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習作二《寫讀后感》,優秀范文10篇
篇一:這樣的父愛令我動容
——讀《傅雷家書》有感
秦若曦
小時候,我被媽媽搜去看了一場鋼琴演奏會。現在才知道,當時在臺上優雅彈奏鋼琴的老先生竟是傅聰!現在,我讀了名著《傅雷家書》也終于明白,傅聰的成功是因為有一位嚴厲又勇敢的父親。
《傅雷家書》記錄了傅雷給留學的兒子傅聰寫的138封書信,表現了傅雷對傅聰的關愛、思念和擔心之情,體現出濃濃的父愛。
書中的傅雷會像平常的父親一樣猜測兒子為什么不回信,也會與兒子聊聊家常,更會在兒子取得獎項時給予贊美。在生活上他對兒子的擔心、安慰、表揚,無不變成了傅聰成長和成功的動力。他就像位慈祥的老人,事無巨細地關心著兒子的一絲一毫。
但書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卻是傳雷在某一封家書中寫道:“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 不了這種罪過。”是什么讓傅雷這樣懺悔呢?查了文獻的我知道了:原來傅雷也有脾氣暴躁的一面,從而導致他的教育方式是嚴厲的。有一次,傅聰彈鋼琴時彈錯了一個音,他便嚴厲地打他。也因為傅聰挑食而只讓他吃白飯。沒想到這些傅雷一直都記得,并且在多年后還在信中向兒子道歉。我也因此而大為驚詫。因為在我的印象里,很少有父母會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更別說道歉了。傳雷這種勇于剖析自己、勇于直面自己錯誤的勇敢的父愛讓我感動。一位能深刻反思,又敢于認錯的父親,是不會降低自己在孩子面前的高大形象的。也只有這樣一位實事求是又勇敢的父親才造就了那樣一位偉大的鋼琴家——傅聰。
我常常認為我的父親是一位不會反思的人,每次爭辯我占上風時,他是沉默不語,默默地離開“戰場”。而我卻很氣惱,總是追在他后面亂嚷嚷。我想:明明我是對的,他為什么不向我道歉。直到有一次爭辯后,我聽我爸對媽媽說:“我是想冷靜一下怕跟兒子再起沖突,如果我錯了會道歉。可如果不是,我也不想跟他再吵吵,都在氣頭上誰會認錯?”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其實沉默也是一種保護。這默默無聲的愛,讓我心中的巨冰仿佛被猛浪拍碎,一瞬間我沉浸在蔚藍的大海之中,之前的怨恨如碎冰一般,融化在這蔚藍大海之中。從那之后,我認識到了沉默不代表回避。再后來,果然爸爸有一次突然對我說了“這次是你對了,對不起。”我一下子意識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任性妄為。其實我的爸爸是一位冷靜又暖心的人,只是他不太善于表達罷了。
所以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更加篤信,我的爸爸對我的愛也一定像傅雷對傅聰一樣,是那么深沉,那么寬容,那么讓我動容!
(指導老師:陳慧穎)
篇二:《傅雷家書》讀后感
陳泓文
“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系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梁。在《傅雷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與關懷。
眾所周知,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一位有思想的作家,更是一個有著細膩情感的父親。他對兒子的關愛,在家書的字里行間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曾因為兒子的離開而難過,痛哭流涕;也曾因兒子的信被弄掉后,日思夜想,輾轉難眠;也曾多次在信中告訴傅聰要記得回信,要說明是否收到……
傅雷的愛并不只是對兒子的寵愛,有時還表現出了老師般的嚴格。當傅聰在肖邦鋼琴比賽中出乎意料地排行前列時,他告誡說,“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的很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讓兒子不要驕傲自滿。當兒子想離開波蘭時,他又仔細列出波蘭與蘇聯的利與弊。這種諄諄教誨與思想引領,讓兒子也變得審慎、嚴謹。
《傅雷家書》之所以能使人獲益良多,還因為書中能見其廣博的胸襟。他能兼有西方文化的優雅與東方文化的穩重,能客觀看待東西方文化的優點與不足,并將其融會貫通。他也對批評家的建議大方接納,深刻自省。他能公正對待兒子,他曾用“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來教導兒子,也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雅葛麗娜對愛情的一味追求來引導兒子的愛情。
《傅雷家書》也是一本有溫度和真情的書。當傅聰的前任老師過生時,他會特地在信中提到務必要祝他生日快樂。當彌拉生病時,他也單獨寫信問候。當傅聰遠赴重洋參加比賽時,他在信的開頭讓他記住祖國。他的關懷是衷心的,他的叮嚀是溫情的,他們父子的情感是真摯的,父子關系是和諧的。
我們總是會問,親情到底是什么?父子之情到底該怎樣?我想,《傅雷家書》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親情不是寵溺,也絕不是父輩與小輩之間的劍拔弩張。父子真正的良好關系應該亦師亦友,可在你身處險境時伸出援手,在你孤獨寂寞時送上陪伴,當你迷茫困惑時給你指明方向,在你成功驕傲時給你溫馨提醒。
家書,用筆墨讓親情團聚,用信封將親情送達。我想,這也正是“家書抵萬金”“欲作家書意萬重”的原因吧!
(指導老師:袁瀟)
篇三:《傅雷家書》讀后感
《傅雷家書》是一篇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書,就像那促膝的談心,在默默無言中不知不覺地拉近了我和父母距離,我聆聽著,感受著,銘記著。
誰人沒有父母,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傅雷家書》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父母之愛、父子情深。它不是父母對兒女的諄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最平凡的關心、理解和溝通。傅雷敢于在家書中剖析自己,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把自身經歷中的經驗和教訓像涓涓細流灌注在兒子成長的心田中。傅雷先生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做人要直面困難。
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難、汗水和辛酸是在所難免的。面對這些挫折,我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抱著永不放棄的心理,最終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這樣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對兒子的告誡,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子女們的忠告!
做人要懂得善良。
傅雷告訴兒子“人應該為了善,為了榮譽,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為了懼怕永恒的懲罰,也不是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善,應該是發自我們內心,奉獻給社會的。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關愛別人,使別人因為自己的“善”而變得無比幸福,這才叫真善。
讀《傅雷家書》,我感動于傅雷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子女的關愛。大到事業、人生和藝術,小到吃飯、穿衣和花錢,事無巨細,關懷備至。從家信的言談語氣中,我們看出傅雷是一位要求極其嚴格的人,甚至有些刻薄。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這樣的愛子教子的精神怎么能不令人感動至深,欽佩至極。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對子女滿懷關愛,使兒女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從而獲得巨大的成功。其實我們的父親也像傅雷一樣的平凡而偉大: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他們的鬢角已經斑白;為子女的成長費盡心血,這就是偉大的父愛,這就是真正的父親。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刻骨銘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么深刻的一句話啊!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待人;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相信自己;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樂曲,只有這些高潮和低潮,我們才會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只有坦然面對它們,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對,這樣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樂趣,才能真正幸福。
讀過這本書后,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給了我巨大的感染啟發。我覺得傅雷不僅在為他自己的兒子指路,他也成為了我心目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和父母溝通的道路。
篇四:《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近一個月時間,我隨著老師的建議,閱讀了《海底兩萬里》這本書,作者寫得生動有趣,其中也有著驚險和悲傷。
1866年,人們在海里發現了一頭被認為是“獨角鯨”的大怪物,也被人們認為是“海怪”。法國生物家阿尤納斯接受當局的邀請,參加對“海怪”的追捕,在追捕的過程中,他不幸落水,他的助手康塞爾看見他落水,也隨著跳了下來,然后,他們昏了過去,是尼德救了他們,尼德是為了那2000美元的獎金才跳了下來,幸運的是,他跳到了“海怪”身上,才發現它的身體是鋼板制造的,于是想到了這個被人們揣測的“海怪”,應該是一艘鋼板制造的潛艇。從此,潛艇帶著他們過上海底生活,環游了海底兩萬里。
看了這本書,我感到了海底的生活是那么有趣,頓頓吃魚,當食物不夠時,還可以進行海底打獵,游覽了南極,又游覽大西洋,從不到陸地上去。潛艇里面非常豪華,如果我將來有這樣一艘潛艇,我也會隨著它去環游海底世界,欣賞各國海洋的風景!
他們雖然快樂,但也有悲傷的時候,有一次,“鸚鵡螺號”受到了沖撞,一根扛桿打中了一個人,尼摩艦長要教授幫他看看那個人怎么樣了,但教授診斷的結果往往是讓人悲傷無比的,這個人只能活兩個小時了。于是,船員們第二天就為死去的那個人做了海底葬禮。
驚險又漸漸來臨了,他們游覽到南極。一天,潛艇忽然被急速增多的冰層壓進了海底,壓著船身的冰層一共有十米厚,而船內的空氣只能用48小時,他們一起拿著鏟子去挖冰,而每天只能鏟掉一米厚的冰。
第二天,當他們正要挖冰的時候,他們泄氣淚喪,因為他們發現,昨天被他們挖去的冰,又增高起來。到了傍晚,船內充滿了二氧化碳,呼吸非常難,尼摩艦長不得不打開船內的空氣箱。而船上的空氣量大概只能維持兩天,見挖冰的方法不行,他們就采取用熱水沖冰的方法。他們不會被壓死了,可是空氣問題很嚴重,每個人幾乎都到了呼吸困難。到了被封閉在冰壁的第六天,他們要一舉擊破最后的障礙,他們以為危機解除了,可是,他們的氧氣已經很不足了,于是盡全力沖破冰層,他們成功了!
這本書告訴我們,團結的力量是無限的,只要團結,無論什么困難都能克服!
篇五:《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我有一本叫《海底兩萬里》的書,很好玩。《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我已經津津有味地讀了兩遍,可還是意猶未盡。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彷佛自己也登上了鸚鵡螺號,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周游海底世界,飽覽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他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儒勒﹒凡爾納把海底世界描繪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可那時人類還沒有發明潛水艇,難道他有先知先覺?這真是不可思議啊!
一百多年過去了,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這一切早已從科幻變成了現實。我想,等我長大了,也要登上潛水艇,作一次真正的海底旅游。那時我還要帶上這本書,一邊品讀著科幻小說一邊欣賞真實的海景,那該是一種多么奇妙的感覺啊!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是講世界上突然出現了一只“海怪”,這只“海怪”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轟動。一個教授和他忠實的仆人一起去海上觀察不明生物。不幸,船被擊沉了,他們和尼德蘭一起落到了所謂的怪物身上,結果,阿尤納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爾還有捕鯨好手——尼德一起發現了那只“海怪”的秘密:那只海怪并不是動物,是一艘叫鸚鵡螺號的潛水艇!鸚鵡螺號的船長叫尼摩,他帶阿尤納斯教授和康塞爾、尼德一起漫游了海底,參觀了南極大陸。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是康塞爾,因為他就像阿尤納斯教授的貴重物品一樣,隨身攜帶。當阿尤納斯教授與尼德意見不和的時候,康塞爾也會幫助阿尤納斯教授打消尼德的陰謀詭計。
其中,有幾章很有意思,分別是:從合恩角到亞馬遜河、沉沒的大陸、海底電纜、追擊……我最喜歡的是沉沒的大陸。沉沒的大陸主要講的是11點時“我”和尼摩船長去海底旅行。一路上,“我”看到了一些可怕的動物:巨大的龍蝦藏在巖洞里,瞪著眼睛,揮著大爪,還有龐大的海蟹、大得嚇人的章魚。最終來到了亞特蘭帝斯,這可是十萬年前的遺跡呀!“我”很驚訝,仔細地看著這里,想要把一切都印在腦子里,過了一個小時才回去。
我讀完這本書后深深地感受到這么一個道理:科學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可能會被壞人利用,還有,我們不能隨便屠殺海底動物。另外,即使再發達的科學設施也可能會出現意外,像鸚鵡螺號就擱過淺,被土著人襲擊過,在南極冰層困住過。所以做什么事情都總認真對待,不能馬虎。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非常好看,我百看不厭。我很喜歡《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我很愛惜它,連角都沒有折過。
篇六:《小英雄雨來》讀后感
曾經學過一篇課文《小英雄雨來》,今天終于完整讀完了原著。“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英雄啊!”我贊嘆道。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雨來掩護革命干部與鬼子英勇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的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優秀品質。像這樣的故事還有《二小放牛郎》,《查路條》,《小兵張嘎》,《雞毛信》等。
雨來跟我一般大小,卻是一位能與日軍抗衡的小游擊隊員了。他生活在晉察冀邊區的蘆花村,水性好,尤其擅長鳧水,像個小鴨子一樣靈活。鬼子又來“掃蕩”了,雨來被日本鬼子捉住了。鬼子讓他交出李大叔,可雨來寧可玉碎,不為瓦全。這下激怒了日軍,被日軍的一頓毒打打得皮青臉腫,可雨來仍是寧死不屈。
讀到這里,我對我的懦弱感到羞恥。去年,我們學校又要舉行三年一次的校園藝術節了。全校的同學都在積極的準備,我們班在老師的帶動下獨創了一個小品《牽手攀枝花,相約冬旅會》。開始我只知道各班的節目是在校園藝術節上表演的。我想我們幾個一起表演不怕,可后來聽老師說我們的節目有創意,被選中參加攀枝花東區社區藝術節的參賽節目,時間比校園藝術節還早。我聽后又急有怕,真想退出。這時同學們鼓勵我:“你們要努力為我們的學校增光!”聽了這話,我頓時來氣兒了,反駁道:“你能干你去吧!”現在想著雨來的英雄舉動,我早已無地自容。
我很佩服雨來的學習精神。雨來的學習條件很差,學校在三鉆兒家的破豆腐房里,課本是加板紙油印的,軟鼓囊囊的,沒有書皮,只能用紅布包裹……,就在這種環境下,雨來還堅持學習,可我們呢?在如此好的環境下上課不聽講,下課不溫習,書本沒有幾個星期就壞了。看看我們,再看看雨來,我的臉不禁燙了起來。
我現在明白了兩個道理:一是膽量是培養出來的,自從參加了節目表演,我膽子大了,隨后還積極參加了學校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二是要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讓我們一起學習雨來好學、機智、勇敢、愛國這些寶貴的品質,做個好學生,學習真本領,為國家建設增光添彩,貢獻力量。
篇七:《夏洛的網》讀后感
前不久,我看了美國大作家懷特寫的《夏洛的網》一書,真是受益非淺。
這本書寫得太精彩了,它像一塊磁鐵牢牢地吸引了我,它又像一盞神奇的燈,激起我心靈深處的火花,讓我看到了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也讓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誼。這本書懷特以清新自然的語調講述了在朱克曼家的谷倉里,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動物,其中,小豬威爾伯與蜘蛛夏洛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有一天,一個壞消息傳來,打破了谷倉內的寧靜:威爾伯將成為熏肉火腿。于是,弱小的夏洛用絲織了一張愛的大網,徹底逆轉了威爾伯的命運,但它自己因此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看完這本書,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覺得夏洛真是太偉大了,它用自己的蛛絲織出了一張充滿愛與溫情的大網。這張大網挽救了小豬威爾伯的生命,也喚起了我心中無盡的溫情。夏洛,一只小小的蜘蛛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救了一頭比自己大數百倍的豬,簡直讓人不可思議。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讓夏洛這么做呢?那就是一顆真摯善良的心,一顆為朋友全心付出的心。
在書中,夏洛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只蜘蛛,一生只忙著捕捉和吃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生命的價值。”夏洛說的多好呀,誰都知道人活著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夏洛幫助了威爾伯,沒有向威爾伯討一聲“謝謝”。讓我感動這真摯的友誼,夏洛為了朋友無私奉獻的品質更讓我感動。在我們的生活里,有一種寶貴的財富叫友誼,它是用金錢買不到的。要是我們的人生里沒有朋友,沒有友誼,將會是多么地孤獨呀!但是,威爾伯的一生卻是那么地幸福,因為它有一個成天陪伴它,甚至為了救它而犧牲自己生命的朋友,威爾伯注定不會孤單,我也為威爾伯有這樣真摯的朋友而感到高興。
夏洛,謝謝你,讓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將以你為榜樣,以一顆真摯善良的心對待每一位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我會像你一樣,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伸出熱情的雙手去幫助他。
夏洛的網,這是一張用愛與溫情織成的網,一張用情與奉獻織成的色彩美麗的蜘蛛網。愿這張充滿愛與溫情的網撒遍全世界,讓所有人感受到愛與溫馨,感受到友誼的力量!
篇八:《昆蟲記》讀后感
看了《昆蟲記》后,我完全被這本書給迷住了,原來昆蟲世界里有這么多的奧秘!
《昆蟲記》這本巨著的作者是法國作家法布爾,他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想,美術家一般的觀察能力,文學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寫。他耗費一身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并將其記錄下來,這本讓他花費畢生心血的杰作先后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
通過作者的描寫,我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多么神奇的大自然啊。獸類動物有弱肉強食、寄生的現象,昆蟲里也有類似的情況,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小蟲子,會將自己的卵產在蟬卵上面,而這種小蟲子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小蟲子的幼蟲便拿蟬卵作為食物,供自己生長發育所需。
小時候,在看《黑貓警長》動畫片時,有一集是說母螳螂在結婚當夜將公螳螂吃掉,然后黑貓警長來破案的故事。一直以為這只是編造的,看了《昆蟲記》后發現,這個動畫片是真實的科教故事。讓我了解了螳螂是一種無情的昆蟲,母螳螂竟會六親不認地把它的親人吞食掉,產卵后便再也不回來了,不管自己的親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長!
我覺得這本書中講的幾個昆蟲中,最笨的是蟬,它在產卵時,有一種比螞蟻還小的小蟲子,也會在那一堆卵里產上它的卵,而這種小蟲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蟲子的幼蟲便是拿蟬的卵作為食物。在里面,我最喜歡的是母甲蟲,并不是因為它有美麗的外表,而是因為它對孩子的愛。我最討厭的就是賊甲蟲,是因為它們不靠自己的勞動來尋找食物,只會有卑鄙的手段來獲取別人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法布爾不是經過解剖等工序來完成自己的作品,而是親身溶入大自然,不顧野外冒險的危險,就好比描寫黃蜂,作者很細致地描繪了當時怎么冒著危險去觀察黃蜂巢,又怎樣弄懂黃蜂的習性,寫得非常精彩有趣。
《昆蟲記》不僅讓我了解了昆蟲,改變了我對昆蟲不正確的看法,它還教會了我許多的道理,學會了如何去觀察事物和研究問題。看完這本書,我懂得了看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講,而要自己去觀察,思考,實踐,探究,從而尋找正確的答案,而且觀察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要一分為二的去研究和思考問題。
篇九:《西游記》讀后感
小時候,我最愛看的電視便是《西游記》,最愛看孫悟空除妖保師西天取經,最愛看豬八戒那搞怪的摸樣,最愛看沙和尚一片護師的忠誠熱血。
起初,我也不知道誰寫了《西游記》,寫它干什么,我只沉迷于五花八門的法術兵器和怪模怪樣的妖魔鬼怪。每天都和小伙伴們扮演其中的角色,不過孫悟空這個角色是大家爭著演的。
現在整本的《西游記》我都看了不止五遍了,雖然與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的故事情節有不一樣的地方,但我依舊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出西天取經這一路所遇到的艱難險阻,自然的,對這些取經人物的認識也更多了一些。
孫悟空可謂是《西游記》中的最大主角,我起初看《西游記》的原因便是我最愛孫悟空這個角色。金毛雷公嘴,威武霹靂腿,他有七十二般變化和能識別妖魔的火眼金睛,不用說,最厲害的莫過于他的如意金箍棒。小時候,我每天都幻想我也是西游隊伍中的一員,我也有很厲害的法術和兵器……
“俺老孫來也!”或許這句話是書中出現的次數最多的,幾乎成了悟空的口頭禪,這句話中蘊含著悟空的自信。悟空的通天本領是不容置疑的,每個妖魔都很厲害,都有自己的絕招和法寶,但悟空卻每戰必勝,越戰越勇,也難怪,他可是戰斗勝佛齊天大圣呀!他不但有通天本領,而且他還有一顆忠義的心。在十萬八千里的漫漫大道上,哪一次唐僧遇險不是悟空第一個出手救他呢?特別是在“三打白骨精”中,他被師傅拋棄卻依舊擔心師傅的安危,此等忠義,天地可鑒啊!
說起豬八戒我就想笑,豬樣人身,還是天蓬元帥呢!八戒八戒,頭條戒律便是戒色,他倒好,取經路上色心不改,為此給師兄弟們添了許多麻煩,比如“四探無底洞”吧,那白鼠精幻化成一位美女,八戒見狀一直在師父面前為她說好話,弄得大師兄又傷心又氣憤。即便這樣,我依舊喜歡他,因為他若不在取經隊伍中,那這隊伍就不會那么充滿活力了。
最辛苦的人莫過于沙悟凈了,他可擔著擔子走了十萬八千里啊!然而他對師傅依舊忠心耿耿,在取經途中豬八戒好幾次勸他分行李散伙,沙悟凈卻全都嚴厲回答“不分”。我想,要是現實社會中多幾個像沙悟凈那樣忠厚老實的人該多好啊!
“西天如來點金蟬,收徒歷險萬里難,尋得極樂取真經,共別皇恩去雷音。”說的便是西天如來大弟子金蟬子轉世——唐三藏。他可謂是佛家真弟子,他一心向善,一意向佛。十萬八千里,漫漫西去途,軟弱無能而又善心不變,糊涂枉人而又師徒情深。唐僧是這支取經隊伍的領導,也是《西游記》獲得好評的第二人物。
《西游記》是編織我童年夢想的絲線,是譜寫我美好童年優美樂章,它是我的啟蒙老師,讓我懂得了凡事只要堅持就能成功,讓我懂得了只要一心向善,便會有好報,讓我懂得了衷心、講義氣,便能讓人敬佩。
那一本厚厚的《西游記》已安放在我的書架上,有時我會望著它沉思,是否我也可以像吳承恩一樣再創一部神話呢?也許現在的神話都像珍珠一樣琳瑯滿目,但我更愛這枚藍色寶石——《西游記》。
篇十:《三國演義》讀后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書籍典藏更是舉不勝舉。我喜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諸子百家”,常閱豪放如山、柔情似水的“唐詩宋詞”,尤其對情節生動、底蘊深厚的“四大名著”愛不釋手,一本《三國演義》總能讓我回到那戰火紛飛、群雄逐鹿的亂世戰場。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位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勇雙全的關羽、“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他們都為自己的夢想而浴血奮戰,他們在魏、蜀、吳三國的明槍暗戰中上演著你死我活、可歌可泣的故事。
頭戴綸巾的諸葛亮輕搖羽扇在隆中為劉備“三分天下”;“草船借箭”氣周瑜;一袋錦囊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借東風、苦肉計、赤壁一把大火,燒得魏國丟盔棄甲,燒出蜀國半壁江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便是揮淚斬馬謖,也難挽救蜀國的節節敗退,那個扶不起的阿斗也讓諸葛亮一身才華付之東流,英雄末路,讓人無限傷感!
紅臉的關羽,手捋長髯,跨赤兔,舉長刀,“過五關,斬六將”只為桃園那忠肝義膽的一拜,頂天立地男子漢!華容道上艱難抉擇,放“曹”歸“魏”,只為那英雄相惜的知遇之恩。“放”,不忠,“捉”,不義,舍忠而取義,有情有義大丈夫!然而,自古英雄氣短,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遭呂蒙捉殺,身首異處,令人惋惜!
“破黃巾,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切無不表現出曹操杰出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那個旌旗獵獵的亂世,戰爭誰對誰錯,又有誰能說得清楚明白!他用詩歌與戰火抒發自己革新政治、統一中華的抱負,讓人民不再遭受戰爭的疾苦。然而一代梟雄也難料身后世事,“三國歸晉”,只留下“人生朝露”的仰天長嘆!
品味《三國演義》,在那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年代里,一個又一個的英雄站起,一個又一個的英雄倒下,只留下遠去的背影讓我們思考,讓我們追念!我愛《三國演義》!
《西游記》71下:孫悟空成功救回金圣宮,西游記著名坐騎大排名
《惠崇春江晚景》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六年級下冊習作四《我的心愿》,優秀范文15篇
最經典!紅色詩詞20首,附賞析
《相見歡》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人生長恨水長東
清明節,寫作文不用愁!六篇優秀范文,敬請拿去
[精選]喜歡易經的朋友可以看過來了,給大家推薦一個非常好的網站易經http:///太極之巔易學網旨在打造一個全面準確的易經學習網站,以推廣正統易學為使命,目前網站收錄周易全文詳解及易經注解典籍幾百部,搜索太極之巔就能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