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官司-民間故事
明朝末年的一天,江南涇縣堂鼓被人擂響,林知縣懶洋洋地升堂問案。
不一會兒,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走進大堂,后面跟著幾個男子,押著一個被五花大綁的小伙子。林知縣仔細一打量,打頭的漢子是本縣楊柳村的里正馬知秋。
原來,被押來的小伙子名叫劉小根,也是楊柳村人。自小父母雙亡,獨自一人過活。劉小根有一位鄰居,富甲一方,人稱“盧員外”。最近,盧員外想擴建自家的宅子,但苦于地皮不夠大,于是,他想買下劉家地皮。可任憑盧員外怎么軟硬兼施,劉小根也不肯答應。
今天一早,劉小根去鄰村槐樹村走親戚,剛走到槐樹村村口,忽然聽見有人在身后喊他的名字。劉小根回頭一看,是盧員外。
盧員外再次提出買地皮的事情,可好說歹說,劉小根還是不愿意。說著說著,兩人就吵了起來,很快又扭打成一團。
劉小根順手撿起一塊石頭,砸向盧員外,不巧剛好砸中盧員外的后腦勺,盧員外悶哼一聲,倒在地上,不一會兒便氣絕身亡。
人命關天,作為一村里正的馬知秋,很快便知曉了此事。他連忙領著村里人將劉小根五花大綁,押到了涇縣衙門。
聽完馬知秋的一番稟告,林知縣當即命手下押著劉小根一起趕往楊柳村,去案發現場尋找兇器——那塊石頭。
剛到槐樹村村口,林知縣居然看到了涇縣鄰縣——南陵縣的萬知縣。這是涇縣百姓的糾紛,南陵縣的知縣跑來瞧什么熱鬧?
林知縣疑惑間,馬知秋稟道:“知縣大人,槐樹村雖然鄰近楊柳村,但它卻屬南陵縣管轄——眼下,咱們已經來到了南陵縣地界……”
林知縣聽了這話,頓時明白了,這萬知縣必是得到消息就匆匆趕來了。不行,這個官司絕對不能被他搶了去!
林知縣猜得一點兒也沒錯,原來,槐樹村的里正,見在槐樹村的村口發生了命案,不敢怠慢,連忙騎上快馬,飛奔南陵縣縣衙報官。萬知縣聽說一名涇縣籍的百姓,在靠近涇縣地界的槐樹村村口,打死了一名涇縣籍的員外,本懶得去管。可當他一聽說被打死的員外是大名鼎鼎的盧員外時,卻改變了主意。
于是萬知縣也連忙領著手下趕到槐樹村,這時,他才得知,兇手劉小根已被馬知秋綁到涇縣縣衙里去了。不過,他也不是一無所獲,一名衙役在雜草叢中找到了兇器——那塊沾著血跡的石頭。
就在萬知縣準備派人去涇縣縣衙索要兇犯劉小根時,林知縣不請自來,而且還帶著被五花大綁的劉小根,于是萬知縣連忙沖著林知縣拱了拱手,道:“感謝林大人為本縣送來兇犯!”
林知縣卻道:“萬大人,我不是來送兇犯的,而是來勘驗案發現場,尋找兇器的!”說著,便讓手下趕緊尋找那塊石頭。
萬知縣擺擺手道:“林大人,不必白費力氣了,殺人兇器早已被本縣尋到。林大人,此案發生在我南陵縣地界,而兇器也已被掌握在本縣的手中,所以還是由我南陵縣縣衙來查辦吧。”
林知縣也擺擺手道:“萬大人,此案兇犯與死者都乃涇縣人氏,而兇犯劉小根也已緝拿歸案,此案理應由我涇縣縣衙查辦!萬大人,請將兇器交由本縣,以便早日結案!”
兩位知縣,你一言我一語,爭起了案子的查辦權,一時間,竟爭得面紅耳赤。
爭了半個時辰,兩位知縣誰也不肯讓步,只差沒有動手搶了。結果自然不歡而散,臨走前,萬知縣沖林知縣冷笑道:“林大人,別以為本縣不知道你的如意算盤,只怕,這算盤是要白打啊!”
林知縣回敬道:“彼此彼此!”
這林知縣與萬知縣為何不惜撕破臉皮,也要爭這個案子呢?
原來,大名鼎鼎的盧員外有個外甥,高居吏部尚書。自己老舅死于非命,尚書大人必然要求嚴懲而后快,這官司若是辦得妥妥的,便是討好尚書大人的好機會。到時候,想不升官都難啊……
為了早日結案,早日撈到好處,林知縣曾多次派人去南陵縣縣衙,索要那塊石頭;而萬知縣也多次派人持著公文,來到涇縣縣衙,索要兇犯劉小根。就這樣,這個案子,一拖就是兩年。
這天,林知縣突然得知一個消息,于是嘆了一口氣,當下命兩位衙役將已被關押了兩年的劉小根,送到南陵縣縣衙。
爭奪了兩年的案子,林知縣的態度為何突然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原來,盧員外那位當吏部尚書的外甥,因為貪腐已被朝廷查辦,并被砍了人頭。此時,再查辦這個案子,不但撈不到升官的好處,還有替貪官辦事之嫌啊。
話說那兩位衙役,風塵仆仆趕到南陵縣縣城,將劉小根推進了縣衙,然后掉頭就走。此時的萬知縣,也得知了吏部尚書被砍頭的消息,于是,他命人將那塊石頭,揣在劉小根的口袋里,然后將劉小根趕出了南陵縣縣衙。
劉小根被趕到街上時,那兩位涇縣衙役早就不見了蹤影。劉小根沒有那么傻,會主動揣著那塊石頭,回到涇縣縣衙。
只見他把那塊石頭往河里一扔,然后大踏步地向已闊別兩年的楊柳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