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19章讀后感(駱駝祥子19章讀后感500字)
駱駝祥子19章讀后感
《駱駝祥子》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它通過一個貧苦農民的命運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在第19章中,作者魯迅通過對祥子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社會階層之間的巨大差距和人性的悲哀。
祥子只是一個小小的工人
在這一章節中,我們看到了祥子這個小小的工人所處的環境與生活狀態。他不僅要忍受無盡的繁重勞動和精神上的壓迫,還要面對著家庭、情感等方面的困難。他為生計而奔波,為保護自己而斗爭。然而,在這個社會中,他仍然只能被稱作“窮苦無依”的一員。
貧窮成為了最大限制
盡管祥子身體健壯、勇敢有力,但是他所處地位卻決定了他無法得到更高層次、更優越條件下發展自己。因為他貧窮,所以他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選擇默默承受。而這種社會階層的制約和限制,也讓人深刻地認識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不公和黑暗。
人性在世俗中失去了光輝
在19章中,我們還看到祥子在最后決定離開家鄉,但是他卻將母親遺忘在了背后。雖然這一做法表現出了祥子理智、果斷的一面,但同時也展示了人性悲哀的另一面。因為社會和生活環境的原因,祥子學會了為自己保護利益、犧牲他人感情等不道德行為。這樣的結果讓人深思:是什么使得一個原本正直善良的人變得如此冷酷無情?究竟是什么扭曲了這個人性光輝?
結語
《駱駝祥子》以其深刻、真實而又可怖的描寫方法,在當時引起了極大反響。它揭示出了中國當時社會階層之間巨大差距和貧窮對人們命運的影響,也讓我們更加認識到了人性在世俗中失去光輝的悲哀。這部作品依舊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的經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