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150字人生感悟【3篇】
第一篇: 致敬英雄150字人生感悟
“鐘”于祖國,迎“南”而上,重于泰“山”。即使新型冠狀病毒擾亂了我們的生活,可這位大“山”一直在背后默默的守護者我們。
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時候,感染者都是人們最避之不過的,就連醫生也不管輕易接觸,就在這時,鐘南山院士站了出來,他說:把最嚴重的患者全部都送到我的面前。當時,所有人都被他的話語震驚了。時隔17年,似曾相識的病毒又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就在所有人都在恐慌的狀態下,他還是當年的那一句話:把最嚴重的患者全部送到我這里來。天哪!此時鐘南山已經是84歲的高齡了。
面對嚴重的疫情,多地國家也出現了病毒的侵擾。日本,韓國,美國等。近期,韓國首次突破5000多例確診感染者。這時,鐘南山又說:抗戰疫情不僅僅是中國這一個國家,而是全世界抗爭。所以,他又背井離鄉,親自前往歐洲等地,研究疫苗的辦法。
為這為偉大的院士點贊。讓我們為中國加油,為世界加油!
第二篇: 致敬英雄150字人生感悟
我敬佩那面對元朝高官誘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對彈盡糧絕仍堅持抗日的楊靖宇,我敬佩那面對兇惡的仍寧死不屈的夏明翰……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英雄,都值得我們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還有奮戰在防疫第一線的鐘南山院士。
鐘南山,一位84歲的耄耋老人,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而且是當之無愧中國呼吸系統傳染病防治的領軍人物。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發,面對未知的病毒,人們墜入恐慌,鐘南山院士冷靜、無畏,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顧自身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與死神爭奪生命——老人,變成了戰士。有人評價說:“抗擊非典如果沒有鐘南山院士,結果可能就不會是這樣。”2003年,鐘南山被廣州市授予“抗非英雄”榮譽稱號。
17年后,84歲的鐘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動所有中國人。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現時,他依然奮戰在和病毒較量的第一線,尋找戰勝病毒的良藥。現在,在肺炎的情況危急時刻,鐘南山院士成為人民群眾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戰勝的信念。您就是我們心中的定海神針!
讓我們向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第三篇: 致敬英雄150字人生感悟
我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是一個萬象更新、合家團圓、喜慶祥和的日子。然而,2024年的春節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打亂了節奏。短短的幾十天,病毒好似“狂風卷浪”般肆虐武漢,遍布全國。在閉門不出的日子里,疫情訊息無時無刻不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在緊張的線上學習之余也時刻關注疫情的變化。疫情之下,涌現出的一位位“抗疫英雄”讓我心生崇敬,備受感動。
最危險的時候總有一些人默默奉獻,挺身而出。17年前的非典,67歲的他曾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 17年后,84歲的他重新披掛上陣,義無反顧奔赴武漢,沖到疫情的第一線。他就是我心中的抗疫英雄——鐘南山爺爺。我永遠也忘不了鐘爺爺坐在前往武漢的高鐵上閉目休息的那張照片。花白的頭發讓人看著心疼,緊閉的雙眼,疲憊的面容下卻讓人感覺到他的力量與堅定。我只祈禱擁擠的車廂不要太過喧鬧,能讓鐘爺爺養足精神,有更多力量打贏接下來的這場“硬仗”。
疫情中,來自全國各地的“抗疫英雄”,讓我看到了人世間的真善美。各地醫生、護士奮勇爭先,主動請愿,馳援武漢,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我永遠也忘不了他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留下的背影,忘不了他們摘下護目鏡臉上勒出的痕跡,忘不了因為消毒水的浸泡而干裂、發炎的那雙手……每當看到這些圖片我的心便顫抖起來,他們不顧自己安危,一心只為救治感染者。有一位醫生說:“看到這些感染的患者,我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又重了幾分,我們要爭分奪秒,因為我們要和時間賽跑”。他們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戰。當我看到醫護人員不幸感染肺炎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我的眼淚不由自主的落下來,惋惜、崇敬、不舍之情在我的心中翻涌。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人們也用不同的形式為武漢疫情做出貢獻,紛紛捐款捐物。老師曾經教會我“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作為新時代的少年,一個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學生除了努力學習,掌握知識,我覺得也應該為抗擊疫情盡一份綿薄之力,我發動我的爸爸盡我們所能買了醫用物資捐給我們當地的醫院。我用這種方式向身邊的抗疫英雄致敬,也希望他們都能保護好自己。
因為無私,所以無畏,因為無畏,才敢于逆風前行。抗疫前線的英雄們,只愿暖春來,你們平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