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學生情感作文4篇
精選學生情感作文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生情感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生情感作文 篇1
在靜謐午后,偶然聽到一首旋律優美動聽的歌曲,微微沉醉其中,而后又覺回味無窮。細思曲子的詞句,也是意味深遠,深發共鳴。似乎能從歌聲中體會到各種憂樂交織的情感,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就這樣,喜歡上了一首歌。它的曲調時刻縈繞在腦海中,時不時便不自覺地哼唱起來;當拿起筆想隨意寫一點文字的時候,勾勒出的線條也是那首歌的歌詞;跟朋友談論起最近聽的歌,也是不亦樂乎地介紹給朋友聽,分享喜愛之情。每當戴起耳機,打開音樂播放器,習慣性單曲循環,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聽著,總是覺得越聽越動聽,越來越扣人心弦,深深沉醉其中。
不知對那首歌的沉醉持續了多久,慢慢地便有了一種膩煩之感,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聽歌的時候,不怎么再循環了,只是輪到那首歌時姑且聽聽;到后來,甚至一聽到開頭的旋律,就切歌,不想繼續聽下去了;也不會在走路時隨口哼唱這小調了。從那首歌里面,再也找不到以前心動的感覺,喜愛之情就這樣無聲地消散了。而后跟朋友聊起時,也就淡淡地應一句:我以前也好喜歡聽這首歌,不過現在已經聽膩了。
不只聽歌,同樣類似的過程還有許多。
無意中搜到一張美圖,覺得色彩和諧飽滿,內容又對胃口。便收藏起來換做屏保,天天看著,就像換了一個美好的心情一樣,新奇美妙。可是看著看著,以前曾認為的美圖,也變得平淡無奇起來,再絢麗的色彩也覺得俗氣。似乎一刻都等不了,想立馬換掉它,不然看著都覺得煩。
在一個地方品嘗到一種美味的食物,舌尖的絲滑觸感怎么也忘不掉,便滿心牽掛著,一頓不吃憋得慌。可是吃得次數一多,就不想再這么頻繁地吃了,天天都是一個味,多乏味啊。而以后,也可能會因為吃膩了而不沾筷了。
……
為什么當初如此喜愛的,現在會成為所膩煩的呢?為何人的情感如此多變?為何這樣的喜新厭舊呢?
也許在聽膩了一首歌后,又會尋到另外一首好聽的歌,還是會經歷從喜愛到厭煩的過程;也許在看厭了一張圖之后,又會找一張新圖來代替,然后又一次經歷生死輪回;也許把一種食物吃膩了以后,還會迷上其它的美味食物,無可避免地,喜愛之情又慢慢變淡。但是也總有一個新的事物的出現,讓我們能寄托喜愛之情。
這似乎是一個無限的循環,過程都是一樣的,只是換了個對象而已。我突然覺得害怕起來,甚至有時會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每當經歷完一個循環,便深深感覺自己是個冷漠薄情的人,而非長情之人,深情卻不長久。對物如此,對人呢?只怕也是一樣的吧。我是這樣,難保其他人不是這樣。所以,我始終難以相信男女之情。
經歷了無數次從喜愛到厭煩的過程,感情消散后的失落感與空虛感便隨之而來。愛上一首歌時,不敢再單曲循環,怕會聽膩,而是讓曲調存于心中,去回味,去感受,保留一份美好;美食、美物也都細細品賞,淡淡體會。這樣,情感應該會更長久吧。可是如此,卻丟掉了深情。難道長久與深情之間,一定要舍棄一方嗎?我不想成為一個喜新厭舊的人,我也討厭喜新厭舊的人,可是日常中,我似乎就表現得喜新厭舊。那么我有什么資格要求、期望別人不厭舊不喜新呢?
喜愛之情若是上揚到了最高點,便會開始下降,那么最好的辦法,是否要淺嘗輒止,不要讓情感膨脹呢?達不到巔峰,就永遠不會下沉,心中永遠都懷有一絲期待,一份希望。又或許從喜到愛再到消散才是一種常態,不該自嘆自悲,就該順其自然,勉強也是枉然。
不管怎么樣,我希望能尋找到屬于我自己的常態。
學生情感作文 篇2
【摘 要】分析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的原因,提出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的三條途徑。
【關鍵詞】作文教學 情感 運用
情感培養在作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能調整好學生的情感狀態,往往能大大改善作文教學效果。情感是教育的靈魂,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作文教學的藝術更多的不在于知識的傳授,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下自然地寫作。以“情”馭文,以“情”蓄勢,以“情”雕文,最終達到文情并茂。
一、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的原因
(一)感情是寫作的源頭活水
現在很多學生怕寫作文,原因是目前我們的作文教學是封閉式的,作文內容與生活脫節,重課內輕課外,加上許多教師不讓學生的情感自由馳騁,逼他們寫千篇一律的應試作文。教師逼作,學生憋寫,學生主觀上沒有作文的積極情感,作文就會成為折磨人的苦差役,學生則會消極應付,生編硬造。這樣是不可能寫出好文章的。文以傳情,文以載道。文章是一個人對社會、對生活、對自然的情感體驗或者理性認知。要寫好文章,情感是基礎。蘇轍說過: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此“氣”,就是醞釀在心的情感和理趣。清朝王夫之也說:落筆之先,意匠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就是說,文章沒有技巧,而要靠個人內心的意趣。世上真能寫文章的人,都是有了長期的情感積蓄,促使其非說非寫不可,一旦為某種契機觸發了情感,就產生了強烈的寫作欲望,并滿懷情感地進行寫作,不能自止。長期以來,在作文教學中,作文材料的貧乏單一,臉譜化、公式化、情感的蒼白和空白化,一直是困擾作文教學的一個歷史沉疴。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該把引導學生思想積淀、情感體驗作為作文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如何把自己真實的情感和感悟表達出來,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要說的、非說不可的、真正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語言,將假話、空話、套話拒之門外。引導學生如何去感悟人情、人性、感悟做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善良、孝心、正義感,正確的美丑、善惡、是非觀。
筆者有一次給學生布置主題為“我的好朋友”的作文,一開始,筆者從確定中心、選擇材料、使用語言等方面做了詳細的指導,但到落筆時,學生仍然覺得沒什么可寫的,交作文者寥寥;后來,筆者順應學生的心理,要求把好朋友在學校中的表現向他們的家長匯報。學生都覺得這樣的作文有意思,激發了向家長匯報的激情。這樣一來,學生都覺得有許多要說的話,產生“情動而辭發”的效果,寫出來的文章言之有物,情真意切。
(二)感情對寫作活動起到催化作用
有情才有文,情動而辭發。著名作家巴金說他自己“不是為了當作家才寫小說,是過去的生活逼著我拿起筆來”,情感是寫作的原動力。所謂“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在寫作活動中,情感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優秀的作品莫不是“郁于中而泄于外”,“為情而造文”,為情感促動而寫成。作文,應該是真情實感的流露,我手寫我心,將自己的所看、所感、所說、所做、所想表達出來。情感是作文的催化劑,它影響著人的認知,激發推動著人的認識活動向縱深發展,豐富了人的認識內容。帶著情感去認識事物,就能使被認識的事物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化無情為有情,化無生命為有生命。如果沒有思想和情感做基礎,在描述事物時缺乏人的情感,對所寫的景物沒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深刻情感體驗,作文就會平淡、枯燥、無味,那作文教學只能是空中樓閣、無緣之木。()而只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能夠觀察、活躍思維及大膽想象,進行發散性的思考,學生作文,才有成功感和創造欲,精神就振奮,就心靈手巧,面對作文題目,就能自覺地集中注意,精心思考,敞開心扉,尋找材料,挖掘儲備,選擇那些恨得要死或愛得要命的`人、事、景、物來寫,有時甚至可以達到酣暢淋漓、飛流直下的境地。一位教師曾布置學生寫以“幸福”為主題的文章,有個男生非常喜歡足球,就選擇了我國足球隊在出線的一剎那來寫,那時刻他感到無比幸福。全文一氣呵成,感情充沛真摯,言之達意,條理清晰,不失為一篇好文章。由此可見,學生寫作情緒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的途徑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認真研究學生的作文心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是十分必要的。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力的源泉。那么怎樣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呢?途徑有三:
(一)立足生活,引進活水
生活之水永遠是鮮活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的思想、觀點、情感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實生活。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生活既體驗”,這是學生帶著他自己的思想、心靈和生命經驗對自我、對生活、對自然、對世界的叩問和發現,而不是在教師指導、規定或暗示下的所謂“觀察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沒有這種真切體驗,作為一切作文精神底色的真情實感就無從談起。作文是學生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思想感情、閱讀水平、智力技能的綜合反映。學生的思想經歷、人生經歷、生活空間都非常有限,如果不從多個層面去開拓學生的視野空間,就硬逼著他們去寫許多話題,這也許會扭曲學生的心靈,不符合實際,甚至會出現假話、空話、套話、大話等現象,學生作文水平不會真正提高。他們參加實際活動,就有東西可寫,寫出的文章就有特色。指導學生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材料去作文,抓住最感興趣的某項活動場面及人物在活動中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留心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這樣,學生在有了切身體會的基礎上,頭腦中儲備的表象豐富了,寫作時才能得心應手。開拓學生的視野,方式和途徑有很多,比如報紙、雜志、政治、自然、社會、影視、新聞節目、小小說、讀者、故事會等,也可以是引導學生的視野去觸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真誠與虛偽的人性體驗,心與心的碰撞,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帶領學生走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花草蟲魚,走進集貿市場,看商販巧舌如簧地推銷產品,看不同人的菜籃子;欣賞歌曲,感悟意境;留心身邊的熱點、大事等。總之,即是要把學生的視野伸向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層面,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廣闊的認識天地,讓他們真切地感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領悟美的情趣,觸發作文情感,寫作才有話可說,情趣才能有所依附,立意才能深遠,才能敞開心扉,表現出不可遏止的創作欲。
(二)激發興趣,以情激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指導學生作文的關鍵就是要激發興趣,觸發情感,“以境生情,以情激情”。興趣是一種內在力量,它促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欲,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向著認定的目標前進。如果學生能從厭惡作文轉變為喜歡作文,那作文教學任務就完成一大半了。教師一旦激發和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情,就會自覺地寫,刻苦地練,寫作時才會文思敏捷,一氣呵成,從而促進寫作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采用以情生情的方法,創設情感氛圍,激發興趣,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產生“我要寫”的欲望。一位教師在布置作文《我的父親》之前,先讓學生展開討論,自由說說自己的父親。學生身處其中漸漸進入由討論造成的氣氛中,對父親的記憶和情感也積聚到心頭,成為不可不說的話語,情緒高漲,情動而辭發,產生“我要寫”的欲望。另外,在討論中,學生會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一方面激發了寫作的靈感,另一方面使得情感的積累更多更深刻。正如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所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作文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詞語”。
(三)創設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努力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作文課上,教師滔滔不絕地講,下面學生懨懨欲睡,等到動筆時,學生還是不懂怎樣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惘然,無從下筆。這樣的作文指導是徒勞的,沒有感情的作文指導是蒼白無力的。當教師傳遞出的是冷漠鄙視的情感時,學生會拒絕接受他傳遞的知識;當教師表現出關愛、信任的態度時,學生會欣然接受并努力記住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情感的融洽為作文提供輕松愉快的環境,讓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師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學生就愿意將自己的真實想法通過作文向教師表露,教師也應真誠地給予回應。教師指導作文必須做到耐心、熱情、細致、周到,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在評改過程中,教師應抓住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對立意新、選材精、結構完整、構思巧妙、情感真實等加以肯定,從而達到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青少年學生自尊心很強,喜歡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師的首肯,鼓勵適當,能使他們增強信心,提高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注意發現每個學生習作中的點滴優點,特別是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抓住他們的“閃光點”,給予鼓勵,這將會大大增強學生作文的興趣與進取心。對學生作文中的不足之處,教師不應回避,而應實事求是地指出,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言語中肯,態度和藹。既要讓學生認識到習作中的不足,又要保護好他們寫作的積極性,避免挫傷學生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閃耀著情感的光彩,教師的情感是聯結作者和學生感情的紐帶和橋梁,只有具有豐富情感的教師,自己胸中燃起一團火,才能點燃全班學生那一片火,才能產生一種感染力、輻射力,拓寬學生的情感體驗渠道,挖掘深藏于心的寫作資源,才會催生文情并茂的佳作,作文教學也因情感的滲透和誘發而獲得不朽的生命。
【參考文獻】
[1]白金聲。怎樣當老師 怎樣教語文——語文教學長短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xx
[2]孫春城。給語文教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學生情感作文 篇3
如果每個人都戴上一副欣賞的眼鏡去看待這不平凡的世界,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挖尋出一份屬于自己內心深處的美好。這美好有生活,有成功,有挫敗,當然還會有世間萬般情誼,如親情、師生情……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去懷念的美好的東西。
閉上眼睛,打開心靈的窗戶,在我的腦海中還清晰地閃現出同學們的身影,沒錯,這就是我認為一件美好的事情——友誼!
在我上五年級的時候,不巧在爆發甲型H1N1期間生了病,我很擔心是甲型H1N1,怕傳染給老師和同學們,幸好經醫生的診斷只是普通的發燒。由于五年級課業較重,因此下午我又繼續去上學了。上學的路上顯得分外艱難,平時一手能拎起的書包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終于邁著沉重的腳步走進了班里。
突然,四個挨近電風扇的同學像得到什么暗號似的,幾乎一起把電風扇關掉了。我當時也沒有多想,一屁股坐在座位上,拿出作業本埋頭寫起作業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汗珠也一滴一滴順著額頭流下,我合上作業本,用手擦了擦汗,抬起頭來。
難道他們不熱嗎?這個疑問從我心頭涌現,于是四處張望,看到有的同學用手紙擦脖子;有的同學不住地用手扇風;有的同學用嘴把頭簾吹起;還有的同學一只手寫作業,另一只手拉著衣服領子不停地呼扇,這讓我的好奇心大增,對不了解的東西刨根問底的精神又在我的身上發揚光大了。我問了班里最守不住嘴的小天:“小天,告訴我這么大熱天兒,為什么不開風扇呢?”小天不假思索地說:“我才不會把他們怕你吹著風病情加重這個秘密告訴你呢。”本以為應該嘲笑她,因為她把秘密說出來了,可我此時卻怎么也笑不出來,鼻子酸酸的,想極力掩飾自己,但那不聽話的晶瑩的東西偏偏奪眶而出。雖然這只是同學們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卻足以讓我感動不已,因為我一直覺得這些事情只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才能做得到。此時此刻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此情此景深埋在我心中!
這就是同學情,這就是暖暖的同學情,這就是我珍惜多年美好的友誼,友誼地久天長。已有成千上萬句優美的詞匯來贊美友誼,可這里我只想用最樸實的沒有華麗裝飾的四個字來贊頌它:“友誼真好!”
學生情感作文 篇4
師生情
人間處處都需要感恩。
感恩慈祥溫柔的媽媽,把我帶到這個世界,養育我長大成人;感恩身材魁梧的爸爸,雙手撐起我們的家;感恩和藹可親的奶奶,和顏悅色地說:“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清華!”;感恩幽默有趣的爺爺,講一些我從未聽過的笑話,逗得我笑哈哈。 感恩春天里的一縷暖風,感恩夏天里的一杯飲料,感恩秋天里的一片落葉,感恩冬天里的一片雪花。感恩饑餓時的一塊餅干,感恩口渴時的一杯涼茶……
感恩,來見證安徒生的童話。而我現在要感謝的人是我的語文老師。
記得那天早上,我開開心心地出了門,到早餐店時,我左掏掏,右掏掏,掏出5元錢,去買了一個燒餅,開心的嚼著。忽然手一滑,燒餅掉地上去了,慘不忍睹。我又垂頭喪氣的來到了牛奶店,買了一杯牛奶,用吸管“啪”的鉆了一下,嘿,鉆不開?我又鉆了一次,鉆出兩個洞來了,一邊在流牛奶,一邊在喝牛奶,“高科技”呀。牛奶流的更厲害了,我只好扔掉牛奶,心痛呀,這畫面不堪設想,我拉長了臉進學校了。
到班后,老師看見我這垂頭喪氣的樣子,問我“怎么了?”同桌幫我說:“她早上沒吃飯!”老師把我拉出去,給了我一些錢,讓我去買些早餐吃。當時,我心底滿滿的都是感激。千萬個謝謝在我心中蕩漾。我很想大聲地對老師說:“老師,謝謝您!”可心里閃過一絲猶豫。在我心里天使和惡魔又出來了,天使嘟著個嘴說:“快呀,說謝謝,老師對你多好啊!”惡魔叉著手瞪著眼說:“這世界沒有愛,沒必要感恩,拿著錢,買零食吃去!”天使和惡魔又開始吵架了,我讓她們回了“家”,它們只好飛入了我的內心。我小聲地說了聲:“謝謝!”然后跑走了。回來之后,老師發現我沒買水,便關心地說:“我的辦公室有杯子,去倒杯水喝吧!”我的心里暖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過幾天后,我把錢帶來了,準備還給老師,老師卻說:“不用還了,你用這些錢去買些學習用品,好好學習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回報。”我頓住了,隨后對老師感激地點點頭。我的眼睛澀澀的,想哭,但心里暖烘烘的。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感謝老師,讓我體味到師生情的美好。愿感恩之心在你我心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