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讀論語有感作文集錦8篇
有關(guān)讀論語有感作文集錦8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論語有感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1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有一本書記錄了他與他弟子的言行——《論語》。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撰的一部語錄體著作。這本書涉及政治、文學(xué)、哲學(xué)、道德以及教育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朱熹把它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這本書里的每一個句子都能告訴我一個道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讓我知道了如何才能保持君子風(fēng)格;“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讓我明白了“學(xué)”與“思”的辯證關(guān)系;“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讓我了解了認識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弊屛抑懒艘蛞磺腥藢W(xué)習(xí),要隨時隨地注意學(xué)習(xí)······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這句話闡述了孔子認為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恕”。寬恕是一種潤滑劑,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寬恕是一種鎮(zhèn)定劑,可以使人在眾多紛擾中格守平靜;寬恕是一縷陽光,可以消融彼此之間的猜疑積雪;寬恕是一座橋梁,可以將彼此間的心靈溝通······寬恕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種因素。如果沒有寬恕,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無比沉重,身后的包袱就會越來越重。總有一天,它會把我們壓垮。
《論語》中的句子不長,但是每一個句子中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感悟。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這本書。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2
中華文化一直是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存在,歷史風(fēng)塵不斷地洗滌和沖刷,但那漢字里墨香溫存的一筆一劃,那世代傳承的表達,仍然矢志不渝地堅持流傳,我相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華文化有一種人性的支撐——中華美德。說孝,自有“戲舞學(xué)嬌癡,春風(fēng)動彩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母指才方嚙,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論語別裁》的作者南懷瑾先生也忍不住要問一句:“孝道是怎樣一個東西?”它是中華美德的根本,一個人如果連父母也不愛,我們還奢望他去愛別人?說師,自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都說尊師重道尊師重道,又怎能讓它僅僅成為一個口號?
尊師重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回想每一個在我們生命中走過的老師,我時常會想,如果沒有他們,如今的我們會長成怎樣的人?老師的恩情,不只是教師節(jié)的一張賀卡就能作為感恩的體現(xiàn),老師有那么多的學(xué)生,我只是那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可是師恩如山,無論對于我,還是對于那茫茫眾生,老師,總是左右我們?nèi)松壽E,領(lǐng)你走向更為成功的終點的那個始終無怨無悔的人,所以尊師重道,應(yīng)是在中華美德熏陶下的一種本能。說義,自有趙氏孤兒的震人心魄,也有東漢末年桃園結(jié)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感人至深。中華兒女骨子里都有一種義薄云天的豪氣。孔子云:“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于比。”災(zāi)難中,我們看到的一次又一次義氣兒女的冒險救人,深海,火房……他們不是不怕危險,他們不是不珍惜生命,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了舍生取義,那是刻在他們骨血里的“義”讓他們選擇了比生更華美更動人的死亡。說利,自有泰伯“棄天下如敝履,薄帝王將相而不為”的那份超脫……說韌,自有謝婉“永初十年冬,周帝崩,朝野翻覆,諸王皆謀自立。時有亂軍夜襲,見婉披發(fā)執(zhí)槍于城上,肝膽俱裂,乃退。”的這份堅守……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已經(jīng)成了亙古千年的不可磨滅的存在,它隨著長江黃河奔流不息,隨著喜馬拉雅山逼視太陽的光芒,最重要的是,它成了每一個中華兒女血液里跳動的神話,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傳達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溫故而知新……”,記得這是初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論語》,而現(xiàn)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些竟然是從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妹妹口中講出,一邊背誦一邊抱怨古人寫字總喜歡寫“錯別字”,同樣的字體,竟有多種讀音,我不禁為這種獨特的感慨開懷大笑,原來儒家經(jīng)典,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伴著小朋友成長。人常道“鉆孔鉆孔”,先鉆后有孔,自然而然,伴著情景喜劇的推出,孔子的老師卻被認為鉆子,然而,撇開一系列的喜劇笑話,以真誠的態(tài)度去讀《論語》,卻別有一番體會。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想這是我們所接觸的內(nèi)容中最簡單的一句吧。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語,卻是我們學(xué)習(xí)中不可缺少的態(tài)度,不恥下問,人人會說,當(dāng)真正要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卻很少有人坦然接受,因為自己怕被別人笑話,不曾嘗試拋開面子,虛心請教。反之,你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成功與進步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對每一位學(xué)生來說,也不失為對學(xué)習(xí)的一種勸勉,誠誠懇懇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是至觀學(xué)習(xí)的重要因素,只學(xué)習(xí)不思考,對于總結(jié)出的規(guī)律死記硬背,無疑是事倍功半,伽利略因為有了探索精神,敢于實踐才成為人們所景仰的學(xué)者,而對于孔子,教育學(xué)生要有勤學(xué)好問,溫故知新的精神,才使得學(xué)生中涌現(xiàn)出一批大學(xué)問家,才使得儒家思想影響至今。
《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孔子靜心總結(jié)的哲理名言,每一句都會發(fā)人深省,受益匪淺,每個人都想擁有孔子的智慧,殊不知,在他的背后,卻也是做到勤奮、多問才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圣人形象。在讀《論語》的同時,我們才能體會到一個成功人士背后所付出的艱辛,這無疑是我們求學(xué)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柱。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4
讀《論語》有感《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部分弟于言行的語言,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輯錄而成。這是一本十分值得讓人去閱讀,去品味的書。
四年級起,我便開始閱讀這本書,這里面記載了孔子關(guān)于政治、哲學(xué)、教育、倫理、文學(xué)、藝術(shù)的道德修養(yǎng)各個方面的言論。
每當(dāng)一有時間,我會棒著它貪婪地看。里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么一句:子貢問曰“孔文子向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子貢問孔子:“為什么孔子的謚號是“文”呢?”孔子說:“他聰敏好學(xué),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導(dǎo),所以謚足是“文”。”
讀了這句話,讓人有所深思。是的,我們在學(xué)習(xí)上能不恥下問,虛心請教別人,就一定會有所提高。可是有的同學(xué)認為問別人會顯出自己的笨、不聰明、這是不對的。你想想,連孔子這樣的大人物也請教過別人我們就不能嗎?孔子認為,什么人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xué)問的,所以他遇不懂的問題總是虛心向別人請教。所以,我們小學(xué)生就更要虛心地向別人請教了。不懂就問,不要感到羞恥,不會就不會,正所謂知只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是知道,不知道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裝懂,要虛心地去向別人請教。
《論語》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從中得到的樂趣不計其數(shù)。大家需多讀這樣的書。因為,它值得你用心去閱讀。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5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中國的水墨山水畫世界獨一無二,墨色與宣紙的幻化中千山萬壑一筆呼出。蔣勛對這一門黑白的藝術(shù)說過這樣的話:“全世界都在用顏色畫畫,我想中國人有一天一定要解答,為什么我們大膽到不用顏色只用水墨來畫。我想其原因在于:彩色的東西比如彩色的照片常常是當(dāng)下的,黑白的照片給人的感覺是回憶的。因為繁華去盡之后,在回憶中,生命有一個安靜下來的力量來看山、看水、看自己……”這種安靜的力量只有智者與仁者才能擁有,他們懂得:萬物靜觀皆自得,他們懂得在萬籟俱寂之中修煉儒雅、修煉智慧、修煉仁德,因而他們才能在一動一靜中擁有樂于壽。
對于“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我們既可以分開來解釋,也可以理解為“智者”與“仁者”是同愛山水的。我更認同第二種理解。為什么中國人有如此深重濃厚的山水情懷呢?我想,最直白的原因是華夏大地山河壯麗,山川秀美,大河滔滔,峰巒迤邐,無論古人走到哪里,俯仰之間盡是碧水黛山,詩意的情懷便噴薄而出。再者,山水附著著中國人太多敏感的心靈和微妙的哲學(xué):深山中的寺廟滿院禪意芬芳;竹篁中的陋室主人彈琴長嘯;仁人智者“于土山營墅,樓館竹林甚盛”。山水與仁人智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仁人智者也在山水之間悠然閑適地享受生活,釋放著生命最沉靜的光芒。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6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并不是說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xiàn)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xué)……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chǔ)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yǎng)、一種禮儀、一種體現(xiàn)自身優(yōu)雅高貴的表現(xiàn)形式。無法通徹地了解相互的生活習(xí)俗、知識結(jié)構(gòu)、文化構(gòu)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以前總說門當(dāng)戶對是封建毒害的殘余,但真的沒有更現(xiàn)實的意義嗎?就我看來,它是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經(jīng)常被忽略的、精神層次上的鋪墊。當(dāng)然,我并不是說要把其當(dāng)成一種鐵定律例來執(zhí)行,而是認為應(yīng)該作為必要的參考來對待。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tài)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離的。否則就是非愛行為,就是事君數(shù),思辱矣;朋友數(shù),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結(jié)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讓自己成為善良的、樂觀的、幸福的人,使自己與這些美好的品德相貼近,那么至少可以在與這樣美好的人相遇時共品一杯茶。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7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書,書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孔子的思想和主張,對后世的影響極為深遠和廣泛。
《論語》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語言質(zhì)樸精練。其中有許多傳誦至今的名言,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任重而道遠”。它們所蘊涵的深邃的寓意膾炙人口。
讀《論語》,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不是一道晶亮跳躍、清澈見底的小溪,而是一條遼闊、深不可及的滾滾大江,它磅礴的氣勢深深打動了我們,讓人久久地沉思。
孔子將“禮”作為最完美的倫理規(guī)范和制度,同時,他又將“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準(zhǔn)則和品質(zhì)。“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論語》中被著重表達。它的內(nèi)涵是豐富的,其中體現(xiàn)之一為“仁者先難而后獲”,意思是:仁人是難事做在人前,收獲退居人后。相當(dāng)于我們今天常說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這也是當(dāng)今社會衡量人的道德水準(zhǔn)、精神品質(zhì)的尺度之一,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努力追求的一種境界。由此可見《論語》對現(xiàn)實社會的積極的影響和它強旺的生命力。
《論語》中有與當(dāng)代思想相悖謬的地方,應(yīng)該芟除。但它的菁華必然陶鑄我們。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8
《論語》這本書匯聚了春秋時期的大儒學(xué)家孔子云游四海、輔佐君王、教育弟子時曾經(jīng)說過的話,讀《論語》有感作文400字。聚集了孔子畢生的心血,處處展現(xiàn)了儒家“仁”的思想結(jié)晶。
此書總共有十三篇。自古以來都是用于教學(xué)和治理國家的。常言道:“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它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呀!
讀完此書后,我印象最深、感覺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話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會里,做任何事不僅要有實力,最關(guān)鍵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況下,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著冷靜,不能魯莽,這樣才能做出一番事業(yè),讀后感《讀《論語》有感作文400字》。同樣,我們在學(xué)習(xí)中,每件事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才能開動我們的腦筋、豐富我們的知識;在平時考試中,每一道題解答前一定要審清題目的意思,經(jīng)過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筆解答,力爭做到做一題對一題,因為“磨刀不誤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題的時間。
可見,孔子的知識淵博,《論語》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揚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基本準(zhǔn)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