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式寫作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踐
【摘要】
概述寫作的重要性及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介紹“過程式寫作法”及其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步驟,即寫前準備階段()、寫中修改編輯階段( & )、寫后評價階段()。以 Go for it!《英語》八年級(下)Unit 8 寫作板塊為例,探究過程式寫作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及應注意的問題。
研究背景
英語專家丁往道(2011)曾經(jīng)說過:“‘寫’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其特別重要和不可代替的作用。”寫作是訓練和檢測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重要形式和手段。
近年來,中高考英語試卷中客觀題的整體難度呈逐年下降趨勢,書面表達題的分值比重呈上升態(tài)勢。書面表達成為學生之間拉開分差的關鍵。但是,目前學生的寫作水平參差不齊,不少學生寫作得分較低,寫作技能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不少英語教師在批閱學生習作或考試作文時,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寫出的作文,或者句不成句,或者遺漏要點,或者一律用簡單句,且句子生硬、呆板、不連貫,甚至滿篇的“中式英語”。
對于“寫”這一語言技能,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要求九年級結束時學生應達到五級目標,即“能根據(jù)寫作要求,收集、準備素材;能獨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修改;能使用常用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能簡單表述人物和事件;能根據(jù)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或操作說明”(教育部 2012)。
2012 年秋季,修訂版 Go for it!教材正式啟用。相較于原 Go for it!教材,修訂版教材有一個非常重大的改變,就是將寫作板塊進行了單獨設計。原Go for it! 教材中寫作板塊采用的是讀寫結合的編寫方式,寫作活動緊跟閱讀活動之后。修訂版 Go for it!教材的寫作板塊與閱讀板塊相分離,單獨設計,并移至每個單元的最后一頁。修訂版 Go for it!教材的寫作板塊設計除了以前面的閱讀為基礎,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寫作幫助,加強了過程性寫作指導,讓學生逐步從寫單詞、寫句子過渡到寫文段,逐步發(fā)展寫作能力。編者這樣修訂的目的在于完善單元寫作活動,增強寫作的過程性,同時要求教師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加強指導。
目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然而,在使用修訂版 Go for it!教材多年后的今天,大多數(shù)教師依然重視聽、說、讀而輕寫作,沿襲過去的寫作教學模式,將寫作課放在閱讀課尾,偶爾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幾分鐘的討論,或給學生少量的提示,寥寥幾句帶過,而寫作往往被布置成家庭作業(yè),讓學生獨自完成,甚少完完整整地上一堂以過程式寫作教學法為指導的寫作課。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寫作的重要性和實際投入不成正比。因此,筆者嘗試以過程式寫作法為指導,探索有效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
過程式習作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步驟
“ 過 程 式 寫 作 法 ”(- ),顧名思義就是把寫作視為一個過程,是以交互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法。它認為寫作的過程實質(zhì)上是一種群體間的交際活動。學生在寫作中,積極地通過自己的努力或在他人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和寫作策略,為今后的獨立寫作打下基礎。在以過程式寫作法為指導的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融“過程” “內(nèi)容” “語言”于一體,以學生為中心,強調(diào)學生的認知和體驗,突出連貫的行為過程 (蔡慧萍2012)。
在以過程式寫作法為指導的寫作教學中,寫作過程被細分為:審題、議題、起草、修改(自改或互改)、編輯、評價、反饋、展示等環(huán)節(jié)。筆者將之滲透到寫前、寫中、寫后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將初中英語寫作課劃分為寫前準備階段()、寫中修改編輯 階 段 ( & )、寫 后 評 價 階 段()。
(一)寫作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構思。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就某一主題收集相關資料作為寫作素材,也可以讓他們通過各種活動,如小組討論、“頭腦風暴”、采訪調(diào)查、構建蛛網(wǎng)圖等,展開聯(lián)想,收集盡可能多的信息。之后,再指導學生明確寫作結構,起草提綱。在指導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把課文中呈現(xiàn)的 ,即本堂寫作課的目標詞句或者關鍵詞句一一滲透進去。
(二)寫中修改編輯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對上一階段所得到的信息進行整理,按照擬定的寫作提綱,在課堂上完成初稿。
在學生完成初稿后,教師先選取一篇學生習作(也可以是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習作),組織學生集思廣益,打磨這篇習作,使之語言優(yōu)美、流暢,具有可讀性。在指導學生共同修改階段,教師要引導他們有目的地選用課文中的句型,并適當?shù)貪B透寫作策略。然后,教師讓學生在組內(nèi)討論自己的初稿并按照組員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最后,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編輯、潤色。
(三)寫后評價階段
一堂成功的寫作課,一定要有對學生習作的反饋和評價。運用科學、多元化地評價方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新課程標準下英語教學的重要課題(殷志勇 2011)。因此,在每一堂寫作課的最后,必須留有一定的時間,展示學生修改編輯后的習作。由教師和學生一起評價,找出習作中的優(yōu)美詞句,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同時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建議在教室開辟一角,用以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標出其中的好詞好句)。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步驟,不僅能夠給學生提供再次相互學習的機會、開闊其寫作思路,而且能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過程式寫作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Go for it!《英語》八年級(下)Unit 8 的重點語法項目是現(xiàn)在完成時。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能夠運用現(xiàn)在完成時談論最近發(fā)生的事情和一些生活經(jīng)歷。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這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他們理解由現(xiàn)在完成時構成的句子和文章耗費不少腦力,更不要說在寫作中運用現(xiàn)在完成時了。
本單元的寫作主題是描述一位自己最喜愛的歌手或者作家。關于這一主題的內(nèi)容,教材中只有3a(含 10個問題)和 3b(含 6個在寫作中能運用到的詞、句)兩部分有所體現(xiàn)。怎樣利用這兩部分內(nèi)容上完一整堂課,并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有效指導,同時讓學生能熟練、靈活地運用本單元的重點時態(tài)——現(xiàn)在完成時,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據(jù)此,筆者思索良久,采用過程式寫作法指導學生寫作。具體操作如下。
(一)寫前準備階段
課前,筆者要求學生上網(wǎng)收集一些自己喜愛的歌手或者作家的相關信息作為寫作素材,并要求他們規(guī)劃寫作的方向和內(nèi)容。
在課堂的熱身環(huán)節(jié),筆者和學生一起玩 game,通過分享書中或者歌曲中的第一句話或者第二句話來猜測這是哪本書或者哪首歌。同時,潛移默化地引入本堂課的第一個目標語句“the line in the song / book is that...”
例如:
book / song is it?The line in the book is that “ is girl,her name is Ella.”
——
The line in the song is that “When I was ,I’d to the .”
—— Once More
隨后,再引出本堂課的主題—— My idol,my love! 并讓學生分享他們課前收集到的偶像信息(這些信息也是學生在本堂課上要使用到的寫作素材),讓同學猜這位偶像是誰。這樣一來,充分地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順勢讓學生猜“我的偶像是誰”,也照例逐條給出信息直至有學生猜出來為止。
例如:
·She is a of .
·She is a from UK.
·She was so poor that she a (救濟)in the past.
·She in .
·Now she of the in the .
·She has more than 7 so far. by her.
在學生猜出是J.K.羅琳(J.K.)后,筆者讓他們推測“我喜歡她的原因”,并在學生推測的過程中,逐步引導他們學習本堂課的另外一些目標語句,如 in,the book was by,...make me feel...等。而后再向學生展示“What have I done for my idol so far?”成功地切入本單元的重點語法——現(xiàn)在完成時。
接著,筆者引導學生操練句型“I have / / read...”,談論“What have you done for your idol so far?”,從而熟練掌握現(xiàn)在完成時的用法。
(二)寫中修改編輯階段
經(jīng)過以上寫前準備環(huán)節(jié),學生對于如何描述自己的偶像,心中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方向和計劃。接下來,筆者要求學生按照所列提綱完成初稿。待學生完成初稿后,筆者沒有急于評價,而是拿出了自己描述偶像 J.K.羅琳的初稿(見下文),和學生一起評析。
My idol is J.K.. She is a from the U.K. She is the of .
In the past,she was so poor that she on a .Now she is one of the in the . her hard work,she in . When her book came out,she at once. And she more than 7 .I like her so much. I read her book when I old. I her are . me into a . I 6 , the to my ,they like ,too.
這篇作文質(zhì)量很一般。于是,筆者拋出問題:“能不能讓這篇作文的語句更優(yōu)美,更具可讀性?”發(fā)動學生一起開動腦筋,集思廣益,打磨這篇文章。學生踴躍發(fā)言,對句子進行再創(chuàng)作。具體如下:
1. My idol is J. K. .
·For ,I like J. K. best.
·My idol is a J. K. .
·J. K. is J. K. is the most that I have ever met.
2. She is the of .
· by her.
·The book by her.
3. She more than 7 .
·So far,she has more than .
·So far,she has over 7 ,such .
4. I her are ,her me into a .
·I her are so that they me into a .
·In my eyes,her are so that they me into a .
5. I have 6 ,I have to my .
·I have 6 . And I have her to my .
·I have 6 . What’s more,I have her to my .
在打磨語句的過程中,不斷復現(xiàn)本單元的語法重點——現(xiàn)在完成時和本堂課的目標詞句,同時循序漸進地滲透三個寫作策略:(1)豐富語言,使用不同的句型,讓文章更具可讀性;(2)選擇正確、適當?shù)臅r態(tài),使語句更為得體;(3)選用適當?shù)倪B接詞,使文章更為連貫、有邏輯性。最終修改后的文章如下:
My idol is a from the U.K. J.K.. The book, ,was by her. In the past,she was so poor that she a . Now she is one of the in the . her hard work,she in . When her book came out,she at once. So far,she has more than 7 .
I like her so much. I read her book when I was 19 old. In my eyes,her are so that they me into a . I have 6 of hers,What’s more,I have her to my ,they like her ,too.
在打磨完語句之后,筆者和學生共同探討文章的結構。經(jīng)過討論,一致認為第一段可描寫偶像的一些基本情況(some ),可以從 who,when,,what,why,how 幾個方面去寫,即偶像的出生日期、地點、主要事跡等;第二段可以描述自己和偶像的淵源,并表達自己對偶像的一些看法,依然從 5 個 wh-和 how 入手。其實,這樣處理的目的就是于無形中把 3a 的 10個問題概括進去。同時,再給出課文中的重點語句,要求學生能運用其中若干。
至此,筆者再讓學生運用剛才所學的寫作策略和重點詞句,對自己的初稿進行修改;在修改完以后,再對文章進行重新編輯整理,并工整地謄寫在作文紙上,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寫后評價階段
學生在歷經(jīng)過程式寫作的前兩個階段后,寫完了初稿,還對自己的初稿進行了修改,并整理編輯成文。那么,對學生精心修改和編輯的習作進行評價是水到渠成、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本堂課中,筆者先讓學生毛遂自薦,到講臺上展示自己的習作;然后和全班學生一起評價,找出習作中的優(yōu)美詞句,同時指出不足。
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生對本堂課所學的寫作策略、經(jīng)典詞句、重點時態(tài)進行復習和鞏固的過程。這樣不但給學生提供了相互學習的機會,開闊了他們的寫作思路,還提高了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切實提升了他們的寫作水平,可謂一舉多得。筆者建議,在課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優(yōu)秀習作在教室里張貼展示,供學生相互切磋交流,以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結束語
英語寫作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面對語言組織的困難,很多學生束手無策。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寫作過程進行相應的指導。為了有效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教師必須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基本的句子構造、重點詞組的用法到重點句型、語法的運用,再到修辭手法、文體的選擇等,加強對學生寫作的過程性指導,而不能僅僅簡單地進行課后作文批改(呂朦2015)。教師應摒棄落后的寫作教學模式,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上,強調(diào)在寫作過程中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法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學生了解和反思自己的寫作過程,學會寫作。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體會寫作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其英語寫作能力。
引用文獻
蔡慧萍.2012.語類—過程英語寫作教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丁往道.2011.英語寫作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呂朦.2015.攻克英語寫作:與美國學生同步高效學寫作[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殷志勇.2011.形成性評價在高中英語寫
作教學中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 (10).
聲 明
作 者:潘曉群 杭州市余杭區(qū)塘棲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