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錦集7篇)
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精選。 有些事情解決不了不如換個想法,像數學定理一樣,它還有逆定理。閱讀或觀看過程中的感悟把它記下來就成了心得體會。每一個人在學校的時候都有寫心得體會的經歷,心得體會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心得體會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下面由小編幫大家編輯的《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精選》,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錦集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
今天,我們組織看了《暖春》這部電影,其實之前我就已經看過電視劇版的《暖春》。至今,我仍然記得當時那個坐在電視機旁拿著毛巾擦眼淚的我,而現在,又一次看了電影版的《暖春》,我依然被小花和爺爺感動。
當小花被二蛋撿來時,大家只是一味的觀望并沒有伸出援手,只有爺爺二話不說,背著小花就朝家走去。當爺爺決定收養小花時,村長的一句“怎么,又心軟了?”一個“又”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情世故。而現在當我們走在路上,看見身邊需要的.人,我們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他們,還是漠視走開?
當嬸娘處處刁難小花時,我們看見的是嬸娘的刁鉆,無理取鬧,對身世可憐的小花的同情。但是我們也要看見嬸娘的苦處,她是在保守農村的一個不孕女人,殘留的封建思想使她受到的是村里人的冷嘲熱諷,身處這樣的環境,當然會埋怨世態的不公。看見爺爺把小花領回家,當然會覺得這是對她的變相嘲諷,讓她成為全村人的笑柄,所以她自然就會把這種情緒發泄在小花身上。《暖春》教會了我從事物的多角度看待問題,看見人心的好與壞。
當小花做好了飯焦急的等待著爺爺回來無果時,她毅然決然地頂個雨布去雨中尋找爺爺,她不顧風吹,不顧雨打,更不顧摔倒,只為爺爺!看見爺爺背著一大筐柳條,在泥濘的小路上艱難行走,甚至摔倒。看見小花飛奔過去扶住爺爺,我感動了。看見爺爺躺在床上,小花無力地趴在爺爺身旁痛哭的樣子,我又深深地感動了,這個情景是我哭得最厲害的。
這樣的場景還有很多很多。小花為了節約作業本,請求老師用鉛筆批改作業;爺爺的一生都奉獻給小花和寶柱,從來沒有為自己著想;村民接濟小花和爺爺,送個雞蛋,送點大米,送件舊衣服。雖然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東西,但都是大家的心意,一幅幅這樣的情景構成了《暖春》,構成了我們的溫暖人間。
讓我們一起把愛灑滿人間吧!
【篇二】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
高考的“硝煙”剛剛散去,在家無事的我就看起同學推薦的電視劇《恰同學少年》。這是一部絕好的勵志電視劇。它的清新之風能吹去現在許多青春偶像劇的無聊和乏味,讓人的心靈受到震撼,讓人感嘆到以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陶斯詠、向警予等為代表一批有志青年的積極求學的態度,讓人感嘆到湖南第一師范師生在國家危難時赤誠的愛國之心!這部電視劇對于正在休假的準大學生來講,可謂價值無窮!下面我來講講給我印象最深同時也從中感悟頗多的幾個人物:
一.毛澤東
毫無疑問,毛澤東是這部電視劇的男一號,他身上的閃光點最多。當看到毛澤東認識到不該在課堂上頂撞袁老師后,親自去老師家道歉,站在滂沱大雨中淋了一夜的場景,我學到了對待老師要謙遜有禮和犯了錯就要努力改正得好品質。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學生,他們常常與老師作對,無知地認為老師是他的“敵人”,其實他們都辜負了老師的一片好心!當看到毛澤東因為家里窮就節約生活費去買書,他的楊老師看到他的鞋子破了后慷慨地拿出錢給他買,他卻又去買書讀的場景,我認識到了物質生活的短缺不會讓人感覺羞恥,而精神生活的短缺才真正讓人羞恥!當看到毛澤東在雨中鍛煉身體的情景,我深刻的理解了“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價值所在!現在的許多青年展現的是一種病態,一種毫無生氣的樣子,看到既有野蠻體魄又有文明精神的少年毛澤東,我就不難想象他日后的偉大成就!
二.蔡和森
電視中的他個不高,看似柔弱,但是看到他因為家里拮據,生活無法繼續而背上木箱去大街上擦鞋的情景,我不禁流下熱淚。他,不弱小,相反還很高大!想想現在的我們哪個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唯恐我們吃不飽、穿不暖,生活上無微不至,學習上“慷慨解囊”,我們也似乎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關愛,而生在當時的蔡和森還懇求母親讓他在周末去擦鞋,掙錢補貼家里!我們即將邁入大學的青年再也不能躲在父母這避風的港灣,我們要駕起我們自己的人生航船,向成功的彼岸進發!這一路上將會遇到許多艱難險阻,但是那些也是我們人生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要珍惜好這三個月的假期,嘗試著接觸社會,為將來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三.劉俊卿
他是一個反面角色,我也從中找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開始的他很優秀,為什么他一步一步走向墮落,最終遭到大家的唾棄?嫉妒,這是最關鍵的因素!他的內心容不得其他人超越他,比他強!這是導致他一錯再錯的根本原因,他對此要負主要責任!是非感缺失,這讓他的境況越來越糟,讓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壓力,一個被人忽視的因素!這些壓力來自于不同的地方:家人獻身般的照顧、趙一貞父親的勢利、同學的排擠,積少成多,擊潰了他的意志!適當的嫉妒是好的,他可讓我們保持一種活力,一種向上的態度,一種趕超的動力!但是當嫉妒打敗理智后,他將貽害無窮,因此要學會把握,使適當的嫉妒為我所用!
總之,電視劇《恰同學少年》是一部優秀的電視劇!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只是精彩的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勵我們的斗志,給我們向上的動力,讓我們感悟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寫到這里,我耳邊又響起劇中湖南第一師范的學生大聲背書的聲音:“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篇三】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
昨天,蝸牛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部電視劇―《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少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的讀書學習生活。今天,我看了第一集,覺得非常好看。
一個當官的帶著樂隊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了楊先生的家,想請楊先生當教育司的司長,卻被楊先生果斷拒絕了。這位先生叫楊昌濟。
在一個閣樓里,一位汗流浹背的少年正倒立著讀書,而房間外面是一群人在打架,這位少年好像外面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外面的人叫他出來幫忙,他也當沒聽到,還專心致志地讀書。這位少年,叫毛潤之,就是少年毛澤東。毛澤東走出房間說了句“東鄉打西鄉,西鄉打東鄉,老鄉打老鄉,劃不來呀!”接著,他來到一個書店,坐在書店的地上,全心全意地讀書,從上午讀到下午。可是他只讀不買,老板也拿他沒有辦法。這時,走來一位女同學,要買這本書,這本書只剩下一本了,老板從毛澤東手中奪過了書,要賣給女同學,毛澤東不同意,說要有個先來后道,說自己要買這本書,可是他的錢卻不夠,失望地走了。毛澤東看到大街上賣燒餅,才想來來自己一天都沒有吃飯,就買了兩個燒餅,這時,一個要飯的小女孩問毛澤東要燒餅,本來就就沒有錢的毛澤東,卻給了小女一人半的燒餅。毛澤東真是一個有讀書、善良的人!
毛澤東回到了家,告訴爸爸他想考北京大學,他爸爸不同意,還說他一個月換一所學校,哪個學校都沒有都好。還把他關了起來。毛澤東到底能不能去考北京大學嗎?且聽下回分解吧!
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5
理想,是一個人的向往與追求。
一個有理想的人,而且目標遠大,就會對國家、對民族、對人類做出很大的貢獻。
這些道理我是從《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里體會和認識到的。
這個電視劇,每晚一集,看了三星期零二天。劇中主人公毛澤東那勇于追求、有遠大理想的精神感動了我。
毛澤東生在舊中國,因此他的理想是:打倒反動派,建立新中國。并說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他非常喜歡看書,他借老師的書、借同學的書,還去圖書館看書。就因為他這樣喜歡看書,所以,下課后要找毛澤東,別處沒去,就在圖書館。刻苦讀書這一點,我有點做得不好,有時該讀書的時候沒有讀書,去干其它事情了。
還有一件事,就是毛澤東每天洗涼水澡,冬天還去河里游冬泳,并且在風雨中鍛煉,還自編出了一套體操。鍛煉體操這一點,我雖然每天都鍛煉,可是還不像毛澤東那么刻苦,我應該以后更加刻苦鍛煉身體。
它遇到了緊急時刻不慌張,會冷靜地對待事情。例如:毛澤東率領二百學生軍,繳獲了三千反動軍隊的槍。在談判過程中,還差點漏出馬腳來,可他始終是沉著冷靜。這一點,我做得不錯,我在緊急時刻的時候會冷靜。就像用一塊冰冷凍似的將心情冷靜下來。
我感覺毛澤東革命進取的精神值得我們后人學習,每人要樹立遠大的理想。
我要做一個有追求、有偉大理想的人!
【篇四】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
起初聽到《恰同學少年》這個電影名稱的時候,我立刻想到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中的“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那時就有點奇怪,這電視劇怎么起一這樣的名字?肯定和毛澤東有關吧!后來,我便懷著一種崇敬而又好奇的心情去細細觀賞、品味它。
該劇是一部關于做人、立志題材的紅色青春偶像劇。它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表現背景,展現了二十世紀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綏等一批優秀教師形象,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教師應該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實主題。
當我把這部電視劇完完整整地看下來,內心深處便有一股激情在涌動,在沸騰,久久不能平靜。我深深地為當年那氣宇軒昂、胸懷天下的少年學子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充滿朝氣的青春活力和豪邁的革命氣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時代偉人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非凡的風采。他們在對待學習、做人、立志等方面以其典范式的態度和行動感染激勵著我,令我激情蕩漾,熱血沸騰……但在崇敬之余,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現在的大學生……
現在的大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做人、立志方面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原則和目標,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應該干什么,對前途、未來很迷茫,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枯燥的大學課程令他們乏味,所以成天把“無聊”掛在嘴邊,便想尋找一種脫離現實的刺激,于是乎網絡游戲便成了他們迷戀的理想場所……這樣,一些大學生在自由的大學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
誠然,當前的教育制度、不合理的課程設置和現行的大學教育管理制度有其難以推脫的責任,另外,物欲橫流的競爭環境使整個社會都變的有點浮躁,有點物質化,有點拜金主義。但是,這只是一個客觀原因,大學生成才的關鍵在于自身的自制與勤奮,畢竟,大學校園中也不乏棟梁之材。但是為什么經過四年的大學生活以后會有良才與庸才之分呢?
我想到了一個關于大學生的比喻:大學其實是一個“豬欄”,大學生就是里面成長的“豬崽”,老師們則是“飼養員”。大學給每個人一樣的“豬欄”,“飼養員”也公平地給每頭“崽豬”同樣多的飼料,可四年后“豬崽們”的出路卻各不相同:有些被送去進行加工制成上好的“豬肉成品”,有些直接被投入市場作“精肉”暢銷,有些卻因為銷路不暢而臭掉,而有些卻因為四年間只汲取了少量的“飼料”導致體型瘦小而出不了"欄"。
這個比喻雖然有失妥當,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還是比較貼切的。自由的大學生活在客觀上形成了一個大學生的自由競爭空間,強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從而努力發展成為當中的佼佼者,引領競爭潮流,收獲甚多,而弱者則不能正確為自己取材,從而畸形發展,在自由競爭中處于可悲的地位,收獲甚少。
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先輩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獻身,他們共同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讓國人過上了當家作主的日子。現在,中國正處在一個最關鍵的奔跑、飛躍時期,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學生們,你們還在彷徨什么?你們還有時間去“郁悶”、“無聊”嗎?你們應義不容辭地擔當建設祖國的重任,奮發圖強,實現自己的最高理想!退一步從自身上來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人生何其寶貴,青少年時代又是塑造自身的最關鍵時期,現在如果不努力,那到老時真的就只能“徒悲傷”了!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古人的諄諄教誨我們不能輕視。青年們應該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青年,應該“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陶冶其情操”。同學們,努力吧,在這最寶貴的時刻!做有抱負、有理想的青年,讓自己的青春、生命多一點豪邁與激情吧!切莫做等閑之輩,否則到老時只能感嘆歲月的蹉跎,悔恨曾經的虛度年華、碌碌無為,只能“空悲切”了!
【篇五】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毛澤東的一首“《沁園春.長沙》不僅膾炙人口,而且激發了幾代人豪情壯志。最近學校要求我們讀一本《恰同學少年》這本書,這本書給我帶來很大震撼,我相信也許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已經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著,感動著。
這是一本青春立志小說,描寫了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五年半的學習生活,展現了21世紀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同時也塑造了一批優秀青年教師形象。這本書朦朦朧朧地喚醒了我心中的理想與斗志,并讓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同學情誼;什么是真正的師生情誼;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壯志;什么是真正的胸懷天下……
學生時代,一個愛國和進步思想和風云變幻的政治并存的歲月,一個自由和開放熱思潮和封建守舊的習慣斗爭的年代,毛澤東和他的同學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怎樣救國,這一切都在少年毛澤東的腦海里回蕩:我現在還找不到,但將來一定會找到!于是,勤奮學習,積極交流,開闊視野,關注國事,直至在學生中演變成了如火如茶的最初的革命實踐活動,徒步游湖南.組建學生軍.開辦工人夜校......,毛澤東同志在學生時代已經給我們立下了楷模,相信學習,思想,服務人民,實現自我價值,奮斗的激情也會從我們向遠方和未來無限的延展。
毛澤東是奮發讀書.探討社會出人生優秀的青年學子。清晨,當東方剛剛露出晨曦,毛澤東就走進了教室。這時,他已經做好了冷水浴,開始自習。上課了,他靜靜地聽著,用心聽著,咀嚼著。午飯后,他在閱覽室讀報。晚自習,他一頭鉆進自己愛好的書籍中去,熄燈了他還在讀書。為了博覽群書,他經常買書,無錢買書,就到舊書店買舊書,或借書.抄書。為了鍛煉自己讀書的能力,他故意來到馬路邊人聲嘈雜的地方讀書。他用對聯“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意,莫過一日暴十日寒”勉勵自己。毛澤東讀書特點是具有獨立的.批判的精神,廣交師友,聯系有名望和有學問的人。同時,毛澤東磨練筋骨意志,每天都做冷水浴,還有風浴.雪浴.日光浴。經常爬山,野外露宿,還喜歡長途步行。游泳更是他經常進行的活動方式,“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是當時他在江河中搏擊的寫照。毛澤東奮發讀書,磨礪筋骨意志,目的就是為了改造中國。我想:正因為這樣的努力,他才擁有了豐富的知識和強健的體魄,為今后的革命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本書中,我處處感受到一種少年人身上的勃勃生機,知難而進,對理想的追求,對祖國的熱愛,讀完這本書,我聯想到自己,不由深感慚愧,比起書中人物,我擁有無比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我不必像毛澤東那樣為了買書而舍不得換腳上那雙張著大嘴的布鞋,更不必像蔡和森為了湊足學費,去大街上給人擦皮鞋,吃.穿.學費這些事情從來不需要我去操心,就已經被父母安排得妥妥當當,可是,我好象從沒有好好珍惜這一切,更缺乏他們那種刻苦求學的精神和遠大的志向,也許,從現在起,我應該好好想一想,我究竟是為了什么而讀書?為父母?為老師?還是僅僅是為了一個好的前程?這本書給了我深刻的啟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作為新一代的少年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書中人物為榜樣,樹立遠大志向,刻苦學習,做未來中國的棟梁。
【篇六】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
.coM
每年都有很多新的電視劇上映,比如火線三兄弟、精忠岳飛等。還記得那年的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給我留下好多感受。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是人民領袖毛澤東的一首催人奮進的一首詞。
每每讀到這首激勵人心的詞時,我的心就好似黃山的云霧,不停的翻騰,如錢塘江的大潮洶涌,如地里的巖漿……不禁想起了電視劇《恰同學少年》。
這部電視劇主要說了青年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在湖南省第一師范,勤奮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們組織組織活動,談天說地,說國說民;他們自創軍隊,鍛煉身體,維護治安;他們把贊美袁世凱的書,偷偷地換成了袁世凱的聲討書,利國利民……其中,最令我記憶憂新的有兩個片斷:一個是毛澤東在學校前朗讀詩文:“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同學們都不約而同的趕來,情不自禁地異口同聲跟著毛澤東朗讀起來,聲音驚天動地。我也忍不住跟著他們朗讀。沉浸在激人奮進的劇情中,心中洋溢著愛國的情感……二個是電視劇的最后幾集,主要講的是一只戰敗的隊伍去侵略長沙。長沙城兇多吉少,千年古城可能夷為平地。就是這時,政府跑了,大大小小的人都跑了。可就是毛澤東這些第一師范涉世未深的學生軍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200多人手無寸鐵拿著木棒浩浩蕩蕩沖向3000多敵人的陣地,靠著自己超人的智慧,驚人的膽識,深深的愛國心,在警察的幫助下,使長沙化險為夷……為什么他們能在人去城空,十萬火急的關頭冒著生命危險去保護長沙城呢?是他們的愛國;是他們對中國深厚的感情;是他們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
再看看我們自己,哪一個是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個個都是依父母之命而讀書,一個個都是為自己的美好前途而讀書!與劇中的主人公真是天壤之別!
再看看童第周,他為了中國揚眉吐氣而勤奮讀書,哪怕被人嘲笑,哪怕歷經無數挫折。就是靠著愛國的信念,他在漫漫學習路上,排除萬難,闊步前進。最終解剖了青蛙卵。令中國人,氣昂昂!
還不止這些人,周恩來、祖逖、劉琨,一個個為中國著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同學們,讓我們像《恰同學少年》里的人物一樣為中國著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七】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毛澤東的首《沁園春·長沙》不僅膾炙人口,而且激發了幾代青年人的豪情壯志。部以“同學少年”為主題,以毛澤東在湖南第師范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表現背景的大型青春劇,展現了二十世紀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綏等批優秀教師形象,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教師應該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實主題有很深刻的現實針對性和教育意義。
跟大多青春劇樣,這部戲充滿了俊男美女,但不同的是,劇中人物個個清新自然,造型樸實干凈,行為大方坦然,沒有矯揉造作“裝酷耍帥”的各種“經典“青春劇的pose二十三集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以現代藝術的手段,把代領袖、偉人毛澤東的形象,鮮活的搬到了電視熒屏上。總感覺這個戲拍得特別好,觀看時也覺得不亦樂乎,這部劇打破了傳統講述偉人傳記過時的、僵硬的表現方式和手法,用生活化的、藝術的、情感化的方式把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同時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催人奮進,使劇中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導演所說,“我們不追求形似,努力做到神似”。
該劇第個亮點是思想性強,講了教育應該同社會相結合問題,講了因才施教問題,講了學為所用問題,特別是講了青年學生要關心國家大事獻身祖國和人民問題,無疑是對當前某些教育方針和方法進行了有力批判,是對讀死書求高分的教育目的的有力聲討,是對“兩耳不聞窗外事,心只讀圣賢書”的無情嘲諷。該劇立足于青少年教育,相比今天的太平盛世,20世紀上半葉的中華民族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戰亂頻仍、民不聊生。正是在那樣的年代,大批志存高遠、心發憤圖強、報效祖國的年輕人,上下求索,他們更多思考的是國家的命運、是民族的未來、是他人的需求。他們接受最新的觀點,追求最新的東西,這些,放在任何時代對任何人都有激勵作用。那個年代的那群優秀的年輕人,他們胸懷鴻鵠之志,飽含憂患情懷,他們的身上鑄寫著中華民族的魂,他們是那個時代最時尚的人!
該劇中,不知道是哪集,有這樣個畫面,群學生在起大聲朗讀《少年中國說》,他們讀得豪氣沖天,我當時就被震撼了,為他們的朝氣震撼;為他們的氣概震撼,更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愛國情操在那刻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將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他們將改造舊中國,改造國民命運當作自己的責任,他們意氣風發,激揚文字,奮發圖強!這樣的場面又怎能不讓人心潮澎湃呢?平時聽學校愛國講座也沒這種感覺,暫不說這電視劇拍得好壞,我堅信單是這個鏡頭定會感動很多人。看到這里我在想,許多報道都在通篇長論80后的我們年輕代,如何如何缺乏朝氣、毅志,精神食糧匱乏等等,沒有個好的教材或藝術形式能給我們以生動的啟示。看完《恰同學少年》,我深深的感受到,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恰同學少年》還讓我看到了陽光和青春活力,積極向上的精神和胸懷祖國的氣魄,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有志青年的意氣風發,看得人眼前亮。這部電視劇使我認識到在大學校園這段的光陰是最珍貴的,想想過來的兩年的大學生活,點點,幕幕,兩年大學生活的點滴在腦海中閃現。過去的兩年是充滿爛漫幻想的兩年,我們有太多的憧憬,卻自以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我們也曾有過那樣的雄心壯志,也曾有以天下為已任的偉大抱負和崇高理想,但缺少了那份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英雄氣概。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夢里無數徜徉,卻不能回頭,這就是人生的無奈。《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給了我更多的詮釋,那種久違的青春活力,那種久違的理想主義,那種不容陰暗的堂堂正氣,那種強烈的責任感,讓我深深體會到大學生活得可貴,我要珍惜現在的分秒,不要使大學生活留有遺憾。
梁啟超曾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生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這句話的確是不可爭辯的真理!這句話也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好的見證,正是因為有了那樣的批優秀少年,才有了那個時代之后的那個富強的中國,而現在又何嘗不是如此啊,我們這些青少年是不是有所思,有所悟呢?是不是要做些什么呢?我們不可能成為毛澤東,不可能成為蔡和森,但我們依然可以做好多事,只要我們敢作敢為,那我們定能為祖國的建設增光添彩,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成功不是偶然。這句話每個人都知道,英雄也不例外,從他們生的成長足跡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即便是在少年時代也閃耀著燦爛的光芒。時代不同了,我們不需要去效仿他們,但是那種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鼓舞我們前進的。所以,我們需要更多像這樣的好作品,《恰同學少年》描述的是毛澤東的少年時代,希望以后,在熒屏上能以這種藝術再現的手法,看到更多的世界偉人、中國偉人,給年青代更多的啟發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