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動真格-人與社會
今年看到的最讓人感慨的網帖,是關于延長至65歲退休的,帖子預言了一種奇觀:屆時老年人沒法退休,年輕人沒法上班。老板一下收到了3封辭職信,理由都是“與世長辭”。其中一位的QQ簽名是:“感謝國家,幫我們實現了長生不老,我這輩子就沒等到養老的那一天。”
幾家歡樂幾家愁
延遲退休的風聲已經越來越緊了。最郁悶的還是“60后”與“70后”,退休那張油餅,眼看就要吃到嘴里,突然變成了一張畫餅。前一秒鐘,媒體還忽悠著你提前退休、娛樂至死;后一秒鐘,你就如夢方醒,原來人生的真相是延遲退休、工作至死。以中國北方城市男性勞動力為例,根據中國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10年中國男性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2。38歲,倘若再加上北方霧霾、水土污染、食品安全失控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壽命折損,倘若延遲到65歲退休,那么活到老、干到老,甚至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人,一定不會是個案。
就在不久前,一個典型的中國式退休夢還包括:早早不上班,月月有錢領,身體健康,住房自有,存款大把。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干啥干啥,想去哪去哪,想吃啥吃啥。雖然未來真實的退休生活可能遠沒有那么美滿:比如不一定能夠及時拿到退休金,空有醫保卻沒錢報銷,存款百萬卻物價飛漲,房子多套卻沒處出租……而最令你心痛的是,你視如掌上明珠的孩子,長大后可能終日辛勞,工資所得幾乎都繳了社保,小日子過得比你還苦。
這是中國式退休夢的正負極版本。中國的退休制度是一個無比復雜的多軌系統,要在退休金領域實現不同戶籍、不同體制、不同行業,甚至是不同性別的平等,實在太難。你早就別無選擇:在官員們動輒放風、學者們持續鼓噪的情形下,延遲退休政策的出臺只是時機問題。
如果退休年齡還堅持50年不動搖,不僅有違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也有性別歧視之嫌。延遲退休,適應老齡化社會的現實,已經是大勢所趨。
大勢所趨不可逆
能否老有所養,說白了,就看社保賬上有錢沒錢。退休制度起源于工業革命,于19世紀末建立。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為此積累了一個多世紀。而我國在計劃經濟時代,幾十年都實行單位化的、無統籌的養老制度,改革開放后才開始試點改革。1997年,全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才出臺。雖然起步晚,普通中國公民繳納的社保比例起點之高,據說在全球范圍內都位居前列。每次拿到工資條,“月扣”一欄都能讓人眼前一黑、心跳加速。不幸的是,這并非是光給自己這代人的養老積累,還要負擔對上一代人的養老責任。這筆歷史欠債據說怎么算也超過了萬億元。
這代人有多累?如今你在公園里看到的那些忙著跳舞晨練、熱衷旅游的老人,是現如今正從社保領退休金的主力軍。他們很可能是我們的父親母親、叔伯舅姑,前半生熱心革命,顛沛于各種運動,為國家出過力、流過汗,為生活挨過苦,但這并不能改變一個鐵的事實:那就是他們年輕的時候幾乎沒有為養老賬戶繳過一分錢,現在年老了,正趕上花兒女輩繳納的養老錢,而且退休金還在逐年上漲中。我老媽20世紀90年代退休,退休工資只有100多塊,如今已經漲到了2000多塊,漲了20倍。老媽常常為我擔憂,說:“現在你們養我們,將來誰來養你們呢?”這是真的,哪怕眾人不吃不喝地積攢,也架不住養老金這個大漏斗,一頭進,一頭出,使得本來就薄的社保家底消耗驚人,何況還有家賊難防,社?;鸨煌诹藮|墻補西墻的要案時有耳聞。
問題是,我們為上一代犧牲,卻根本指望不上被“計劃生育”了的下一代能順利接過養老接力棒。隨著未來青壯年勞力比例的急劇下降,社保入不敷出的局面會越來越嚴重。輪到我們自己養老時,如果不延遲退休、多存錢、少領錢、拖延擠兌風險,養老金系統就會立刻崩盤給你看。
此外,中國還有一個數量驚人的公務員群體,他們也不必往養老金賬戶繳一分錢,退休金由國家財政埋單,而且退休工資相對較高,甚至成為退休一族的“高富帥”。這其實都是納稅人埋的單,也屬于你我為養老間接做出的貢獻。
在既患寡又患不均的中國特色退休制度下,一個有著正當職業、正常消費欲的中國人,就這樣一生為養老所累:左肩挑著高額社保,右肩扛著高額稅負,從青年到耄耋之年。
因此,毫不意外,延遲退休遭到了辛勞工作卻所獲不多的大多數中國人的反對。少數贊成延遲退休的人,倘若不是出于救民于水火的公心,便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對他們而言,延長退休就是延長富貴。特別是有些已達退休年齡的領導,老驥伏櫪,志在干滿一屆又一屆,誓將權力的牢底坐穿,讓子子孫孫都利益均沾,當然是越晚交出權杖越好。而對普通中國人來說,延遲退休就是給草民大大增負,它幾乎動了每個人的奶酪,包括全職主婦在內。我周邊的大部分全職主婦只要家庭條件允許,都還按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就為了那一份遙不可及的安全感。本來社保繳費隨著物價飆升一再上漲,已經讓平民家庭難以承受,如今要延遲退休,那意味著更多的付出、更少的回報。反應快的人都張羅著提前退休,先把退休金拿到手,少拿勝過沒得拿。比如一個全職媽媽提出,她可以為此放棄干部身份,先變成工人,再辦理失業。這想法讓人大開眼界之余,不免覺得有點凄涼。因為只有我們這代人才曉得,一個干部身份曾經意味著什么。
坦然接受最實際
反對歸反對,大家都心知肚明,延遲退休無論如何是躲不過了。一個身在職場的“60后”女友,曾經激烈地表達自己的憤怒,認為誰要拿中國退休年齡和美國比,誰就是耍流氓。她的理由是:中國百姓過的啥日子?人家美國百姓過的啥日子?但是她同時也表示,如果萬不得已,那就鍛煉好身體吧——繳了一輩子養老金,一定要拼個長命百歲,多領一天賺一天。為了實現這個遠大理想,首先得調整好心態:如果是在職的,就祈禱老年時就業形勢大好,將來拄著拐杖、帶著滿口假牙也還找得到工作;祈禱醫療保障大大進步,確保不會因為加班這點小事就負了工傷。至于全職主婦,則要多干活,少生氣,切實擔負起照顧全家健康的重任。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中國養老金系統還在正常運轉。當養老金系統的窟窿越來越大,大到中國人永遠不退休也彌補不了的時候,養老金的海市蜃樓就會轟然倒塌。而被國家財政包攬的公務員退休金,一旦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國家財政歉收,也一定會隨之銳減,從“高富帥”的云端跌回地面。屆時,不管你有多少美好的夢想,都會頃刻間黃粱夢醒,要多真實有多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