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文集錦五篇
【精華】散文作文集錦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散文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散文作文 篇1
他,是精神極端而后豐富的人吶!
正如一些書中對于周國平先生的簡介一般,其實在可以稱一哲學家,其中對于人性所詮釋的哲理也是其散文中尤為核心的一部分內容。他用散文這一文學形式來談他的哲學,他的思考以及他實在與眾不同的見解,用一顆虔誠的心來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心靈的歷程和磨難。
他的文學是富有沖擊力的,但有時卻也教人深思反省起來,這一“頑童”用富于理性與感性于一體的文字風格來感染者精神平乏的現代人。
淺通其人后,是想讀其文的了,可是我在翻開扉頁的那一刻前,心中卻犯起了嘀咕,不禁疑慮,憑我這般,究竟能否解其哲理,貫其思想等等,但終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讀了起來,頓時,之前顧慮全消,他的文字深入淺出,老人和小孩都能獲得啟迪吧!
“他們關心精神價值甚于關心物質價值,在他們看來,無論個人還是人類,物質再繁榮,生活再舒適,如果精神流于平庸,靈魂變得空虛,就絕無幸福而言。”這句話值得我們銘刻于心,銘記一輩子的。這句話中的“他們”便是指守望者們,國平先生看出在這個喧鬧的世界上,爭名逐利的人實在不少,而他們卻往往忽視了精神的重要性,此時就須出現守望者們守人類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人類超凡脫俗的精神之天。俗語曾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物質世界已陷不可自拔的人類是不足以,不愿去尋求物質的本象,過眼煙云般紙醉金迷的奢華享受極大滿足了人們的物質欲望,卻因此蒙蔽了雙眼,葬送了卿卿真、善、美的精神。不流于他們是極痛苦的,茍非超脫常人的毅力是萬不能攀至此等境地的。在漫漫長夜,惟守望者揣一顆孤單寂寞之心在那兒獨忍!
“今天的孩子們何嘗不是在懸崖邊上的麥地里玩,麥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懸崖下是空虛和物欲的深淵。”現今的世界何嘗不是這樣,孩子們終是無邪的,終得是受外在而影響而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他們終究有兩條路,做兩類人,俗人及守望者,俗人占據物質世界,而守望者占據寸土寸金的精神世界。當今中國乃至當今世界前者不勝枚舉,后者屈指可數。
有感,即有感覺,得悟,我心中記住的而不過幾個字罷了:守一方潔凈之土,望一絲可敬之神!
散文作文 篇2
二月的凌晨,從幽幽的蘭花夢中醒來,一絲暗暗的蘭香,隨著涼意,爽爽地沁入鼻息,睡意頓消。從飄渺世界,回到凡塵,幾盆盛開著的蘭花,在草堂相伴,且香氣襲人,想寫篇有關蘭花散文的念頭,再次緣起,只是古今名家,已寫遍蘭詞、蘭詩、蘭賦,不敢下筆了。
胡思亂想中,突生一念,把養蘭花與寫散文比較,拉郎配似地閃出一個題目:散文如蘭。猶如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位風流倜儻的俊男才子,迎面碰上了,高雅美艷的靚麗姑娘,頓時擦出火花,把自己都驚呆了。
接著,我更加清醒無眠。任思緒馳騁,歷數蘭花和散文的奇妙之處,恰是趣味相投比翼鳥;任筆下生飛,靈感遐想,照單全收,記錄在案;任鍵盤跳躍,臨時抱佛腳,百度收尋,補充知識積累。就這樣,一溪一流清泉水,伴著絲絲幽香,從深山涌來。霎時,學習與創作一起展開,蘭花和散文同時欣賞,頗具人生幸福時光。
有了我,這個和事月老,在如夢如幻地想象中,養蘭花和寫散文的相同相通之處,還真不少呢!個中詩情畫意,可隨心揮灑。
老來才開始養蘭,親友送來幾盆,逐漸有了栽培和欣賞的興趣,這個冬季,家中花開不斷,甚是喜人。學寫散文也一樣,一直是門外漢,去年歲末,一時心血來潮,偶成安豐塘尋夢。新年伊始,有幸,結緣于散文在線,找到了心靈的花園。跨入這個新奇而神圣的門欄,有編輯和文友厚愛的滋潤,不停地辛勤耕耘,播種,育苗,栽培,已有習作七八篇,在網絡的的空間,開辟了屬于自己的心靈樂園。
家中有蘭相伴,空氣清新,青綠常在,身體有了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悠然自得;心靈有散文寫作相陪,感悟著人生、回報著社會,延伸了生命的意義。兩者有如兩位摯友,與我朝夕相處,使賦閑之命,等死之軀,又發出一點余熱、新熱。生命在于運動,大腦需要翻新,不經意間,說不定還會延年益壽呢。
老年學藝,興趣使然,苦中作樂,一往無前。對蘭花,不會養育,不懂欣賞,就摸索著,學習著,精心打理,細心品味,逐漸掃盲,陶冶情操。學寫散文,心動不如行動,從門外,到門里,邁開一小步,就是抉擇上的一大步,就是開啟人生道路的一大步;水平低,可以慢慢學,慢慢練,慢慢提高,只要起航,就會到達一個個港口,領略一處處優美風光。
蘭花,出自深山,是大自然的驕子。孔子以一句芝蘭生于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奠定了蘭文化的根基。蘭花的品種有很多,國蘭就有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等五種。每一種,又可細分,有幾千種呢。蘭花還有名貴和普通之分,名貴的,可以欣賞,可望不可即;普通的,人人都愛,戶戶可養。但真正動手養育的人并不多,大都是飽飽眼福,給予羨慕和贊美。
散文,從遠古走來,是文化的源頭。她和文字同生同長,衍生、滋潤、分離出各種體裁。現代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等并稱的文學樣式,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具體可分為敘事、抒情、寫景、哲理等散文種類,從不同覺度,還可以細分為很多種類。散文也像蘭花一樣,是有生命力的,承載著歷史,承傳著文化。美文,天下共賞,名家,人人喜愛。
蘭花,在百花園中,是十大名花之首。蘭花的花語,淡泊、高雅,是中國文人氣質和性格的貼切映照。散文,在文學苑中,具有文類之母性,享有特殊的地位。品蘭,詠蘭,推動蘭文化,為散文增添了美麗與芳香,高潔與典雅,使蘭花從一種珍貴的植物,升華為中國人理想人格、情操、信念和道德風尚的象征。
散文,促進蘭花提升品味,提高價值,走向市場,形成了發展的規模。時下,養蘭、愛蘭活動風起云涌,加之現代養育培植技術的運用,不斷改良、創新品種和品質,蘭花和蘭文化,正在走向千家萬戶,譜寫著新篇章。
散文的發展和普及,同樣面臨著機遇和挑戰。走向網絡,走進在線,已邁出有益的一步。有了散文在線,有了創作、發表、學習、交流的'平臺,有了安頓、充實、升華心靈的家園,愛好者與日俱增,文庫日益充盈,散文質量日益提升。在線的網站和編輯,就像心靈蘭花的園丁,用辛勤和智慧,一線牽著百花園,把千花萬花展出來。
散文如蘭花,歷寒熬暑,常綠長青,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千姿百態,濃妝淡抹總相宜,具有極強的適應性;淡真典雅,清香悠長,具有極強的親和力。
學寫散文,要向學養蘭花一樣,精心養護,細心呵護。蘭花無言,但她在用生命和我們對話,澆水、施肥,溫度、陽光,剪枝、修葉,都很有講究。不用心,方法不當,就會給顏色看;太溺愛,多多益善,也會不開花,不展現風雅神韻。
寫散文,要像對待無言的蘭花一樣,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和受眾的心靈對話。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自己的積累有一泉水,才能舀出一瓢瓢甘甜之水;天長地久地用勤奮,用執著,用智慧,充實心靈,必能不斷地開出靈感之花。
江漢平原,一個少有的漫長的冬季,春天遲遲不來。但我有我的蘭花,惠蘭早早的嬌艷地陪伴,墨蘭按時報歲,春蘭傲雪怒放,君子蘭亦來湊熱鬧,拔箭而出,正在含苞。群蘭爭艷斗香,把我又帶回了生命的春季。
我有我的散文,雖老來結緣,卻一見鐘情,如火的熱情和決心,有如盛夏般猛烈。兩個多月來,在親友的支持下,散文在線的呵護下,原創出一篇篇習作,盡管水平不高,但都是自己的心血之作,心靈之作,大有生命秋天的果實,得到收獲之感。
蘭花,散文,兩位摯友,攜子之手,永不放手!
散文作文 篇3
每篇散文因為主題不一樣,所以,給我留下的啟發、感想也不一樣。《軟枝楊桃》這篇散文讓我明白當整個社會的人都只重視外表的好壞,不重視內在的美丑時,真正清凈的生活就不可能實現。《在繁花中長大的孩子》則讓我明白在美麗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因為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心也是完美的。《水終有澄清的一天》又讓我明白,雖然一秒鐘的混亂,可能需要幾天才能清凈,但只要我們一向堅持邁向更高境界,水,終有澄清的一天。《留一只眼睛看自我》讓我明白,只有留一只眼睛看自我才能明白成功的真諦,如果心執著停滯了,就只有死路一條。
是啊,一本書給我帶來了這么多啟發,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覺得太好看了,結果媽媽叫了好幾次都沒聽見。這本書用巧妙的方法引出了許多生活事物中的看法、理解。讓人情不自禁的想看第二遍,書中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地方,十分耐人尋味。整本書寫的十分好,還讓我明白了許多新鮮事物。偶爾,我看到精彩、好笑之處,都會不由自主的笑一笑。
每當我看見林清玄寫的書時,都會拿起來讀一讀。因為,每當我拿起來閱讀時,都會讀出不一樣的味道。
散文作文 篇4
對雪后美景的欣賞,簡直進入了一種瘋狂的狀態。
踏雪龍潭湖的興致還未盡了,便又有了攀登狼峪溝谷的設想。
狼峪,聽名字就有些毛骨悚然。
大自然恩賜了兩天的好天氣,氣溫回暖了那么一點點。雪融化的差不多了。大地恢復了一些生機,有了一些活泛。雖然沒有春天的明媚亮麗,然而雨水浸潤后的大地,顯得更加的老成,更加的沉靜。濕漉漉,水淋淋,黑黝黝,就像浸透了水的一塊兒黑牛毛毯子,踏實的讓人心安。地埂背陰處,沒有消融的冰雪,露出的一道道白,就像鑲嵌在毯子上的銀色斑紋,點綴的大氣而素雅,雄渾而通透。空氣清新,朔風涼爽,是居室里,暖窩窩的人無法體驗到的一種享受。
來到山溝里,是另一番的景象!
今年夏天我們就來過這個地方,朦朧中,我似乎看到了漫山嫩綠的小草,爛漫的鮮花。那淙淙的流水聲,咩咩的羊叫聲,還在耳際回響。
當時,我們就是沖著這自然的美麗而來的。
可眼前卻是滿眼的銀白,從溝底一直爬到山坡,從緩緩的山坡一直延伸到山巔。如一匹白色的幔,從天上鋪展下來。就連西坡上那條蚰蜒小路,也早已沒有了坑坑洼洼,猶如蓋著厚厚的羊毛毯在沉睡著。坡上的老楊樹瘦骨嶙峋,挺拔聳云,裸露的枝條,張開手臂,伸向天空,探向大地,有一種傲然的氣勢。我想,脫去華麗外衣的肢體,竟是如此的骨氣。
沒有了艷麗的裝飾,沒有了鮮花的馨香,沒有了凡夫俗子的奢望,真實的就像腳下的碎石,硬當當的,不含半點的虛偽與夸張,輕浮與奢華。
這是一個多么的真實啊!我看到了山的靈魂。
腳踏一條小路,身在半壁懸崖,覺得自己也像那老楊樹,沐風而嶙峋。
突然覺得自己高大起來,心純凈的就像這里的雪,沒有半點的污染。精神霎時大振,繼續向上,奇觀就在驚險之處。
誰能想到,上到半坡迷失了路。一邊是半圓形的梯田,像張開的雙臂,摟抱著山體。一邊是懸崖、深谷,奇險令人畏懼。
實在無法再爬了,也不敢再爬了,要是不留神,腳下那么一滑……我有些心虛,汗涔涔的不敢邁步。
風加大了勁,吹得人都站立不住。
正要打退堂鼓時,希望出現了,不遠處的一條小路如同一條黑色的帶子,盤繞而上。
“這里有路!”
顯然是通往山頂的一條小路,是掃帚掃開的,掃帚的印子在雪上還留著痕跡。
既沒有羊群的腳印,又沒有人走的腳印,是何人掃開的道路?
這是上帝的一種恩賜,還是人間的一種福祉?
毋庸置疑,心存感激。繼續攀越,否則就有愧于掃路者的用心!
很順利的爬到了山頂。此時,風更猛更大了,一身的熱氣吹的凈光,冷氣便開始親昵我們的身體。
陽光也似乎減弱了它的威力,只是白花花的照著。
遠處山峰連云迭起,遠近高低各不相同。霧靄祥云籠罩著山頂,真是蓬萊仙臺,瑤池神地。
烽火臺猶如一位滄桑的老人,雖然斑駁陸離,卻不失它的高大與偉岸。它沉默的站在山頂,靜觀人間風云變化。面對眼前的繁華盛世,它一定有著許多的感慨,也有著被冷落的孤寂。
頂上的枯草迎風瑟縮,還有幾只喜鵲在盤飛,在鳴叫。
明代的長城盤在它的腳下,坍塌的墻垣,裸露的肌骨,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它被遺棄后的哀傷。
我想到了孟姜女哭斷萬里長城的傳說,想到了文人墨客的詩句流出的悲傷,想到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壯烈,想到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邁!
揆古測今,多少血淚,多少犧牲!
我雖然感到它不該遭遇冷落與凄涼,它是歷史的見證,是血與火的歲月的象征,但又不希望它再抖起精神,燃起狼煙。
站在長城頂上一個寬闊的地帶,這里有一個殘留物體,與前面的烽火臺遙遙相望,也許是垛口的遺跡,也許是瞭望臺的部分殘存。它低矮、瘦小,有搖搖欲墜之勢,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就像一位老人在期盼著常年戍邊不歸的兒子。一種莫名的蒼涼再次襲擊著游覽者的脊梁。然而,玄幻光下的老人又如披著袈裟的唐三藏。
夕陽染紅了山崗,雪山披上了紅衫,白馬王子馬上變成了窈窕淑女。
隱藏在陰云后的夕陽,從云縫里投射出玄幻的撲朔迷離的紅光!
左子說:“這叫耶穌光!”
光照的大千世界是一派的輝煌,一派的和諧與吉祥!
抬眼遠望,無垠的平川盡收眼底,從腳下鋪展開來一直延伸到天際,村莊如珍珠一般的閃亮,樹木像胡須,山如同眉黛,峰巒就像眉黛上的痣一顆。
雪霽后的冬季,勾起人們另一番的記憶,在這素潔的世界里,泛起“往事越千年”的回憶。伏案疾書,如同赴約于鴻門宴的刀劍,或者四面楚歌的悲哀里。
故地重游,一切流淌在脈脈的血液里。
今夕對比,你是否還沉醉在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酒缸里?
不說便罷,欲說還休。走進冬季,走進歷史,看不盡的風煙繚繞,閱不盡的人間滄桑。再回首,便是夕陽慘淡,雪山在暮靄中沉夢不語!
握住紛飛的記憶,讓紫陌紅塵,展翅高飛,演繹一場蕩氣回腸的經典!
繾綣的筆墨,也許會給你留下美好的一頁!
散文作文 篇5
熬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季,出了正月進二月,從南方吹來強勁的風,迅速把氣溫推向了高峰,在清明節前的4月1日(農歷的二月十三),由于冷暖空氣的交匯,一場大的春雨,終于在長時間的醞釀中,在人們的翹首盼望與期待中姍姍而至。來自遙遠天際的使者,用她粗重的嗓音喚醒了春天的夢。
記得在二十多年前,不知在哪里看到過這樣一副對聯:“一冬無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用這幅對聯來形容如今的魯西南、豫東、冀中南一帶冬天的降水情況,那是再恰當不過了。這里雖處北方,然而近年來卻氣溫逐年走高,降水越來越少,漫天大雪和呼嘯的北風已成為兒時的記憶。
自去年秋種結束到入冬后,氣溫比歷年都偏高,一直是暖冬。據有關測報,中原地帶有6個多月的時間無有效降水,一冬天的最低氣溫經常是攝氏零下2、3度和4、5度之間,有時甚至在零度左右徘徊。土地因長期缺水大面積趨于干旱,地下水也不斷下降,坑塘干涸,有些地方農民吃水、澆地都很困難,農田亟需補充雨水灌溉。正是:時光一霎轉瞬去,“麗人”倩影等不回。而看南方大部,冬季以來不斷的下雨降雪,還多有出現凍雨現象。北方農民盼雨心切,望眼欲穿,唯有對天長嘆。由此,我亦作《盼雨》小詩一首:
一冬無雪、入春少雨/大地長期干涸/禾苗縮緊欲放的心/農民皺起了雙眉/多少個期盼/聽一聲聲嘆息……沒有雨、空氣中會產生污濁/沒有雨、干涸的田野就失去足夠的生機/沒有雨、這世上無法遵循正常的邏輯/沒有雨、生活中也缺少一種美麗!
等雨、思雨、盼雨
惟愿上蒼不再吝惜
我才可架起正欲啟動的犁
將希望的種子播撒
去把豐收的碩果
孕育于廣袤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