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成績受什么影響-生活錦囊
每個孩子都會有天分上的差異,但實際影響孩子的,卻不只是這個因素。
孩子的生活習慣比學習能力更令母親在意
首先,依照母親們“在意自己孩子哪些地方”的高低順序來分析看看:
不動手整理自己的房間45%;不主動查詢自己不懂的事32%;姿勢不良32%;不擅長寫字、字體也寫得不工整31%;很健忘29%;早上起床后不洗臉或飯后不刷牙29%。
從分析結果來看,母親們似乎非常在意孩子的生活習慣,甚至勝過對孩子學習能力的在意程度。母親們大概認為,只要孩子懂得處理自己身邊的事物,應該就更容易把書念好。
成績越差的孩子,越喜歡電玩,越不愛運動
就孩子的個性特征來看,令人比較在意的有以下幾點:
在成績為“上”的孩子中,有11%的被認為“個性被動、懦弱”。在成績為“下”的孩子中,這一比例則為25%。
在成績為“上”的孩子中僅有5%的“沒有什么朋友”,在成績為“下”的孩子中占16%。
在成績為“上”的孩子中有15%的“不擅長運動”,在成績為“下”的孩子中則占23%。
可以發現,成績越好的孩子,個性越主動,同時比較會運動,朋友也比較多;但成績越差的孩子,不僅個性較被動,也不大擅長運動,同時朋友也比較少,基本上很愛打電玩。
以前,那些似乎老是會往外跑、喜歡在外面玩耍的孩子,基本上以成績差的孩子居多;成績好的孩子,反而都乖乖待在家里。如今,這種現象已經逆轉,似乎不太會念書的孩子,反而以整天關在家里的孩子居多。調查顯示,在成績為“上”或“中”的孩子中,不過才6%的孩子“有些肥胖”。但在成績為“下”的孩子中,竟有17%“有些肥胖”。可見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愛運動,還很喜歡一邊吃方便食物、一邊打電玩,所以才會造成肥胖的身材。
父母能做的,就是改善孩子的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越差的孩子,恐怕越沒有辦法念好書,因為他們很容易因看電視、打電玩而熬夜,早上當然也就沒辦法早起準時去上學,甚至沒辦法集中精力聽課。如此一來,要取得好成績自然很困難。
身體狀況與個性或許是與生俱來的,比較難以評判好壞,但生活習慣絕對是可以改變的。要父母突然之間大量增加收入或許不太可能,更不用說要突然提高自己的學歷,既然如此,身為父母惟一能努力的,就是設法改善孩子的生活習慣。
制定生活規律的并不是孩子,是父母在左右孩子的生活作息,所以,如果孩子的生活習慣很差,完全可說是父母的責任。
成績好的孩子,個性上也“很有趣”
接下來針對孩子個性與成績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比較,結果發現成績好的孩子與成績差的孩子,呈現相反的結果。
例如在孩子個性項目中,母親回答“很認真”的孩子中,成績為“上”的孩子占53%,而成績為“下”的孩子中僅有23%。另一方面,在“自私任性”項目中,成績為“上”的孩子中占7%,成績為“下”的孩子中有26%。另外,在“很努力”項目中,成績為“上”的孩子中有56%,成績為“下”的孩子中有20%;而在“很怕麻煩”項目中,成績為“上”的孩子中有26%,成績為“下”的孩子中有45%;在“很規矩”項目中,成績為“上”的孩子中有20%,成績為“下”的孩子中有2%;而在“很懶散”項目中,成績為“上”的孩子中占13%,成績為“下”的孩子中有30%。很明顯,個性果然會影響孩子的成績。
從這些分析結果來看,成績越好的孩子越認真努力,而且很規矩,屬于班級干部型的人物。可見成績好的孩子,并不單純只是認真又努力的孩子,而是同時擁有人們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的美德。
有自主性、有挑戰精神、很獨立的孩子,通常成績比較好,這些孩子可以說是符合現代經濟所追求的“精英型人物”。
父親的閱讀量關乎孩子的成績
在成績為“上”的孩子中,一年閱讀30本書以上的占43%,一本也沒閱讀的為0%。而在成績為“下”的孩子中,一年閱讀30本以上的只有18%,一本也沒閱讀的為6%。
再看父親的閱讀量。在成績為“上”的孩子中,一年閱讀30本書以上的父親占21%,一本也沒閱讀的有14%。而在成績為“下”的孩子中,一年閱讀30本以上的父親只有3%,一本也沒閱讀的父親高達31%。可見,父親的閱讀量和孩子成績好壞也有一定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