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那些“食貪”-非常故事
明清兩代的御膳房,是個富得流油的“單位”。
明朝隆慶年間,發生過一件趣事:隆慶帝還沒當皇帝時,他就喜歡吃果餅,經常到街上買剛出爐的果餅。后來當了皇帝,嘗遍了山珍海味,卻仍對此念念不忘。于是,管伙食的太監便想出了一個主意,將大廚拉到街上,跟炸果餅的攤販學藝。炸果餅本來就是簡單的活兒,哪能難得倒大廚?沒幾下,大廚就將炸果餅的技術學到家了。
就這樣,隆慶帝吃上了熱乎乎的炸果餅。后來有一次報價,管伙食的太監開出了幾十兩的價碼。哪知,隆慶帝得意地舉著果餅,告訴他們,在外頭,只要花五錢,就可以買到一大盒這樣的果餅!
這下,太監和內臣們都心虛了。就這樣,一個廉價的果餅,經過宮里宮外的層層揩油,到了皇帝這一層,已經搖身一變,成了幾十兩的天價果餅!隆慶帝脾氣好,加上天天吃著果餅,心情更好,當時只是笑了笑,沒有追究。
到了清朝,御膳房的盤剝之風愈演愈烈,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架勢。據記載,慈禧一年消耗的蘋果,就將近十六萬個。溥儀后來也回憶,在他六七歲的時候,每天就要“吃”掉幾百只雞。很顯然,蘋果也好,雞腿也罷,不僅皇帝、太后在吃,太監大廚們,宮里宮外的“有關部門”,也個個“吃”得不亦樂乎!
這種“食貪”,顯然不是橫空出世,更不是個別現象。倒霉的光緒帝,也碰到過這種事兒。光緒帝喜歡吃雞蛋,每天要吃掉四個。可根據御膳房的報價單,這區區四個雞蛋,采購價高達紋銀三十兩!而根據當時的市價,一兩紋銀能買到四百個雞蛋。這么一來,光緒帝所吃的天價雞蛋,比市價貴了三千倍!天曉得,這是“神馬”母雞下的蛋!
腐敗的朝代或無能的皇帝在位時,“食貪”自然更加肆無忌憚。不過,圣明一點兒的皇帝,也未能幸免。康熙晚年已不太吃葷菜,可根據御膳房的采購記錄,他每天還是要吃掉十斤肉!當然,跟那些天價雞蛋或果餅比起來,這十斤的油水,已經是很客氣了。
其實,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一天多吃了十斤肉,或者多買了幾十兩銀子的雞蛋,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問題。關鍵在于,“食貪”們不過是“官貪”的一個縮影。連潛伏在領導身邊的小太監們都如此有油水,那外頭握有實權的大官們,豈不個個無法無天?
可見,要看一個朝代是否走到了末路,只看管伙食的單位,就可見一斑了。從康熙時的十斤肉,到慈禧的十六萬個蘋果,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朝代從盛世走向衰弱的過程。那些“食貪”們,就是朝代興衰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