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后感600字高中生(《活著》讀后感600字高中)
《活著》讀后感
作為一名高中生,對于許多文學作品的閱讀,我往往會有一些感悟。其中,《活著》這部小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于《活著》這部小說,最初的想法就是它非常殘酷。故事中講述了一個貧苦農民的經歷,他在家庭、戰爭和政治等方面都遭受了極大的磨難。但是,在這種殘酷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所傳達出來的人性和家庭情感。
首先,小說通過描述主人公福貴與妻子身體力行、相互扶持、生死相依等細節,表達了家庭關系中“血濃于水”的真諦。在生存環境中艱苦度日時,無論是父母還是丈夫妻子間都應該相互幫助、同心協力。其次,《活著》也反映出社會道德觀念的變化,并且對比了當時與現代社會兩個不同時期人們態度的差異。在過去 ,只要能保住自己就足矣。而現在,我們更加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其次,小說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生命的珍貴。福貴身處的那個時代,因為生存條件的限制,使得他們對于生命的價值并沒有多大意識。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福貴卻能夠在自己乃至家族生死攸關的危難時刻,保持著對于生命的珍視和忠誠。由此可見,《活著》更多地是考驗一個人在極端環境下所體現出來的堅韌品質和勇氣。
最后,《活著》也讓我領悟到了“苦難可以磨練出堅強”的道理。“苦難”只是一時之事,世上沒有不經歷風雨長大的花朵。”福貴這個角色,在經歷各種磨難后,并沒有被打垮,反而變得更加堅強、勇敢。當然,“苦難可以磨練出堅強”,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去尋找苦難。只有當困境降臨時才需要勇敢面對它們,并從中獲得成長。
總而言之,閱讀《活著》這部小說,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人性和家庭情感的重要性,也讓我明白了生命的珍貴和苦難可以磨練出堅強的道理。這些都是我們在成長中應該學習和掌握的基本素質。同時,《活著》也告訴我們在極端環境下,一個人的內心力量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