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炒作去娶妻-民間故事
一、娶妻先要做名士
浙江仙居人陳仁玉是一個二十多歲的讀書人,因為其父早年一心只想進士及第,到京城趕考染上了疾病,后來又傳染到陳仁玉的母親,雙雙去世,因此讓他看透了官場和功名,所以在鄉(xiāng)試中考得了舉人后便再也不考了,只是在家里耕田著書,過著清靜無為的日子。
這天好友于倫從京城臨安經(jīng)商回來,陳仁玉趕去探望,一進于倫家門,就見他正在出神地看著一幅畫,一邊看還一邊嘆氣。
陳仁玉湊過去細看,只見畫中是一位絕色美女,十七八歲年齡,真可謂是千嬌百媚,楚楚動人,把陳仁玉也看呆了。
于倫轉(zhuǎn)過臉看著陳仁玉嘆氣道:“陳兄,你我與此女無緣啊!”
陳仁玉一愣:“怎么,這畫上的女子確有其人嗎?”
于倫點頭:“確有其人,此女叫王琳兒,乃名士王冬雪的小女兒,此女曾立一誓言,非當今名士不嫁。可憐你我二人算什么當今名士,所以我縱然萬貫家財,你縱然學富五車,也娶不來她。”
陳仁玉心里老大不服氣:“名士都是些沽名釣譽之輩,我若想得,便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于倫搖頭:“天下人哪個不想出名成為名士?得千金易,得名士難,這便是我經(jīng)商的原因。我的財富可以瞬間送給你,可你若想把學識送給我卻是很難,不如我們二人合作,我把財富送你,你去做名士娶了王琳兒如何?”
陳仁玉搖頭:“如此就算是交易了,我看不出來你能得什么好處。”
于倫笑道:“你我親如兄弟,還計較什么好處不好處的?你娶了王琳兒,總比別人娶了要強得多吧?”
說完這話,于倫便決定要資助陳仁玉進京趕考。陳仁玉只是看著美女圖發(fā)呆,倒沒有馬上答應(yīng)。于倫見他動心,便說了得這幅美女圖的經(jīng)過。
這年春天他販運茶葉進臨安,結(jié)識了畫匠胡建懷,兩人聊得投機便成了無話不談的兄弟。有一天他到胡家,看到他家中掛的這幅畫,一時以為畫中人是古代仕女,沒想到胡畫匠卻笑道:“此是名士王冬雪的小女兒王琳兒,真人比畫中人還要漂亮許多,我縱是用盡平生所學,也沒能夠畫出她的全部美麗。那王冬雪許給我重金,要我把她女兒的美麗畫出來,這幅畫我還得重新畫。”于倫見了不覺心動,就向胡畫匠要這幅作廢的畫,胡畫匠猶豫再三,最后叮囑于倫不得外傳這才給了他。于倫一心想娶王琳兒,那胡畫匠卻笑道:“此女甚是有才,她也立下誓言,非當今名士不嫁,若要娶她,得先做名士。”于倫自覺無望,這才看著美女圖嘆息不止。
陳仁玉聽完突然激起了內(nèi)心的斗志,他朗聲道:“取功名尚且不難,取名士就更易了,我即刻動身去京城趕考,一取功名,二取名士!”
于倫道:“對,陳兄要三娶王琳兒!”
陳仁玉卻搖頭道:“如此愛慕虛名的女子,我將在成為名士后羞辱她一番,替你也替天下讀書人出一口氣!”
二、成名之路千萬條
想成名確實不是容易的事,無論哪個朝代都是如此。陳仁玉深知其中的玄機,在去臨安之前,他先進行了“造勢”,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炒作”。他對外宣稱自己“師孔子而友孟軻,齊揚雄而肩韓愈”,并且還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陳韓愈”。
準備工作做好后,陳仁玉正式上路了。于倫帶著家丁于福來送行,還贈送了大量的黃金,陳仁玉也不推辭,連于福也一并收下了,還給于福改了名字,叫陳太白,李白的名,一個家丁都和李太白齊名了,他陳仁玉能不厲害嗎?
帶著錢帶著家丁,陳仁玉還雇了幾個人幫他推著自己的著作,有詩文也有專著,都是這些年他的心血之作。離開仙居他沒有直奔臨安城,而是拐道去了陸秀夫的老家。
陸秀夫與張世杰同為當朝宰相,雖然人在臨安,但父母都在老家,所以陳仁玉買了大量的禮物去看望宰相的父母,還贈送了金錢。陸宰相的父母問陳仁玉是什么人,陳仁玉說:“我乃仙居名士陳仁玉,別號陳韓愈。”陸宰相的父母又問他是否有事相求,陳仁玉搖了搖頭:“我只是仰慕陸大人,并無任何事情相求。”
從陸宰相的老家出來他又去了張世杰宰相的老家,仍然是送錢送物,問是否有事相求,仍然回答是沒有任何事。如此去了當朝許多大臣的家,還去了一些當今名士的老家,忙完了這一切,他取出自己的詩文來對陳太白說:“太白,你把我的詩作拿到臨安出售,一兩黃金換一頁。”
陳太白看著他手中的詩文著作嚇了一跳:“我的天啊,老爺,你是不是瘋了,你這詩作少說也有幾百頁,得幾百兩黃金吧?”
陳仁玉點頭:“對啊,是得幾百兩黃金才可以出售。”
陳太白說:“一兩黃金換你詩作的一頁紙,除非傻子才干。”陳仁玉說:“天下還真有這樣的傻子,你就聽我的好了。”陳太白說:“如果真有人全部要了,是不是可以給他個優(yōu)惠價?”
陳仁玉又是搖頭:“錯了,我這詩文一共是三百六十首,一首一頁紙,也就是一兩黃金換我一首詩,如果全部都要,想買下我全部的詩至少得五百兩黃金。”
陳太白聽得直咋舌,但想想這位爺是造勢的,也只好拿了詩作去臨安,不過臨走的時候他還沖著陳仁玉說了一句:“賣不出去你可不要怪我。”陳仁玉聽了只是笑,并不惱。
陳仁玉一路游山玩水,故意讓陳太白先到,算算日子差不多了,他才慢騰騰地往臨安方向趕,而且還派人先到臨安散布消息,告訴別人他到臨安的具體日期。
陳仁玉按期抵達,這一天,臨安城內(nèi)人頭攢動,人山人海,大家都從城里出來迎接這位當今“名士”。當朝宰相陸秀夫、張世杰帶著許多大臣和當今名士親自迎接,還有人當面吟誦陳仁玉的詩作。陳太白好不容易擠到陳仁玉面前,興奮地叫:“老爺,老爺,你的詩我剛拿到臨安出售,一兩黃金一頁紙都讓人搶了,后來漲到五兩黃金一頁紙還是有人買,現(xiàn)在全部賣完了,黃金存在客棧里了,你比于倫老爺還會掙錢呢!”陳仁玉笑了:“錢是身外之物,那些黃金你全部捐給官府,用這些黃金抗擊金人,收復(fù)北方失地!”
陳仁玉的話贏得了陣陣喝彩,這時候有人過來牽住了他的手并自我介紹說:“老夫王冬雪,久仰你的大名啊!”
陳仁玉一愣:王冬雪,這不是美人王琳兒的父親嗎?
三、名士娶妻揭謎底
王冬雪是當今名士,對陳仁玉極為欣賞,可陳仁玉卻不怎么買他的賬,陳仁玉認為一個愛慕虛名的女兒的父親,也一定是沽名釣譽之輩,所以對王冬雪并不熱情。何況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對于眼前的虛名他知道不會長久,他還要成更大的名,還要科舉及第。
陳仁玉到客棧住下,半個月后看看自己的門前有點冷清了,來拜訪他的人漸漸少了,因此便故意放了一把火。這把火是他從屋里點起的,并沒有燒到別的房屋,讓人稱贊的是,陳仁玉從大火里只是拼命地往外搶他的詩文著作,其它的東西全部被燒。好在黃金白銀并不怕燒,滅了火后還可以撿出來花。不過經(jīng)此一劫后,陳仁玉的名聲更響了。
終于到了科舉考試的時間,陳仁玉在最后的關(guān)頭又造起了聲勢,他推著從大火里搶來的那些詩文來到考官們面前,把他們唬得一愣一愣的。
考試結(jié)束,陳仁玉進士及第,王冬雪找來媒人提親,這時候陳仁玉說什么也不愿意,把王冬雪惹惱了,一狀告到皇帝那里。
皇帝聽了也想促成這樁婚姻,他說:“佳人配才子,這可是好事啊,看來得朕親自出面了。”
皇上把陳仁玉叫來親自說媒,這陳仁玉再清高再看不起王冬雪父女也只得答應(yīng)了。
洞房花燭夜陳仁玉看到了新娘子,果然是國色天香,比畫中人還要漂亮許多。那王琳兒見到陳仁玉倒不害羞,只是一個勁“哧哧”地笑。陳仁玉心里納悶,他說:“娘子,你笑什么?”
王琳兒止住笑,她打開身邊的小箱子取出一個玉墜來,說:“夫君可認得此物?”
陳仁玉拿到手中細看,說:“此物我也有一個,怎么和我的一模一樣啊!”
王琳兒道:“我爹爹與你爹爹是同窗好友,他們無話不談,在他們還未生下你我時,就給咱們訂了娃娃親,只是在你兒時你父母因病雙亡,這樁婚事連你自己也不知道。”
陳仁玉呆了片刻:“這么說來,你早就知道此事?”
王琳兒笑道:“那是當然,我父親曾向來臨安的很多仙居人打聽你,后來在于倫那里才知道你的消息,但是于倫說你無意功名,因此我父親才與于倫一起設(shè)下計策,拿了我的畫像說我只嫁名士引你出山。我父親說,他想讓你的才學為國家所用,為國為民造福。”
陳仁玉說:“那為何在我成為名士后不告訴我,還要找皇帝說媒?”
王琳兒說:“還不是幫你造勢嗎,這樣一來你的名聲不是更響亮了嗎?”
陳仁玉聽了真相后慚愧不已,自己的這番“造勢”比起岳父的良苦用心可差得遠了。他向妻子請教說:“岳父大人對我可有什么評價?”
王琳兒正色道:“我父親說,你不為浮名所誘,一心在家耕田讀書,值得敬佩,你出山后的這番造勢也是可圈可點,但是你后來焚燒客棧,推書考試,就有點過了。他也看了你的詩文,說你在家時寫的詩文清新不俗,但來臨安后寫的詩文就華而不實了,因此他讓我轉(zhuǎn)告你,出名前不要為名所誘,出名后更不要為名所累,一定要踏踏實實去做事情,這才是做人的根本。”
陳仁玉虛心接受了岳父的教訓,他一生務(wù)實,不圖虛名,后來在蒙古人南侵時,他拼死不當亡國奴,德祐元年(1275),謝太后下詔降元,陳仁玉時已告老歸寓臺州,與臺州知事王鈺相議拒招,并招募義民筑城,死守臺州。后王鈺戰(zhàn)死,陳仁玉退隱黃巖石壙山中,臨終遺言子孫永不仕元,此外他還是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菌譜》的專著作者,也是著名的植物學家、方志學家、文獻學家、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