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梅的名句 王安石
總有朋友問我,為什么“唐宋八大家”中沒有李白、杜甫?這是因為這八家評的是散文成就,李、杜只精于詩,自然不在其中。那是不是意味著這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就寫不好詩呢?這自然是不對的,隨便拿出一個王安石就能推翻這一言論。
貼在王安石身上的標簽太多了,以致小編經常會想,江西臨川是怎樣的好山好水,能出得了這樣的集大成者?他是北宋政壇的王文公,21歲及第,從此宦海沉浮,直至49歲拜相,造就了北宋的國富兵強時期;他是兵家奇才,52歲指揮宋軍進攻吐蕃,給了北宋史上一次難得的勝利;他更是文壇巨匠,“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灑脫,“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喜慶,都是王文公留給世人的經典。
但就是這樣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王文公,也是最識世間至美的有心人。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王安石最美的一首詩,全詩僅20個字,寫出了史上最美的梅,最后5個字令人陶醉。
《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首詩時55歲的王安石因變法被罷相,此時的雖不得志,卻并不消沉,于墻角看到數枝梅,作下此詩,是為詠梅,也為言志。全詩明如白話,大意是:墻角那幾枝梅花,在寒冬下獨自開放。我遠遠看去就知道它不是雪,只因那隱隱飄來的陣陣梅香。
梅花自古就是中國人眼中,圣潔不屈的象征,詠梅詩作自然不會少。陸游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經典佳句, 盧梅坡也寫下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兩位也是寫梅香,陸游詩中落梅仍有余香,盧梅坡眼中梅香勝雪,但都不如王安石這一枝遺世獨立的墻角梅來得高潔。
詩的第一句,“墻角”是梅開的地點,“數枝”可見梅花并不多,或許是被主人遺忘的存在,根本沒有精心呵護;“凌寒”是梅開的時節,“獨自”是梅的特立獨行。它不在意世俗的眼光,也不在意是否花團錦簇,更不懼風寒,這樣一枝在墻角的梅,倔強得令人心疼,卻又心生佩服。
詩的第二句,不直接寫梅香,而是先寫梅如雪的潔白,含蓄曲折,耐人尋味。遠看是雪,聞上一聞,才知那是雪中梅。可見這支梅是那么深藏不露,無意顯露自己的花色,更不曾想過與百花爭春,只是那暗香出賣了它。最后這5個字,就這樣不費力的將我們帶入了那股梅香中,令人陶醉。
這首20個字的絕句,王文公是在詠那一枝遺世獨立的墻角梅,也是在寫自己一生的氣節。梅有暗香,王文公也自有自己的才情,不張揚,卻藏不住。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