便就喜歡四處游逛,四處游逛就浮躁好動,就像我們今天學校里患了多動癥的小學生,屁股一沾凳子就想去打球,打一下球又想去跳高。浮躁好動就難得靜下來,靜不下來又怎么能專心致志呢?
柔軟的蚯蚓之所以能勝過堅硬的螃蟹,全在于前者因靜而受益,后者因躁而吃虧。
看來“靜勝躁”是社會和自然界的共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