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少年強中國強觀后感范文(精選3篇)
開學第一課少年強中國強觀后感1
《少年強中國強》觀后感400字
隨著暑假饅慢的流逝,我們也正式開始踏上返回校園的道路,在今天,也就是九月號,央視每年九月開學季必播的《少年前中國強》終于上映了,2024年《少年前中國強》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全國所有的中小學生,都在這一天的晚上,一起等待《少年前中國強》的正式播出。
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身負著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因此在每年的開學初,國家就會通過舉辦《少年前中國強》節目的形式,像我們傳遞祖國發展所遇到的種種光輝跡。這不僅加強我們對祖國的愛國之情,也在觀看這一個個光輝故事的同時,堅定了我們自身的向學之心。通過學習感悟英雄們的先進事跡,我們不僅能更加專注的投入與學習之中,也能在這種影響下,更加的熱愛祖國,為祖國發展而不斷學習奮斗。
2024年是一個不平常的一年,因為新冠肺的爆發,武漢經歷了封域之難,人民的健康受到嚴重威脅,但在抗疫英雄們得帯領下,雖然經歷重重困難,最終還是取得了最后的勝利。祖國雖然不斷的面臨各種困難,但在各個領導的英明指導下,與層出不窮的愛國英雄們,我們一定可以不斷的戰勝這一個個的困難,取得我們所想要的勝利
祖國發展的道路總是面臨著各種不同的難關,但在一代代先的不斷努力抗擊下,一步步的將祖國建設至今。因此對于中小學生們來說,我們雖然如今年紀尚小,但只要不斷地努力學習,最終也是可以像《少年前中國強》里面的各位先一樣,為我們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開學第一課少年強中國強觀后感2
少年中國強觀后感
篇一:少年中國說讀后感
讀少年中國說有感
在課上看了一遍少年中國說的原文,又看了譯文,雖未能透徹理解,卻也小有收獲。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提出:所謂國家,乃是人民公有的財產。而中國自遠古到堯舜禹再到秦皇漢武及至唐宗宋祖元明清都只是在建立并完善朝廷,并非成立為一個國家,中國作為一個真正的國家的身份立于這世界上在反侵略與反殖民斗爭中才剛開始萌芽。中國如同一個多病的孩童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洪流中穿梭而來,從未間斷,從未消失,正是因為他還未曾衰老,因為在衰老的人死去的同時有年輕的血液不斷補充進來,他們帶來新的思想,創造新的文化。雖也有停滯不前的時候,但終究再向前,終究在進步,也因此中國還是少年中國。
然而隨著中央集權的日益強化,以及閉關鎖國極度封建,在西方國家加速進步的時候,中國開始出現衰敗現象,且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是早衰抑或只是一場大病?梁啟超說:造成今天衰老腐朽中國的,是中國衰老腐朽人的罪孽。創建未來的少年中國的,是中國少年一代的責任。那些衰老腐朽的人有什么可說的,他們與這個世界告別的日子不遠了,而我們少年才是新來并將與世界結緣。中國是不是未來少年中國,全看當代中國少年是否撐得起這片天。看今朝中國作為一個獨立的發展中國家穩穩站在東方,更加證明中國的的確確是個少年中國。
歷史書上反復描繪那段歷史,鴉片戰爭后,一次次的反殖民反侵略運動,一次次的失敗,又一次次的奮起,中國少年不曾屈服,少年中國不曾放棄。掙扎,斗爭,終于從桎梏中解脫,究其原因,梁啟超用短短一篇說告訴我們:少年強中國一定也很強。我想的確是這樣啊,人才是國之根本,先有人才有國,只要中國少年不斷涌現,中國就不會衰老。作為一個中國少年,我表示我會如同曾經的中國少年一般,為我的祖國奉獻我的最大力量,讓中國永不衰老。我也相信作為中國少年的大家都會如此,致力于祖國的更加強大。不過我想,梁啟超所說的真正的中國少年,即對中國有積極意義的少年,并不是指年齡上的年少,而是與思想腐朽的精神上的老人相對的少年,只要你還走在創新的前沿,科技的尖端,即使滿頭白發你也是少年。反之,如果你還沉浸于封建腐朽的思想中,即使你正值花樣你也是老人了。拋棄腐舊,追求先進,爭做中國少年。
讀完中國少年說,感觸真的很深,我深深覺得雖然梁啟超論述的是鴉片戰爭后那段灰暗歷史中的中國,但其對當今的中國以及未來的中國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中國想要繼續強盛下去,就不能重蹈歷史覆轍,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自強不息,求實創新,中國人,尤其中國少年更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們或許還不強大,還不足以撐得起整個中國,但總有一天,合我們中國少年人之力,我們能以強大的發達國家的身份立于世界,不再受人挑釁受人欺侮。
只要中國少年夠強,則中國強,則民富,則統一。
篇二:《少年中國說》讀后感
《少年中國說》 讀后感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這一句句振奮人心的吶喊深深的刺進每個青少年的骨子里,當然我也不例外。你是否還記得,以前舊中國是弱小的,根本無法抵抗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特別是在清朝末年,中國內憂外患,中國的國門被撞開了。外國侵略者譏諷我們中國為“東亞病夫”,一個多么屈辱的名字啊!
這是,梁啟超先生站出來了。他代表我們全中國人的心聲,以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為依據,憤怒的加以反駁。梁啟超以奔放的熱情,大聲高呼:激勵青少年奮發圖強,救國家民族為水火之中。整篇文章讀來,蕩氣回腸,富有極大的鼓勵性和感染力。
現在中國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新的時代賦予我們沉甸甸的使命,梁啟超先生理想中“少年中國”基本成形,那么作為一個少年中國的少年怎樣做才能夠配上這光榮的稱謂和這美好的時代呢?
首先,我們青少年要設立遠大的志向,設計出未來的藍圖。我們現在正處于一生中的黃金時期,是一輪初升的紅日,也是容易迷茫,沒有方向感的時候。所以,我們要有堅定地目標和信念,立志為祖國建功立業,維護祖國的榮譽。
其次,我們要有文章中積極樂觀的精神,有進取心和創造力。少年的精力是旺盛的,我們是初生的紅日,才華橫溢
的河流,,我們對這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總想憑自己的本事改造它們,有時對一切都感到不順心,我們是熱情的化身,進取的源泉,雄心壯志的出發點!今天的刻苦學習,發奮讀書將實現雄心壯志的路途。因此,我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習慣。
最后,我們要帶動他人也加入“少年中國”的行列,正所謂“今日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是一個碩大的群體,只有群體的力量強大了,民族才能復興。建設少年中國要從小事
做起,從現在做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像隨手撿起身邊的垃圾,幫助年邁的老人過馬路,等等,都能體現出少年建設美好中國的堅定決心
《少年中國說》給予我莫大的鼓舞,看這篇文章后,我們誰不熱血沸騰?誰能不對祖國美好明天充滿希望?中國明天的希望是我們青少年身上的,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未來祖國的美好明天,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的騰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篇三:讀《少年中國說》有感
讀《少年中國說》有感
11級工商管理 1131050213 孫冬雪
文章的開頭這樣寫道:”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梁啟超先生,這樣評價當時的中國,他覺得中國應如少年,充滿希望。
我也覺得,中國應該是一個少年,少年人常常喜歡考慮將來,由于考慮將來,由于思考未來,各種事情都是他所未經歷的,因此常常敢于破格。所以產生希望之心,由于希望,所以進取,由于進取,所以日日更新。
老年人如夕陽殘照,少年人如朝旭初陽。老年人如瘦瘠的老牛,少年人如初生的虎犢。老年人如坐僧,少年人如飛俠。老年人如釋義的字典,少年人如活潑的戲文。老年人如抽了鴉片洋煙,少年人如喝了白蘭地烈酒。老年人如告別行星向黑暗墜落的隕石,少年人如海洋中不斷增生的珊瑚島。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中矗立的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亞不斷延伸的大鐵路。老年人如秋后的柳樹,少年人如春前的青草。老年人如死海已聚水成大澤,少年人如長江涓涓初發源。人固然有這種不同,國家也應當如此。只有如同少年的中國才充滿希望。
梁啟超在文中這樣闡述:黃帝子孫,聚族而居,自立于這個地球上既有數千年,然而問一問這個國家叫什么名稱,則竟沒有名稱。前所謂唐、虞、夏、商、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宋、元、明、清的,都是朝廷的名稱罷了。所謂朝廷,乃是一家的私有財產。所謂國家,乃是人民公有的財產。朝代有朝代的老與少,國家也有國家的老與少,一個朝廷老化是可以的,稱為一個國家老化就不可以。那么,我們中國,只不過以前尚未出現在世界上,而今才剛剛開始萌芽罷了。天地是多么廣大啊,前途是多么遼闊啊,多么美啊我的少年中國!
梁任公說:造成今天衰老腐朽中國的,是中國衰老腐朽人的罪孽。創建未來的少年中國的,是中國少年一代的責任。我們少年人,前程浩浩遠大,回顧遼闊深遠。
中國的希望,掌握在當代人的手中,我們只有把建設好我們的國家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才有希望真正的毅力在世界民族之林,現在,我們已不是懵懂的少年,更應該明確自己身上的責任,努力充實自己,勇敢的承擔起歷史和人民賦予我們的責任。
《少年中國說》不僅說明了中國是個有待發展的,可進步的、有希望的國家,更說明了,只有少年的覺醒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雖然是和平的今天,我們仍然應該不懈努力,我們怎樣做才不會愧對于這偉大而光榮的稱謂呢?
首先,我們要形成堅定的革命信仰,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我們現在正處在一生中最陽光最得意的時候,也是最迷茫最沒有方向感的時候。改革開放至今已三十多年過去,我們所面臨的世界環境比我們祖輩父輩那時要更加復雜,所經受的誘惑也更加繁多。這就需要我們擁有堅定的立場和信仰。堅持馬克思主義,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聽從黨的領導,立志建設偉大的國家。維護祖國的榮譽。 其次,我們要追求上進,提高修養。我們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用我們澎湃的激情去點亮建設社會主義的火炬。
再次,做好自己,帶動他人。作為一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我們不僅要深入的學習理論知識,更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須知“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
在我少年”,少年不是個人而是群體,只有當我們這個群體的力量強大了,我們的祖國才會強大,我們的民族才會振興。同時,我們要盡自己之所能引領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構建和諧的校園氛圍。建設少年中國要從細微入手,從你我做起。 恰同學少年,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身上所擔負的使命不僅僅是自己個人的前途和親人的期望,更有祖國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我們正在展開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博采眾長,求知求真,這是我們這些少年應該努力的方向。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我們要倍加珍惜這短暫的少年時光,大學時光。修身儲能,厚積薄發。這樣的我們在走出大學校門的時候肯定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少年中國說》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印在我的腦海之中,那種強烈的責任感和對中國少年的諄諄教誨震撼人心。“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建設少年中國時不可待,因為我們恰同學少年!
記住:“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開學第一課少年強中國強觀后感3
《開學第一課》少年強中國強觀后感2024《開學第一課》少年強中國強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時間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仿佛一名匆匆過客,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開學日子,隨著開學的來臨,每年全國中小學生必須要觀看的《開學第一課》也如期而至。今年的這期節目將在9月1日晚8:00央視綜合頻道CCTV—1正式播出,鐘南山攜手“抗疫英雄”開講2024年《開學第一課》新主題“少年強,中國強”。此次節目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展現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面貌,面對逆境依然可以無所畏懼,迎難而上。2024年央視播出的《開學第一課》嘗試新模式,開啟“云課堂”,通過實時連線方式讓全國各地中小學生同上一堂課,同步互動交流。這次課堂在武漢和北京這兩座城市設置,北京這邊的課堂由康輝、尼格買提擔任主持人,而武漢課堂那邊則是由撒貝寧、朱廣權擔任主持人。除此之外,兩個地方的課堂都設置了一名學生課代表,由他們共同帶領我們聆聽這堂特殊而有意義的“第一課”。 這次節目向我們傳遞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同時這也是值得許多人為之而深思的理念。2024年,對于全國人民來說是極為艱難的一年,病毒的侵襲,使得我們的生命健康受到嚴重的威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為了我們負重前行,積極投身于此次戰疫中,他們不畏生死,不計報酬,勇敢地迎難而上,只為了換取我們的生命健康,早日脫離危險。他們大義之舉溫暖著我們每個人,同時完美地詮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我們不禁為他們感到自豪和敬佩。節目中,鐘南山院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講述個人成長的過程和新冠疫情發生時奔赴武漢一線的故事,給予了我們青少年許多的感慨以及心得感悟,同時激勵我們這代人一定要熱愛生命,勇于擔當。擔當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可以說是一種責任所在。尤其祖國面臨危難之時,身為中華民族的我們更是要擔起重任,積極投身。這次疫情的突然襲擊,84歲的鐘南山率先進入戰場,不畏困難,面對疫情,深入調查,研究對策,教導我們如何抗擊和防范病毒。鐘南山院士這一舉動正是體現了擔當的責任,危難面前,有擔當的中國人是中華民族最美的英雄,所以這一品質,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具備。隨著《開學第一課》的結束,節目里的所有內容都值得我們再次回顧和感悟。這不只是一個節目,更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對于我們而言,節目中我們要學習的人和事有很多。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學會用頭腦去思考問題,用雙眼去看世界,盡自己所能創造生活創造未來,即使過程艱辛也要堅強挺過。每年開學季,《開學第一課》都會如約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但今年卻遭遇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停課不停學的背景下,這堂“開學第一課”注定非同尋常!還記得武昌方艙醫院嗎?那里曾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地方,為了給學生上一節生動的課,除了“北京課堂”還首次設置京外“課堂”。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是英雄的人民。《開學第一課》武漢課堂就是曾經武昌方艙醫院。節目中,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畢業生付巧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這名抗“疫”戰士是00后,她曾經就在《開學第一課》武漢課堂所在的武昌方艙醫院里備戰高考。那段時間,她一家四口感染新冠肺炎,而自己癥狀不明。在這種情況下,她沒有顧慮太多,帶著“考進華中師范大學,將來當一名老師”的夢想,一心備考。付巧,她雖然是為自己的夢想在戰斗,但她是當時的方艙醫院里最美的一道風景線,看到她的努力后,我相信有很多人會像我一樣被她這種不放棄不服輸的精神所感染。聽著付巧的故事時,我就在想,如果我當時遭遇了和付巧一樣的處境,我還能靜下心來學習嗎?如果換作以前的.我,我可能會因為擔心自己和家人的病情而焦慮不安,不知所措,但是現在的我可以肯定地說:不管未來遭遇什么樣的事情,我會告誡自己靜下心來,堅持前行,為了夢想絕不放棄。本次節目最后以歌曲《少年中國說》作為結尾。就像歌曲中唱到的“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自由則國自由”,青少年是祖國發展的血液,只有少年強大了中國才會有更加強盛的生命力。因此,作為一個青年學生必須要努力奮斗,樹立遠大理想,將來為實現中華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溜走了,在開學的日子,《開學第一課》大型公益節目帶著它的使命與全國中小學生會面,它為我們展示疫情期間的種種感人故事,看完之后令人如此振奮。節目邀請了鐘南山、張定宇、張伯禮等為抗疫做出巨大貢獻的代表人物。他們用激昂的聲音與我們一起回顧了抗疫期間的故事,表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引領理念。“我是你們的鐘南山,也叫爺爺吧”,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依然精神飽滿,以詼諧幽默的一句話,讓我們迅速進入了他的課堂當中。他是我們的全民爺爺,他用最平常的語言告訴了我們——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是啊,生命是一切的起點,沒有生命就沒有資格談未來與夢想。疫情期間,有很多像鐘南山院士的醫生、護士,他們為許許多多的人保住了性命,這便是對人權最大的變現。張定宇院長,利落堅挺地站在《開學第一課》課堂上,講述著他們如何筑起生命的長城。但你可知,他身患漸凍癥?盡管如此,他依然意志堅定,一心抗疫。張定宇院長被光榮賦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這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他知道自己的肌肉正在萎縮、壞死,但卻選擇隱瞞病情,因為他是一家醫院的院長,他不能倒下;他知道自己的妻子被新冠病毒感染,他也知道同為醫護人員的妻子對自己的理解,他選擇用自己“漸凍”的生命,溫暖了整個春天。 張伯禮校長,已經72歲的他,從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工作已經三十多年了。在2003年非典時期,擔任中醫藥治療非典總指揮。而2024年,他仍然奮戰在一線。疫情穩定時,就算多地援鄂醫療隊已經撤離武漢,他毅然選擇堅守,把“膽兒”留在武漢。他的堅守令人動容,他也告訴了我們什么叫責任與擔當。 疫情期間,還有許許多多的抗疫英雄,而我們從未看到過他們的面孔,他們只留下一個個忙碌的背影,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看完這一節目,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抗疫英雄們為全國人民帶來了勝利的曙光,他們無不展示著自己的責任與擔當,他們的抗疫精神可歌可泣。作為一名學生,更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不僅要心懷感激,弘揚這些英雄們大無畏的中國精神,而且要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成為推動祖國繁榮發展的一股強有力的力量。2024年9月1日是全國中小學正式開學的重要日子,是我們結束歡樂的暑假生活所要上的第一天課。每當我們正式返校入學時,央視《開學第一課》也會在這一天伴隨著我們進入校園之中,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少年強,中國強”,更是吸引廣大中小學生熱切關注!這一次的《開學第一課》常用云課堂的形式,為我們開辦這一場開學第一課,不僅有武漢課堂,還有廣州課堂等各個不同的課堂來同步為我們講解節目內容。鐘南山爺爺經歷過17年前的非典事件,帶領那時的人們順利走出非典的危機。在17年后,又帶領中國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可以說,沒有鐘南山爺爺這么一位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梁,我們想要如此之快的度過疫情危機,想必也是沒有那么容易。抗疫過程有諸多的不易,不僅有鐘南山爺爺的明確指導,還有各個抗疫英雄與祖國的有力支持下,才讓我們在短短幾個月中,取得了這最后的勝利。我們一定要學習鐘南山爺爺這種堅定的愛國意志,傳承他們的愛國精神,不斷的努力學習,堅持鍛煉自己的身體,等我們長大以后,也要想鐘爺爺這般,擁有硬朗的身體,來為我們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非常精彩,邀請來我們所熱愛的鐘南山爺爺,抗疫英雄張伯禮爺爺、陳薇女士。通過他們的現身演講,我們了解了抗疫時所發生的種種驚險事跡,并在精彩的節目中,學習到很多有關我們日常的生活衛生習慣知識;既體會到英雄們所做出的種種戰疫精神,也在觀看節目的同時,學習到很多有用的東西,可以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開學節目!9月1日晚上八點,吃過晚飯的時候,我打開電視機和爸爸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第一個講話的是鐘南山爺爺,他已經老了,但是他依然在最前線沖鋒,第二個講話的我也記不清楚他的名字,反正鐘南山爺爺講完以后的人和鐘南山爺爺一樣,都是“最美逆行者”。他們都主要講了怎么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比如:勤洗手、多通風、少串門、出門要帶口罩。雖然我不能去最前線幫助他們,但是我們在家中做好不被感染,也是在幫助他們。主持人還介紹了一位特殊的大姐姐,他馬上都高考了,結果被感染了新冠肺炎,她在治療的過程中也不忘學習,把隔離病房當成了學習的教室。自強不息,努力學習。看完了《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我深受感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想以后長大了,我也要做一名和鐘南山爺爺一樣偉大的醫生,去救很多的患者。作為小學生,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和鐘爺爺一樣為國家做貢獻的人。隨著新學期的到來,全國有2億多學生和家長共同上一節很特別的課,它不是語數英,也不是數理化,而是持續了12年、每年新學年開學季的“同一堂課”:《開學第一課》!但今年與往年不同,這次節目將首次在北京、武漢同時設置電視課堂。晚會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 在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鐘南山院士結合個人成長經歷來教導我們要有夢想,自己在戰火中出生來引導我們愛國,在“非典”時挺身而出、新冠疫情發生時奔赴武漢一線的故事來激勵我們年輕一代要熱愛生命,做一個敢于擔當的人。“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聽到這句話后,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在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張定宇院長為我們分享的是疫情期間的動人故事。他原準備開開心心的在家過春節,當和妻子視頻時卻收到通知要組織醫療隊抵達武漢,他用四個字來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神兵天降!”是呀,如果沒有張定宇院長等醫護人員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國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長城,或許今天我們還不能重返校園。看完了今天的開學第一課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心中滿滿的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對以后的學習有了明確清晰的目標,經歷了這一次的抗疫事件中中國人民能夠在臨亂之中做出了準確的選擇,也為我們今后的幸福安康的生活做出了保障了,同時也體現出了中國人民面對災難一致同心,團結,黨對民眾的服務這種寶貴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人青少年學生學習的好榜樣。為此我會每天時刻提醒自己,為今后的祖國貢獻也努力學習,正如;少年強,中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