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廳里的“車展”-成功之鑰
1924年,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三位頂尖工程師設計出了一款新型轎車:克萊斯勒—6。當看到樣車模型時,公司創始人沃爾特·克萊斯勒眼前一亮,認為這是一款很有前途的轎車,當即決定開發生產。但是,處于初創時期的克萊斯勒,資金成了問題。當時,適逢紐約舉辦汽車展覽會,他帶上樣車,興沖沖地趕往紐約,準備參展,爭取投資商的支持。沒想到的是,展覽會的組織者拒絕了他參展的請求,原因是這款車還沒投產。他嘴上沒說什么,心里卻說,我就是來尋求資金支持準備投產的。一盆冷水澆下,并沒有澆滅他心中的希望,他在卡摩多大酒店住了下來,把樣車停放在酒店的門廳里。他風趣地對著樣車說:“展會不讓,我就在這里為你舉辦一個單獨的車展。”他敏銳地意識到,展覽會期間,入住酒店的參展商和投資商肯定很多,門廳是必經之路,進進出出的人都能看到這輛車,總會有人感興趣。克萊斯勒坐在門廳里,觀察著來來往往的人,從中搜尋著對該車感興趣的人。他相信:一定會有有識之士慧眼識珠。
果然,一個銀行家對他的“克萊斯勒—6”產生了興趣。經過洽談,他們簽署了協議,通過發行銀行債券,為克萊斯勒的轎車開發計劃籌措到了500萬美元的資金。
有了資金的支持,“克萊斯勒—6”很快投入生產。由于車型新潮,動力先進,適銷對路,贏得了眾多客戶的青睞。從此,克萊斯勒不斷壯大,克萊斯勒汽車遍及全球。
被拒之門外,看來是失去了機會。但是,有人真的失去了,而有人卻能把失去轉變成機會。遭遇挫折,一蹶不振,注定沒有機會;乘著東風,草船借箭,說不定會有更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