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神父-成功之鑰
我說的“神父”,是個靈機一動的縮寫:女神之父。沒錯,我說的是法國鐵塔的設計師古斯塔夫•埃菲爾!人們都知道他設計了埃菲爾鐵塔,但未必知道他是橋梁工程師;人們都知道紐約的自由女神是法國人送的,但未必知道女神的骨架是埃菲爾造的。
1871年,為紀念第一次法美結盟,法國決定送一尊女神像給美國人,負責該工程的雕塑家巴道爾蒂找到39歲的橋梁工程師埃菲爾,托他解決骨架問題,要結實得能抵抗強烈的海風。埃菲爾設計了一副構造復雜的鋼筋鐵骨,然后貼上銅板皮膚,女神體內樓梯錯落,如同巨廈,雖沒心沒肺,但氣勢威嚴,至今百年屹立不倒。
埃菲爾出生于法國酒鄉勃艮第,祖父在年輕時遷到法國。他的父親當過皇家騎兵和政府職員,后來辭職幫妻子經營一家生意興隆的小煤棧。埃菲爾雖然聰明,但不安分,上過兩所大學但都沒畢業,先在巴黎一家鍋爐廠打工,后在西部鐵路公司當工程師。1858年,承接波爾多橋的老板內普費深信埃菲爾的才華,將這座500多米長的橋梁設計重任交給這位沒有文憑的年輕人,埃菲爾只有26歲。后來,埃菲爾組建了自己的公司,承接過1867年法國世博會兩座展館的金屬構架設計,搖身變成建筑師。
你若到法國中部旅游的話,應該去看看那座“躺著的鐵塔”———1884年通車的加拉比高架橋。那座橋長500米、高122米,鋼索密布、狀如蜘蛛,它采用埃菲爾發明的預制組裝技術,通過復雜的分析、實驗、設計和計算,在廠里生產出3254噸重的配件,然后運到工地現場組裝。
埃菲爾建造的42座大橋廣布法國、俄羅斯、秘魯和西班牙,他還設計過火車站、教堂、商店和廠房,不過這一切對他來說都是“熱身”,真正讓他功成名就的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巴黎鐵娘子”———埃菲爾鐵塔。
1889年正值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巴黎再次舉辦世博會,籌委會要建一座象征法國革命和巴黎文化的紀念碑,在700多個方案中,埃菲爾的鐵塔設計受到青睞。埃菲爾說,他要讓這座300米高的拱門式鐵塔為現代科學和法國工業增光,讓它成為工業時代的凱旋門。
但鐵塔剛一破土,就遭到巴黎人反對。有人預言鐵塔建到228米時將要倒塌,有人擔心鐵塔砸了自己的房子而把埃菲爾告上法庭。莫泊桑、小仲馬等47位法國名人也聯名反對,說“鐵娘子”是對法國文化的褻瀆和威脅,是個無用的怪物。
面對攻擊,埃菲爾置若罔聞,將自己公司當抵押湊夠資金,帶著250名工人開始工作。他創舉性地用吊車將每段經過精密計算、編了號的鋼材運給工人,用手動液壓裝置頂位置,再由工人掄錘將鉚釘固定。7000噸鐵塔的修建工程,從頭到尾都萬無一失,這當歸功于埃菲爾繪制的5300張草圖。
1889年3月31日下午兩點30分,禮炮齊鳴,埃菲爾一行登上塔頂,在《馬賽曲》的歌聲中親手將法國三色旗升起在高空。后來,曾對“鐵娘子”嫉惡如仇的莫泊桑也喜歡上了它,常約朋友到鐵塔吃飯,他還聰明地說:“因為在巴黎,只有坐在鐵塔里才能看不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