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讀后感2000字(流浪地球讀后感200字以內)
《流浪地球》讀后感
什么是家?是溫馨的床鋪,是親人的擁抱,還是那塊屬于自己的土地?在《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中,家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成為了一種價值觀和信仰。
科幻作品中常見的題材是未來世界的發展和科技進步。而在《流浪地球》中,人類所面對的卻是全球性災難。太陽即將走向紅巨星階段,地球面臨著被吞噬的命運。為了拯救人類文明,人類集合了全球資源,制造出巨型推進器使地球脫離太陽系開始了漫長而寂寞的旅程。
影片中透露出強烈的民族情感和主義色彩。當災難降臨時,各國政府不再以國家利益為先,而是共同合作尋求拯救之路。這樣一種緊密團結、相互信任、協同合作、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并借鑒。
在旅途中遭遇的危險與挑戰也讓人們得以看到人類智慧和勇氣。在機械故障、流星雨、飛船失控等一系列問題中,科學家們不斷地提出解決方案,而宇航員則毫不猶豫地赴死亡之地修復設備,為地球尋求一線生機。
除了宏大的題材和感人的情節,電影還對現實社會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在電影中,政府不再是擺設或者符號化存在,而是真正擔負起了維護公共利益、保障全民利益的職責。同時,在危機時期,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關注。這些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是否需要重新審視國家、科技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流浪地球》并非一部單純的科幻片,它所表達出來的社會價值觀念和思想內涵足以引發觀眾深入思考未來文明與發展方向。未來關乎每一個人類,我們應該像影片中主角那樣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為人類的未來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