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太空載譽歸作文1100字
——神州”號飛船的自述 我昂首挺立在高達百米的發射的塔中,整裝待發。我是中國第一艘試驗飛船,江澤民主席為我起了個響亮的名字—神舟。我肩負重任,要遨游太空,為中國人登上月球、登上火星探路。發射場上,成千的科學工作者為我送行,他們興奮地等待著一個不同尋常的時刻—6時30分。 這怎能不令人激動萬分呢?我升空探索太空奧秘將是一次歷史性跨越,這將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得以實現。從流傳千載的神話“嫦娥奔月”,到敦煌莫高窟美麗的飛天壁畫;從500年前利用火箭嘗試飛行的萬戶,到近代探索遨游太空的航天專家們,華夏子孫從來沒有停止過邁向太空的腳步。
自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第一艘載入飛船 “東方”號離開地球至今,一艘又一艘飛船,一個又一個航天器升入太空。中華兒女們一直渴望著用自己的雙手,為祖國在太空爭得一席之地,為民族圓千年之夢。而今,這個重任落在我身上,我的成功發射將使祖國成為世界第三太空大國。我不禁激動起來。 6時30分到了,隨著一陣巨大的轟鳴聲,大地震顫,烈焰噴射,我騰空而起,愈升愈高,在浩瀚的天彎劃出一道絢麗的軌跡。我深知這燦爛的飛天之路是由無數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鋪成的! 回首昔日,也許沒有人比中國人更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了,也沒有人比中國人更懂得失去了科技優勢的所謂大國不過是一只羔羊而己。備受列強欺凌的中國近代史我們怎能忘懷?而航天事業先進與落后正是綜合國力強弱的體現。
世紀偉人鄧小平在晚年作出了這樣的評價:“這些東西反映了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正是為了把拳頭握得更緊更有力,一代代航天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此后,又成功研制了長征一號、二號、三號等9種型號的運載火箭,并在衛星回收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一箭多星技術、高能低溫燃料火箭技術、靜止軌道衛星發射測控技術等領域均已跨進世界先進行列,具備了發射近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和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能力。這一切,都為我遨游太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型長征火箭噴出紅色烈焰,托著我呼嘯升空。
6時40分,我便與火箭分離,開始了太空之旅。“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太空了!”一路上,我看到許多同伴—我國發射的氣象衛星、資源衛星,還有科學家們利用太空技術培育農作物良種的試驗衛星。在外太空進行育種的水稻、小麥、青椒等農作物,其品質、抗病力、成熟期、產量等都大大優于地球上種植的同類產品。 我在預定軌道上圍繞地球運行了14圈,取得了大量資料數據。這時,我國守候在南大西洋海域的“遠望三號”航天測量船向我發出指令,我馬上踏上歸程,于21日3時41分平穩地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大草原,在一片歡呼聲中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我圓滿完成巡天重任凱旋而歸的喜訊,傳遍了大江南北。神州處處歡欣鼓舞—中華兒女終于掌握載人飛船的尖端科技了!“上九天攬月”,到火星墾植的設想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