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路過,也不打醬油-成功之鑰
最初,他是我發英雄帖招來的,做節目的導演。他的工作之一,就是邀請明星來上節目。當時我們看中了臺灣演藝界的一個重要角色。這個人比較大牌,接到我們節目的邀請后,提出要10萬元的出場費,來回坐公務艙,住五星級賓館。
這個費用太高,我說:“實在不行,就算了。”事情到這里,其實就結束了,可是過了兩三個月,他忽然找到我說:“那個臺灣藝人答應過來做節目了,而且一分錢也不要。”我很驚訝,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說自己每天下班后,都會發一封郵件過去,給那個藝人講邀請他參加的是什么樣的節目,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他在這件事上的成功引起了集團的注意。整整一年,我們這個節目邀請了400位明星。什么時間,哪個明星有活動、過生日,他都記得非常清楚。
在集團需要一個人事總監時,老板想到了他。他對待明星都能做到這么好,何況是公司內部的員工呢?所以,他迅速晉升為集團的人力資源總監。
我想,正是他不打醬油的態度助他快速晉升。在職場,打醬油是一種不負責的行為。雖然未必事事都是升遷或者加薪的機會,但是,各方面經驗和能力的積累,不會是假的。
坦白講,我自己就是一個不打醬油的獲益者。那時,我在一檔日播訪談節目做制片人。有一次,節目需要邀請一名歌手參與,可對方一直沒有給肯定的答復。我去問藝人關系部:“你們能不能把這個明星的聯系方式給節目組,我們直接去約?”
當時組里的同事拉住我低聲說:“劉同,你瘋了?這不是我們需要做的事。他們約不來人,到時候開會是他們的失誤,也怪不到我們頭上。”對這種話,我是不贊成的。我的目標是將工作做好,不考慮最后這個責任由誰來承擔。出于這種考慮,我拿著要來的電話去約了藝人,并成功約到。沒想到,這對我來說,意味著一次新的變化。幾個月后,老板問我愿不愿意去做藝人關系部的總監時,我愣住了。這是集團的一塊肥缺,大家都羨慕的工作。
“打醬油”,做起來是很簡單的事情,可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做了,你不去做,就變得不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