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孫漂流記》讀后感-995字作文
《魯賓孫漂流記》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這部小說是由英國作家笛福創作的,小說的故事原形是一個蘇格蘭水手與船長發生矛盾被迫上島,孤身一人經過了四年的努力,終于獲救了。作者受到啟發,于是就寫下了這本書。這本書一共有三百多頁,雖然只有短短的三百多頁,卻把魯賓孫這個近似英雄的人物形象描繪地栩栩如生。自從魯賓孫流亡到島上到獲救,整整過了28年!
在島上,有時做一塊木板都要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面對如此強大的,一個接著一個關乎生命的困難,魯賓孫沒有退縮,而是迎頭而上,這難道不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嗎?有時,我們只差那么一點點勇氣,許多事情就都能成功,為什么要退縮呢?像魯賓孫一樣,從一開始睡在樹上,到有了自己的家,甚至還有鄉間別墅、私人船只、農場、田地。這一切都是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工作完成的。雖然沒有技術,沒有專業的工具,他為什么能創造奇跡?靠的只有毅力——活下去的希望,魯賓孫沒有的,我們都有,但是我們卻沒有他那么大的作為,就是缺乏他的這種堅持不懈,勇氣,面對困難不是退縮,而是想辦法解決困難。魯賓孫不僅具有非凡的創造力和毅力,而且有一個非常寬大的胸懷和一顆善良的心。魯賓孫是個受過教育的人,他對野人的吃人行為非常痛恨。
有一次,野人打仗勝利了,按照規矩,他們到要別的小島上要吃掉他們的俘虜,而這一幕被魯賓孫看見了,他決心制止這種野蠻的行動,他拿出自己所有的彈藥和槍支,做好戰斗準備,當他們準備點火時,魯賓孫果斷地向其中一個人開槍,野人們驚慌不已,以為是神靈顯圣,害怕地跪下來,魯賓孫又開了幾槍,他們當中的一個年輕的俘虜趁機掙斷繩子,飛快地向魯賓孫這邊奔來,那群野人發現了,立即派兩個人來追俘虜,路上有一條運河,俘虜三兩下就劃過來,而有一個人剛過河就累倒在地,這時魯賓孫出來了,開槍打死追來的兩個野人,結果俘虜慢慢走到他身邊,跪在地上向他求饒,魯賓孫收留了他,給他糧食,教他學會用槍,學會英語,并給他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叫“Friday”意思是星期五,星期五成為了他最忠實的伙伴。
雖然星期五是野人,也有吃人等等的陋習,但是魯賓孫不厭其煩地教育他怎么樣做一個文明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容忍和教育星期五,最終星期五變得和英國人沒有兩樣,英語說得非常流利,甚至有了宗教信仰,連心靈都變得高尚,有時還像一個紳士,不過,在危難時刻總能解救魯賓孫脫離困境。魯賓孫又是怎樣做到使一個吃人的野人成為自己的奴隸,也是最忠實的伙伴呢?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魯賓孫那搏大的胸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做到像魯賓孫那樣,不怕艱難困苦,在逆境中始終奮發向上。做一個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的人,我們的祖國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的世界將會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